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报告我院收治的6例AFBN,均行B超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4例进行增强后延时观察。结果 CT平扫显示楔形病灶,Gerota筋膜增厚,即时增强扫描病灶轻微强化;而延时观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形态和边缘更加清晰。结论 CT在AFB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癌8例。结果腺瘤平扫时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有一定强化,其中22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14例显示周边强化环。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76处乳腺病灶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乳腺病灶MRI平扫和增强图像表现以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以B超,钼靶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3.3%,优于B超和钼靶摄片。结论:乳腺MRI增强扫描能提高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疾病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22例中,乳腺恶性肿瘤14例,其中乳腺癌8例,导管癌3例,浸润癌3例,CT表现为不规则形,毛刺状肿块。良性病变8例,其中,乳腺增生2例,乳腺纤维瘤4例,乳腺炎1例,男性乳房发育1例。乳腺癌表现为不规贝H肿块,周边毛刺(图1),病灶内钙化,局部皮肤、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表现为乳腺组织中致密影,密度等同于周围腺体。乳腺纤维瘤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部分病灶可有强化。乳腺炎表现为片状不规则致密影,边缘模糊,内见低密度脓肿形成。术前、穿刺前正确诊断19例(86.3%),误诊3例(13.7%)。结论:螺旋CT能更好显示乳腺疾病的特征,对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光谱CT平扫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女性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胸部光谱CT资料,包括53例共53处恶性病变(恶性组)和 57例共60处良性病变(良性组);对比组间光谱CT平扫定量参数的差异,包括虚拟单能级40~100 keV下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Z)及光谱曲线斜率(λHU)。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光谱CT平扫单一定量参数CT40 keV、CT70 keV、Eff-Z、λHU及其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40~100 keV下,恶性组CT值及Eff-Z均高于、而λHU小于良性组(P均<0.001)。单一CT40 keV、CT70 keV、Eff-Z及λHU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90、0.80、0.87及0.87;四者联合的AUC为0.91,其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88.3%,准确率为85.0%。结论 根据光谱CT平扫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6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资料。结果乳腺纤维瘤35例,乳腺癌15例,乳腺瘤样增生5例,单纯性乳腺囊肿4例,乳腺囊性增生症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脂肪瘤1例。彩超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肾盏憩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18例肾盏憩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水样低密度灶,密度均匀,15例囊底部可见并发的结石影。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均匀增高,CT值超过25Hu,并形成液液平面,延时扫描病灶内液面升高或病灶完全被对比剂充填,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结论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肾盏憩室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准确地与其他肾脏疾病相鉴别,是诊断肾盏憩室的重要手段。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疾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以及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高频超声检查的123例男性乳腺疾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23例男性乳腺疾病中超声诊断男性乳腺发育103例,实质性肿块16例,4例超声检查阴性;16例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手术8例,术后病理证实:男性乳腺癌2例,乳腺脂肪瘤2例,囊性增生1例,纤维增生3例,67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后随访证实。结论:根据男性乳腺疾病不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乳腺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内部血流信号的差异等特点,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该院医生触诊发现的11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钼靶、CT及MRI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110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恶性病变48例、良性病变62例。钼靶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5%,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4%。MRI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检查和CT检查(P0.05)。钼靶、CT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钼靶、M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3%,CT、M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9.1%,钼靶、CT、M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乳腺钼靶、CT及MRI检查对乳腺肿块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优于乳腺钼靶和CT检查。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联合检查的方法以提高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乳腺癌20例(其中7例为乳癌术后随访),乳腺良性病变6例;^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9/20)、100%(6/6),诊断准确率为96.15%。结论^18F-FDG PET/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乳腺癌分期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乳腺肿块或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的CT征象,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52例(58个病灶)乳房肿块病人均行CT扫描,其中病理诊断乳腺癌39例,肉瘤2例,纤维腺瘤7个,囊肿8个,乳腺炎2例。