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查明杭州市首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来源,探讨控制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杭州市首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关系、接触时间、接触方式以及接触环境等.结果杭州市首起3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来源为陪同来自北京的SARS病人在湖北黄岗市中心医院看病而感染.杭州市输入3例病人后,由于政府重视,控制措施严格,未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结论SARS的传染性,除了少数"超级传播者",一般的SARS病人,包括重症病人的传染性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称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或将对全世界构成威胁,我国已报告多例黄热病输入性病例。为加强我国黄热病的防控工作,本文介绍了黄热病的病原学和临床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分布情况,分析了黄热病疫情对我国的威胁,提出我国应对黄热病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目前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已报告多例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为加强我国寨卡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本文介绍了寨卡病毒病的病原学和临床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分布情况,分析了寨卡病毒病疫情对我国的威胁,提出我国应对寨卡病毒病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和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报告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其中死亡1例,发病率0.012/10万,病死率14.3%以输入病例为主,其中2例为继发病例,呈点状散发。结论估计病例潜伏期为1~10天,一般潜伏期在1周内,未观察到病例发病前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5.
10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减少传播与流行,现对我院从2003年3月16日~4月30日收治的101例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2003年3月16日~4月30日“非典”病区收治的所有病例中,筛选出全部符合国家卫生部印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3日乌盟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输入性病例,截止2003年7月该盟共出现SARS确诊病例9例,死亡1例,其余已痊愈出院.现将全盟SARS疫情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爆发,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广大旅客和铁路职工的身体健康,按照国家和铁道部的要求,对旅客列车上发现的发热病人和非典疑似病人进行了下交处理.从4月8日下交第一例发热病人至6月20日非典疫情基本控制,沈阳铁路局共下交347例发热病人.在下交的发热病人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病例1例、疑似病例7例(后均被排除)、医学观察146例.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型的传染病.为此,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了预防控制措施,对SAR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预防、控制、治疗.现就北京市石景山区2003年SARS流行病学特征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方法 对巴彦淖尔盟卫生防疫站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病例个案调查表及密切接触者个案调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从2003年3月27日至5月5日,巴彦淖尔盟累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102例,其中死亡12例,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累计排除病例48例。报告病例分布在全盟6个旗县(市),主要集中在磴口县、临河市。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37,年龄分布以30~岁组病例最多(38例),20~岁组次之(22例)。报告病例职业以农民居多,其次是医务人员。各旗县(市)的首发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发病病例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发病病例之间的接触关系呈“树状”。结论 由于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两条主要传播链及时被切断,病例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医务人员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农牧区疫情没有形成扩散,全盟从5月5日后无新发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广东口岸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广东各口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及制定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03年4月15日~7月1日,广东各口岸出入境人员共计637591人,申报、现场查验有症状者306人,送医院进一步检查者58人。全省(深圳、珠海除外)共有9个口岸报告可疑情况,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广州口岸占70%;可疑情况以出入境旅客为主,约占85%。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领导,各部门配合,保障防制经费,重视疫情监测报告,做好宣传及健康教育,加强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的管理。预防措施实施后,有效的防止了口岸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结论]总结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认识的同时,应吸取经验和教训,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情报系统和应对处理体系,做好应对其他传染病和生物恐怖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