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WHO推荐的沙眼简明分级法国内已有作者采用,并引起了较大争议。笔者于92年1月对某校941名中小学生,用WHO 沙眼简明分级法与我国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诊断及分期标准,进行了沙眼对比调查。报告于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为驻地某校在校中小学生941人。男476人,女465人;农业户口337人,非农业户口604人。年龄6—15岁。2.检查方法:用聚光光源检查受检者外眼,重点了解眼睑、结膜和角膜等情况,检查由一人完成。3.诊断及分期标准:用WHO 简明沙眼分级法及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诊断及分期标准(以下简称国内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广西壮、汉、瑶三个民族,7~22周岁,43379名大、中、小学生沙眼,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之沙眼检查细则规定,以我国197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眼科学会上提出的简易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准进行检查诊断。检查工作前,先集中培训检查队员,统一检查诊断标准。检查中坚持上睑双翻法,注意观察角膜血管翳及沙眼滤泡之特性。严格随机抽样复查,每日的检查误差率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根据辽宁省卫生局、教育局对开展中小学健康监测工作的要求,对本溪地区29所中小学校7288名学生进行沙眼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方法及诊断标准1、调查的学校每个年级组检查100名。检查方法,用手持裂隙灯重点检查眼睑、结膜和角膜情况。2、沙眼的诊断及分期标准,以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制定的沙眼诊断标准和分期,所规定的诊断依据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1990年我们对铜陵市钟鸣镇1000名小学生进行了沙眼普查,按照WHO新的沙眼分级的标准与我国1979年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分期标准进行比较,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WHO新的沙眼分级标准1.TF(trachomatousfollicle)沙眼滤泡期:上睑结膜中央有5个或更多的滤泡形成,滤泡呈茶白色,圆状隆起,滤泡直径≥0.5mm。滤泡在任何部位都是圆的。2.TI(trachomatousinflammation)严重的沙眼炎症期:由于炎症使上睑结膜增厚,从而掩盖了半数以上的结膜下血管,大的深部血管不再见到,因为已被弥散的炎症渗出或滤泡所遮盖,结…  相似文献   

5.
沙眼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大学生的沙眼患病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以某校的100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2.调查方法:木次调查由眼科医生按眼科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及记录。3.诊断标准:本次调查以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提出的沙眼诊断标准和分期,所规定的诊断依据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沿海城乡中小学生眼睛健康状况和患病因素,给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眼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盐城市沿海部分城乡19所学校(中学9所,小学10所)7至20岁10041名中小学生,进行眼病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查方法及标准调查前组织体检人员集训,统一方法和诊断标准。沙眼检查:按我国1979年提出的沙眼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沙眼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沙眼的发病逐年减少。为了解我市城乡中小学在校生沙眼的发病情况,笔者对镇江市三、四中及八叉巷小学,丹阳吕城乡二所中学和小学的部分班级在校学生进行了沙眼调查,报导于下: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采用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分期法及诊断标准,疑沙不作统计。用手持裂隙灯进行检查,全部调查由笔者一人担任。受检学生2779人,其中男性1375人;女性1404人。最大19岁,最小7岁。结果1.沙眼患病率:2779名学生中沙眼患者为280人,沙眼发病率为10.07%。其中男性1375人,发病人为143人,发病率10.4%,女性1404人,发病人为136人,发病率9.68%,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周玉梅  罗时运  王智群  李然  孙旭光 《眼科》2007,16(3):187-190
目的探讨沙眼临床特征,选择适用于临床病因学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诊断为沙眼的患者61例。方法沙眼诊断标准参照国内1979年制定的沙眼分期标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结膜刮片查找包涵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查和PCR检查。主要指标角结膜临床体征,结膜刮片、沙眼衣原体抗原及PCR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诊断沙眼患者61例中,男性28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29.05+19.99)岁;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占88.5%、8.2%和3.3%。刮片检查包涵体阳性检出率11.5%;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8.9%;PC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8.7%,抗原及PCR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刮片检出率(P=0.00)。结论门诊沙眼患者主要为Ⅰ期表现,病变较轻,临床需选择敏感的抗原或PCR检查辅助沙眼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沂蒙山区。为了解中学生对眼患病情况,作者于1996年2月对第二中学1864名学生进行了沙眼调查;结果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校高初中学生1864人,其中男性1264人,女性600人;年龄11—20岁.平均15.5岁;住校生1242人,非任校生440人.2.方法:全部调查由作者2人承担,受检者在聚光手电照明下检查外眼,重点检查上睑滤泡、血管、搬痕、倒睫以及角膜混浊.发现有角膜混浊者进一步检查视力.标准和结果1.标准:采用1990年5月北京沙SR;lti凋会议上WHO新的分级标准,具体如F,滤泡性沙眼(*闩:上睑结膜有5个以上游泡,其直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陕西省沙眼性倒睫( trachoma trichiasis ,TT)患病率进行估计,分析陕西省沙眼控制现状。方法:参照1987年WHO制定的沙眼简化分级标准,社区医生对陕西省居民共3036.87万人口进行筛查,检查眼睑、睫毛、结膜和角膜组织,对陕西省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进行估计,分析陕西省沙眼控制现状。结果:陕西省共收集987例TT,患病率为0.0325‰,其中男395例,女592例。年龄25~86岁,集中在60~80岁,<50岁只有58例。12例TT患者合并角膜混浊( CO ),发生率1.2%。64例患者通过电解倒睫治愈,其余923例通过手术矫正。结论:陕西省TT患病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根治致盲性沙眼TT患病率降至1‰的定义,致盲性沙眼在陕西省不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青少年及儿童的沙眼发病情况,笔者在一年一次的学生及独生子女的体格检查中对沙眼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调查对象:所属子弟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及未入托儿童1462人,学生756人,幼托401人,未入托305人,男性739人,女性723人,年龄1—18岁。标准及方法:按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提出的简易沙眼分期分级标准草案为标准,均做双上睑翻转充分暴露上穹窿部结膜。  相似文献   