结果 根据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尤其以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的幅值和方式 ,常能作出良、恶性诊断,并有助于隐性癌和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结论 CT检查,尤其以增强扫描地乳腺肿或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菁 《华西医学》2012,(8):1201-120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受累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病变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2011年1月-10月对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4例骶髂关节、28例腰椎及14例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结果 AS患者的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则表现为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及囊状破坏、面下骨硬化或吸收等改变。结论 AS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增强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部分病例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13例CT平均表现低密度,伴肝内胆管扩张6例(6/13),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增强扫描线样强化5例(5/13),网格样强化4例(4/13),给节状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2例。病理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结论:CT平扫低密度而增强呈线样及网格样强化,对肝内胆管癌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RI、CT与乳腺X线钼靶摄影三种检查方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乳腺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探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CT扫描与乳腺X线钼靶摄影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和乳腺X线钼靶摄影,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乳腺X线钼靶摄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而言,乳腺X线钼靶摄影更适用于早期乳腺疾病的检查,MRI检查和CT扫描可有效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三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建议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或多种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后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有利于提升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盆腔内含脂肪密度的肿块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均为女性,全部病例均做B超和CT平扫,其中2例还做了增强扫描,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盆腔内畸胎瘤5例,子宫肌瘤脂肪变1例,盆腔内脂肪瘤1例。结论 CT地盆腔内含脂肪密度的肿块检查价值很大,仔细分析肿块起源和密度、内部结构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l)技术在早期及超早期脑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发病24h内(其中26例发病时间少于6h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CT平扫。对其中34例CT平扫阴性者进行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l),结果34例患者CT平扫阴性者(其中发病时间少于6h患者20例,14例患者发病时间24h时)行多层螺旋CT注成像,可见34例患者中30例观察ROI区域的Perrusion(灌注),PEI(峰值增强),TTP(对比剂峰值时间),BV(脑血容量),MTT(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等指数异常变化,与临床表现和48h或MRI复查脑梗塞部位大致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l)技术对早期及超早期脑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3例巨块型肝细胞癌进行全肝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分析有关的CT征象。结果:①肿瘤实质均呈不均匀性强化,并可出现3种基本形态的肿瘤血管,它们与瘤内“密度更低区”有一定的关系;②部分肿瘤边缘部或包膜分别或同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出现环形强化;③91.9%的巨块型肝细胞癌肝内转移性子灶只在动脉期才被检出。结论:①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及动脉期瘤内出现肿瘤血管,不但是巨块型肝细胞癌的主要特征,而且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②部分巨块型肝细胞癌边缘部或包膜存在肝动脉、门脉或动、门脉双重血供;③巨块型肝细胞癌术前必须进行全肝范围的动脉期增强扫描,以利于发现占大多数平扫及门脉期均呈等密度的肝内转移性子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小乳癌、隐匿性乳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 ,扫描范围一般自乳房下界至腑窝顶 ,发现病变部位行薄层扫描 ,快速注入造影剂后测量相应层面的最高CT值。结果 CT扫描对小乳癌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其它影像诊断方法 ,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较高。结论 CT扫描对小乳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假阴性及假阳性率较高 ,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CT食管癌改良T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重新评价传统食管癌CT分期 ,进一步制定合理的T分期。方法  10 2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胸部CT常规扫描 ,其中 4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CT扫描资料按照Moss分期标准分期 ,与临床分期对照 ,二者一致性较差 (Kappa =0 .2 7) ;按Tio分期标准对局部病变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级对照一致性较好 (Kappa =0 .46)。我们推荐改良T分期标准 ,经统计检验与术后病理T分级有较好一致性 (Kappa =0 .45 )。 结论 改良T分期标准与PTNM分期标准一致性好 ;且判断主动脉受侵标准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CT影像诊断特点,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患者12例,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CT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显示,5例患者右下腹可见低密度肿块,与盲肠关系密切;7例表现为位于右下腹的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囊壁较薄,呈卵圆形或哑铃形,囊肿大小不一,直径2~10cm,平均直径(4.7±1.5)cm,囊内容物CT扫描值为8~18Hu;2例囊壁可见不同程度钙化;1例边缘不清,四周渗出,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变高;5例进行增强扫描,2例无增强,3例囊壁轻度环形增强现象,囊内容物无明显增强现象。1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单纯黏液囊肿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癌1例。结论:阑尾黏液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征象显示右下腹薄壁囊性肿块伴囊壁弧形钙化及盲肠受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呈轻度环行均一强化,囊内无强化,对术前诊断和良恶性的评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