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 3组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 3组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运用成本—效果方法加以分析。结果 :成本—效果比 (C/E) 3组分别为 5 .2 6,4.75 ,5 .2 0。增长的成本—效果比 (△C/△E)分别为5 .5 ,2 .9,0。结论 :B组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理论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台州市博爱医院消化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202例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旋菌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C/E、△C/△E。结果:乙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最高,其次为甲组,其中丙组最低,甲组、乙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与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甲组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在成本/效果比较中,丙组最低,甲组次之,乙组最高;因丙组方案成本最低,治疗效果较差,将其作为增量成本效果比(△C/△E)的参照,甲组方案每升高一个百分单位所需成本为乙组方案的一半左右。结论:药物经济学理论在临床合理用药中能为患者选择更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治疗时间,使用药有效、经济、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3.
许萍 《江苏中医药》2005,26(10):58-59
目的:对中药消痤汤和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计算两种治疗方案1个疗程的治疗费用和临床疗效,并计算成本-效果比(C/E)。结果:中药消痤汤和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和90.24%,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90.78元和260.82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C/E分别为2.15和2.89。结论:中药消痤汤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159-159
1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适用于效果基本相同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比较的方法是A 成本 效益分析  B 最小成本分析  C 成本 效果分析  D 成本 效用分析  E 质量调整生命年衡量分析2 成本 效果分析法适用于A 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的治疗方案间的比较  B 药品质量的评价  C 药品安全性的评价  D 效果基本相同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比较  E 所有的药物经济学研究3 在评估高血压药物疗效和临床应用时不考虑哪个因素A 用药顺应性  B 换药  C 药品价格  D 药物的分子量  E 不能坚持治疗4 不直接应用的药用真菌是A 茯苓  B …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种不同方案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198例III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在应用左氧氟沙星、坦洛新的基础上,A组给予普适泰治疗,B组给予癃闭舒治疗,C组给予宁泌泰治疗,D组予以泽桂癃爽治疗,均连续治疗1月,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4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40.91、614.89、575.93和516.14,其中D组成本-效果比最低;敏感度分析显示D组优于其他3组。结论从药物经济学来说,泽桂癃爽联合左氧氟沙星、坦洛新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6.
卢程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129-130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用苯唑西林钠(A组),单用头孢呋辛钠(B组),单用青霉素钠(C组)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评价其成本─效果比。方法:将172例符合要求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3组给予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每组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92.98%、78.18%,成本分别为72.00元、96.00元、6.40元,成本─效果C/E分别为78.54元、103.24元、8.19元,AB组相对于C组的ΔC/ΔE分别为486.29元,605.40元。结论:阿莫西林联用苯唑西林钠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经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98例感染H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三联药物疗法(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观察组给予四联药物疗法(胶体果胶铋、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根除率,并分析两组的成本效果比以及增量成本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根除率达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C/E)1.46和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1.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Hp时采用四联药物治疗法能有效根除感染,经济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三种抗幽门螺杆菌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经济学 ,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以最低的费用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本 -效果分析是应用最早的药物经济学药物评价方法之一。笔者用此方法对我院临床常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 ( Hp)阳性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的 3种治疗方案作回顾性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调查我院 1999年度 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门诊人数 ,统计出现频率最多的 A,B,C三组方案的用药情况对 Hp的根除率或疗程 ,计算相对的成本 ,…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垂体后叶素与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0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5~10 d,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成本分别为(110.5±20.6)元/人和(751.8±182.5)元/人,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有效率分别为84%和9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6.07±22.7和1 038.1±242.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较生长抑素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115例中风病例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血塞通组(A组)、红花黄色素组(B组)、血栓通组(C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中风的成本分别为1030.4元、1876.0元、1545.6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07、21.18、17.17,B组、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64.25、110.32。结论注射用血栓通较注射用血塞通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以给临床合理经济有效的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及B组,在传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E明显高于B组(P〈0.05),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仍相符。结论:传统抗生素加奥美拉唑为缓解消化性溃疡疼痛经济、安全高、疗效好的给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疗效-成本。