12.
1990年,我们对本地区2180名苗族小学生进行了沙眼发病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调查对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4个苗族集居乡镇的2180名苗族小学生,其中男生1218人,女生962人,年龄在7—12岁之间。标准及方法:按197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眼科学会提出的简易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准草为标准。均做双上睑翻转,充分暴露上穹窿部结膜。调查结果:2180人中,沙眼患者355人,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陕西省南郑县儿童沙眼的患病率,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郑县农村50名6~7岁一年级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1533名进行扩大筛查。所有被调查对象均在2.5倍放大镜下进行临床检查和WHO表格记录,沙眼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沙眼简化分级系统。沙眼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对50名农村6~7岁学生(男26例,女24例)的快速评估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病例。城区受检1533名学龄前儿童,亦未检出活动性沙眼,并且无沙眼性倒睫和角膜混浊病例发生。结论:南郑县学龄前儿童无活动性沙眼病例检出,发生率远低于WHO要求的非流行区<5%的比例,在陕西省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沙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沙眼的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但在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有活动性沙眼的流行. 目的 调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情况,评估2000年与2013年该地区儿童活动性沙眼的防治情况.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按照WHO沙眼简化分级系统及活动性沙眼快速评估调查(TRA)的标准和要求,于2000年对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农村地区214名6~7岁儿童进行活动性沙眼现场快速评估调查,其中男113人,女101人,将活动性沙眼分为沙眼性滤泡(TF)、沙眼性炎症(TI)、沙眼性瘢痕(TS)、沙眼性倒睫(TT)和沙眼性角膜混浊(CO),依据上述体征确定活动性沙眼的诊断.2013年本研究组再次对该地区100名学龄儿童进行活动性沙眼评估,其中男58人,女42人,了解10年间该地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的变化.结果 2000年纳溪区和江阳区共4个农村小学214名6~7岁儿童接受了调查,共发现TF 105人,患病率为49.07%;其中纳溪区儿童TF患病率为49.05% (52/106),江阳区患病率为49.07%(53/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9).2013年分别对纳溪区和江阳区的2所小学100名6~7岁的儿童进行了活动性沙眼流行病学调查,均未发现TF、TI、TS、TT、CO,即未发现活动性沙眼患者.结论 十年来随着中国沙眼防治工作的开展及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流行已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及更多地了解我县沙眼的患病情况,我科于1990年12月对来安县实验和新安两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沙眼普查,现报告如下:一、诊断根据及调查方法此次调查是根据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议规定的沙眼诊断标准。我们采取手电照明分别对实验、新小两所小学21个班级,1423例10岁以下的小学生进行了沙眼普查,并逐人登记造册,发现沙眼患者同时给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沙眼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药物治疗、局部沙眼压榨或棉签擦沙等。多因疗程长或疼痛,疗效不佳而不被病人所接受。我科自1982年开始用液氮冷冻治疗沙眼至今已逾千例,经过一年以上观察,疗效甚佳,现将资料完整的1491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沙眼分期及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武强县小学生沙眼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河北省武强县小学生沙眼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武强县7所学校小学生共计1622例,其中男817例,女805例;年龄6~16岁,平均(11.91±2.24)岁。所有被调查对象均进行临床检查,沙眼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O)制定的沙眼分期标准;从临床诊断为沙眼的患者中,随机抽样进行结膜刮片,镜检法检查沙眼包涵体,利用酶联免疫学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同时选择正常小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被调查的1622例小学生中,临床诊断为沙眼的379例,患病率为23.4%[95%置信区间(CI):25.5%~21.3%],其中滤泡性沙眼(TF)307例(81%),浸润性沙眼(TI)72例(19%)。患病率男为20.9%,女为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各年龄组沙眼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2,P=0.019)。从379例临床诊断沙眼中随机抽样了168例及正常对照组42例进行结膜刮片检查,沙眼包涵体均为阴性,酶联免疫学检测阳性64例(38.1%),PCR检测阳性109例(64.9%)。危险因素分析表明沙眼的发生与城郊区居住、性别、年龄有关。结论武强县小学生中仍有沙眼流行,主要以TF为主,需针对危险因素开展沙眼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89年至1990年,笔者对本校2516名中专学生进行了沙眼发病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调查对象: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卫校学生,共计2516人。其中城市男生235人,女生465人,农村男生745人,女生1,071人。年龄在15~25岁之间。标准及方法:按197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眼科学会提出的简易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我镇在校学生沙眼发病情况,于1989年10月对县中学、城小学、二小学三校部分班级进行沙眼调查,兹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对象为三所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共1157人,其中男619人,女538人,年龄最小7岁,最大19岁。检查方法:检查由作者一人进行,用聚光光源检查外眼,用 20DS 放大镜检查角膜  相似文献   

20.
门诊重症沙眼患者的有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眼多见于我国解放前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眼科工作者的努力 ,沙眼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目前眼科门诊仍可见重症沙眼患者 ,为了解其患病的有关因素 ,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在本院门诊就诊可疑沙眼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3月门诊可疑沙眼患者 184 0例 (36 80只眼 ) ,按 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经结膜刮片检查发现衣原体或符合沙眼特点细胞学变化[2 ] 的重症沙眼患者 12 5 0例 (2 5 0 0只眼 ,阳性率为 6 7 9% ) ,其中男性 6 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