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间歇性与持续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同期住院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即间歇无创通气组( A组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及持续无创通气组(B组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变化、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通气治疗后12h、24h、48h、72h后pH值、PaCO2、PaO2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无创通气治疗后24h、48h后pH值与间歇通气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无创通气治疗后24h、48h、72h后PaCO2、PaO2与间歇通气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无创通气组平均住院天数(21.37±5.83)比间歇无创通气组(24.48±5.47)缩短(P<0.05);两组治疗后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情况,且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时间应每天大于20小时,可较早改善血气情况,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pH值、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7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的患者38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患者38例(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的pH值、PaC02、Pa02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云春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52+154-152,15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通气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共同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d后与治疗1d后肺通气功能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肺换气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d后与治疗1d后肺换气功能2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最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x2=0.343,P〉0.05)、术后3d内最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6.
韦庆锋 《现代保健》2011,(24):35-3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分成两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20例同时NPPV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72h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N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在进行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两组治疗6h后,治疗组在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pH值无改善,而治疗组pH值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动脉血氧分压上升[(81.7±6.3)mmHg(1mmHg=0.133kPa)比(50.6±4.3)mmHg,(67.6±7.4)mmHg比(50.8±5.2)mmHgJ和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49.6±4.5)mmHg比(78.5±10.4)mmHg,(60.8±6.1)mmHg比(76.8±8.3)mmHg],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适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连民  赵旭 《现代保健》2010,(11):34-35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TTAH)、改良开腹子宫全切术(MTAH)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TLH)在大子宫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大子宫切除的临床病例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各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TLH大于TTAH和MTAH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TTAH大于MTAH和TLH组(P〈0.05)。住院费用TLH〉TTAH〉MTAH组(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TTAH组稍长(P〈0.05),其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于12孕周的子宫三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且不可互相替代,结合患者情况,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微创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5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2±3)d,B组(22±6)d;撤机成功例数:A组14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3例,B组10例;治疗费用:A组(2.5±0.2)万元;B组(4.8±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II型呼吸表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各4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H值、PCO2、PO2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24hpH.PaCO2.PO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缓解COPD患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挟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患肢肿痛1d,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有效的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以保障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巫祥兰 《健康必读》2008,7(7):39-4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0例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BiPAP呼吸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通气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3天后,再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气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无创通气后pH、PaO2、PaCO2、Sa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插管率、死亡率均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提高PaO2,SaO2,降低PaCO2,纠正pH,降低插管率、死亡率方面疗效满意,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气道双水平正压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生命体征、有效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迅速减轻呼吸困难,提高PaO2,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及有创通气的应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R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OPD患者,均伴有慢性呼吸衰竭,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气分析(PaO2、PaCO2、pH)、肺部功能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功能与血气分析(PaO2、PaCO2、pH)均有所好转(P均〈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说,采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经短期有创机械通气后,继续给予无创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撤机方法;另选择24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征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SaO2)的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及SaO2明显改善(P〈0.05),pH值及PaCO2变化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中CO、CI及SV显著升高,心率(HR)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是抢救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36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7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抗感染、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插管率、血气变化、总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所导致的应用有创通气时的风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将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A组,33例),接受常规药物等治疗;NIPPV治疗组(B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立即应用面罩以双水平正压(BiPAP)模式行NIPPV。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B组治疗后2~3h及24h血气分析中的pH值、PaCOa、Pa02均较入院时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理论插管率治疗组(5/33)较A组(13/32)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住院时间B组较A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AP模式行NIPPV可迅速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情况,减少插管率与住院时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通气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定期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气4小时后2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pH明显增加,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P〈0.05);24小时后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对照组需气管插管者12例(60.6%),而治疗组仅3例(1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5.0%)死亡,对照组中3例(15%)死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选择本院呼吸科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h其Pa0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肺检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改良式与传统挂线法在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第5、7d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管畸形、大便失禁、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法与传统挂线疗法相比疗效确切,且预后情况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