方法 :遵循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选择6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给予以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记录临床疗效和费用,计算并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2 174.2和2 482.29,在获得相同的疗效时,治疗组比对照组节省308.09元,所需医疗费用为对照组的87.59%;以对照组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为1 439.47,治疗组每增加1%的愈显率比对照组多用14.39元。结论 :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在临床疗效、治疗成本等方面均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种中成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50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乳核散结片(A组)、消乳散结胶囊(B组)和乳癖舒胶囊(C组)治疗,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组治疗成本分别是634.00元、992.50元、1438.00元,有效率分别为80.00%、94.00%、96.00%,成本效果比分别是7.93、10.56、14.98.结论:3种中成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就经济成本分析,B组用药方案是3种治疗方案中最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53-1156
目的:评价三种治疗方案对于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Ⅲ-Ⅳ期NSCLC首治带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医综合方案组,并同期入组中医治疗患者。以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期及毒副反应作为衡量指标观察三种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的经济成本效益。结果:共入组73例患者,中医组、化疗组、中医综合组分别为21例、25例、27例;3组经济成本分别为17448.38元、19424.96元、23008.24元;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856.24、1438.02;疾病控制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46.31、693.74、719.00;生存期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84、33.21、24.61。增量分析法提示以中医治疗作为参照,化疗组及中医综合组的△C/△E有效分别为494.15、347.49、△C/△E疾病控制分别为141.18、308.88;以化疗组作为参照,中医组及中医综合组的△C/△E生存期分别为-1744.84、10.24。结论:中医药治疗Ⅲ、Ⅳ期NSCLC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有效率及较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3种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疗效和药物经济学两方面观察,成本-效果比分别为:二甲双胍(A)、瑞格列柰(B)、吡格列酮(C)、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以97例患者为对象,对三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案的成本分别为:22.54元、505.12元、202.40元,控制空腹血糖有效率分别为80.9%、92%、86.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27、5.49、2.33。控制餐后2h血糖有效率为71.4%、96%、93.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32、5.26、2.16。结论:在控制空腹血糖为主时,以选择A组方案更经济,而控制餐后血糖时以选择C组方案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三种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慢性宫颈炎患者210例,将其按投币法随机分为3组:1组、2组、3组,每组70例。1组患者采用花红片治疗,2组患者采用千金片治疗,3组患者采用妇炎康片治疗,将3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效果及经济成本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用药成本-效果相比较:2组低于1组、3组。3种用药方案敏感度分析:若3种药物费用均下降10%,2组用药成本-效果比仍低于1组、3组。结论:花红片、千金片、妇炎康片均是治疗慢性宫颈炎有效药物,从经济成本-效果分析看,千金片为治疗慢性宫颈炎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致康胶囊为基础配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药品费用,以探讨临床较佳的改善溃疡愈合质量的方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各方案的费用与效果。初次根除Hp共115例,分为A、B、C、D4组。A组为致康胶囊1次0.6g,4次/日,阿莫西林胶囊0.5g,4次/日,克拉霉素0.25g,2次/日,兰索拉唑30mg,2次/日;疗程为7天。B组为致康胶囊1次0.6g,4次/日。疗程为7天。C组为阿莫西林胶囊0.5g,4次/日,克拉霉素0.25g,2次/日,兰索拉唑30mg,2次/日;疗程为7天。D组为再次根除Hp共27例,方案同A组。疗程为7天。结果:A、B、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3%、32%、94%,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根除率为8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2%,C组与A+D组或B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及Hp感染的变化,C组与A+D组或B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消化性溃疡费用效益分析,边缘成本效益(IncrC/E)、成本效益(C/E)以A、C2组方案较优,A组方案最优。结论:加用致康胶囊能有效地改善治疗后1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及Hp感染率,不良反应少。治疗后1年费用效益分析,以A、C2组方案较优,A组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方案A: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剂和热淋清颗粒(规格:4g×8袋,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203)。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每日2次,连续7日;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7日。方案B: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和热淋清颗粒。其中,阿奇霉素分散片,0.2g,每日1次,口服3天,停1天,再口服3天;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7日。)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最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由航空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统计共4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门诊病例的症状积分,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本研究采用成本/疗效指数(C/EI)比较,不仅能得到与传统的成本/效果(C/E)比较同样的结果排序,而且还可以得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诸方案中,方案A的总成本为403.25元,总有效率为96.0%,成本/效果比为4.38,成本/疗效指数比为440.47±68.11;方案B的总成本为523.81元,总有效率为86.9%,成本/效果比为5.46,成本/疗效指数比为585.80±129.36。因此,方案A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疗效指数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下尿路感染,给药方案A具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取不同口服降糖药,组成价格不等的治疗方案,比较方案的经济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探讨消渴丸在药物经济学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96例,随机分为4组,采取4种治疗方案,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成本效果。结果: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4种治疗方案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上,二甲双胍的C/E和总花费/HbA1c比率最低,可以认为最为经济,消渴丸次之,再次为格列吡嗪和瑞格列奈。结论:从药物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综合考虑,2型糖尿病的起始降糖治疗用药可选择二甲双胍或消渴丸,必要时两药联合;通过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节省成本,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对5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E、B组治疗方案是5种方案中的较佳治疗方案。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