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测试倾斜基牙使用轴-核帽连接套筒冠桥体与正常基牙双端固定桥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的差异。[方法]在树脂模型上制作倾斜基牙轴-核帽连接套筒冠桥体双端固定桥和正常基牙双端固定桥的铸造修复体,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加载,3540型Epsilon挠度仪记录加载时倾斜基牙组和正常基牙组试件的挠度值,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与倾斜基牙轴-核帽双端固定桥在牙合向、颊向加载后产生的挠度值十分接近,倾斜基牙轴-核帽桥体与正常双端固定桥之间在受牙合向、颊向力时的挠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轴-套双端固定桥在口内是可以长期稳固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种植单端固定桥与传统单端固定桥受载时的位移情况。方法 以3只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均在上颌右侧 (A区)建立传统单端桥模型,上颌左侧 (B区)建立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桥模型,通过数字激光散斑技术,研究比较桥体承受集中垂直载荷时两种单端桥各部分的位移情况。结果 ①桥体承受集中垂直载荷时,种植单端桥和传统单端桥位移分布规律一致,桥体位移最大,近缺隙牙种植体或基牙次之,远缺隙牙种植体或基牙位移最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载荷量的增加,种植单端桥和传统单端桥各部分的位移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桥体承受等量载荷时,种植单端桥的位移比传统单端桥相应部分位移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数字激光散斑技术可用于测量口腔种植体、天然牙及烤瓷桥等的微小位移。桥体集中垂直受载时,种植单端桥与传统单端桥的位移分布规律一致,且前者相应部分位移较小,提示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种植单端桥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在不同载荷下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基牙应力分布及位移规律,指导临床义齿制作。 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天然牙及中间种植体受力后的应力分布特点及位移规律。 结果:4种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均是天然牙的4~5倍;集中垂直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大约是分散垂直载荷下的2倍;斜向集中载荷与斜向分散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无明显差异,大约是分散垂直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的3倍;分散载荷下天然牙最大应力值均较集中载荷时低。牙合龈向种植体最大位移值远小于天然牙|3位移值,在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两者位移差值较小。 结论:颊舌向力是破坏修复体的主要因素,应降低牙尖斜度;集中载荷比分散载荷破坏作用大,应消除咬合高点,建立分布均匀的多点咬合接触。这种固定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载荷方向下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基牙牙周及粘膜的应力。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结果;1.近缺隙基牙承担主要He力;2.基托的大小对基牙牙雕尖力产生影响,颊向加载时基牙应力小于舌向加载.3He力偏向近中,牙槽嵴顶牙周应力分布较好,偏向远中应力最大,颊舌向次之,但也远大于垂直加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载荷方向下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基牙牙周及粘膜的应力.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结果:①近缺隙基牙承担主要牙合力;②基托的大小对基牙牙周应力产生影响,颊向加载时基牙应力小于舌向加载;③牙合力偏向近中,牙槽嵴顶牙周应力分布较好,偏向远中应力最大(最大值382MPa),颊舌向次之,但也远大于垂直加载(最大值231MPa).结论:制作游离端附着体义齿时应尽量减少侧向及远中向牙合力,尽量增大基托面积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平面有限单元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固定桥进行七种垂直向和两种斜向受载的基牙牙槽骨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定量分析的结果,并绘出牙周组织应力值的曲线图。作者认为:①从固定桥的七种垂直受载情况看,均为第二双尖牙根尖的近中部受到较大的压应力。以两个基牙和桥体同时受载时,应力为最大,σ_2为-120.0,而磨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较均匀。②固定桥桥体受斜向载荷时,双尖牙根尖的近中部受拉应力和压应力,以压应力为最大,σ_2为-75.0。③磨牙是固定桥的理想基牙。  相似文献   

7.
单端固定桥与三臂卡环结合,具有和固定义齿相同的坚固和舒适,减少了患者因双端固定修复,牙体预备较多而磨除牙体组织造成的痛苦,减少了活动义齿因基托较大而咀嚼食物时易动引起的不适。三臂卡环若运用在缺隙近中基牙,有减少金属颜色,美观、大方、舒适、逼真,试戴时不易脱落等优点。几年来,用这种方法给缺牙区近缺隙(牙合)龈高度高,远缺隙(牙合)龈高度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 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2.5倍,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 结论: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相似文献   

9.
李韶伟  王国世  余金明  韩栋伟 《上海医学》2007,30(10):761-764,F0003
目的研究腭部3种不同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各方向位移的影响。方法应用下颌牙列完整、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磨牙缺失的塑料实验模型,并在模型上模拟制作牙周膜及牙槽骨黏膜,制作3种腭部大连接体分别为中央开"天窗"的腭板(以下简称W连接体)、前后侧腭杆(以下简称F连接体)和腭杆(以下简称P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分别在单侧后牙区放置长、短食物片的咬合状态下,负载3、5、7kg咬合力时,采用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并计算同侧基牙在近远中向、颊舌向的水平位移及倾斜、垂直向的位移和水平旋转,并统计分析不同大连接体义齿对基牙位移影响的意义。结果当3种不同连接体义齿分别在单侧咬合长、短食物片时,基牙在近远中、颊舌向和垂直向3个轴向发生的位移、倾斜、旋转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种不同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在单侧咬合长、短食物片时,基牙在实验中显示出不同的位移、倾斜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牙数目对下颌单侧游离端太极扣式活动义齿基牙位移的影响。方法选用单基牙、双基牙和三基牙支持的太极扣制作下颌单侧游离端活动义齿,在义齿侧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咬合时用LB-72型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并计算出基牙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并用随机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基牙组的近远中向、颊舌向、垂直向的位移、倾斜、扭转均大于双基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基牙组和三基牙组的各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游离端太极扣式附着体式义齿不宜应计单基牙,宜设计双基牙,不需增加第三基牙。  相似文献   

11.
下颌固定义齿桥基牙数目对支持骨组织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基牙固定义齿在牙周组织受损条件下,桥基牙数目与支持骨组织内应力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基牙数目与牙槽骨的支持高度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牙槽骨高度降低的条件下,基牙牙槽骨组织应力值增大;固定义齿修复后,支持骨组织应力值下降;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多,支持骨组织应力值降低,但与基牙数目的增多不成比例;与垂直向载荷相比,斜向载荷易导致支持组织应力集中,应力分布规律有明显的改变。结论下颌后牙固定桥的应力分布与基牙数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压低基牙后,固定桥力学行为的改变,为临床压低基牙后再进行牙体预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考虑基牙牙槽骨水平吸收10%上颌后牙分别压低0 mm,0.5 mm,1.0 mm,1.5 mm,2.0 mm后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施加垂直及斜向载荷比较压低基牙前后修复体、牙、牙周膜及硬骨板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压低量增加,修复体、牙体上应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变,这个改变与修复体结构、牙体结构有很大关系,牙周膜及硬骨板面积增大,整体上应力有所降低,皮质骨和松质骨上应力变化并不明显。结论采用微种植体压低基牙后预备固定桥或全冠能够降低基牙牙备量,减少基牙的损伤,降低失髓风险,增加基牙牙周膜面积,改善冠根比,整体上降低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的不利影响,合理地改变修复体、牙、牙周膜、硬骨板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各向异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斜向和垂直向载荷的作用下,研究固定桥修复时,倾斜基牙在修复前后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建立起修复前后基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赋予下颌骨各向异性材料属性。并在修复前对两个基牙加载,修复后对固定桥进行加载,观察第二磨牙牙槽骨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垂直向受载时.修复后倾斜基牙的应力分布改善明显,最大拉应力从修复前近中根尖(31.0Mpa)转移到修复后在近远中根尖(20.2Mpa);斜向受载时,倾斜基牙的应力分布改变较小。结论用固定桥修复倾斜基牙可以改善倾斜基牙的应力分布,但应降低牙尖斜度,减少基牙的侧向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弹性模量的环氧树脂材料模拟牙周膜,并改进了实验装置,使实验模拟更接近人体的实际情况。对斜向30°受载的两基牙固定桥和三基牙固定桥基牙牙槽骨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了定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在桥体长度不同时种植体、天然牙的应力分布规律 ,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力学模型 ,并计算分析应力分布特点。结果 :种植体—天然牙的最大应力值均为压应力 ,最大应力值位于骨颈缘部位 ;种植体有应力集中 ,并大于天然牙的最大应力值 ,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是集中垂直载荷下最大应力值的两倍 ;天然牙在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分布均匀 ,集中斜向载荷下有应力集中 ,应力值随桥体长度增加而增大。结论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主要支撑力的部位是颈缘处 ,该处为种植体折断机率最大的区域 ;应尽量减小侧向力 ;设计长桥时天然牙选择适应证要严格  相似文献   

16.
The fixed bridge is a common prosthes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dentistry. In order to design an ideal fixed bridge which can provide the best protection of the abutments, we must study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lveolar bone, when the fixed bridge is under the loading.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examin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alveolar bone of fixed bridge abutments. We have made seven vertical loading models and two oblique loading model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 has been obtained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result drawn up by a computer.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are as follows: 1. Under the seven vertical loadings, the bearing compress stress on the mesial apex of the second bicuspid is large. In this area the compress stress is largest, when the vertical loading is applied on the two-abutment tooth and pontic, the sigma 2 is -120.0 but the stress of alveolar bone of the molar is uniform. 2. Under the oblique loading, by the mesial apex of bicuspid are borne the tensile stress and compress stress, the latter is larger than the former, and the sigma 2 is -75.0. 3. The molar is an ideal abutment tooth for the fixed bridge.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低弹性模量的环氧树脂材料模拟牙周膜,并改进了实验装置,使实验模拟更接近人体的实际情况。对垂直受载的两基牙固定桥和三基牙固定桥基牙牙槽骨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定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