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8例糖尿病患者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病变组48例和无病变组40例,并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病变组和无病变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定期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病情评估、监测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28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参考组,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HbA1c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内,微血管病变患者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判定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109-1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5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观察A组,选取50例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B组,另选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A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明显较观察B组及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微血管病变的观察B组与对照组比较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病变,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70例患者中包含微血管病变患者和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5例作为参照对象。对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检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A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对比证实为P <0.05;B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于参照组,且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A组和B组相比较,A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B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 <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主要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而有效的判定患者微血管发生病变,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明确的依据,此方法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与58例糖尿病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FBG、HbA1c水平相较参考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有助于对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更好预防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为微血管病变组10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196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组150例。对3组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比较。结果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进行FBG、HbA1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体检组进行FBG、HbA1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le升高,其发生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5],能够及早的发现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HbA1c、mALB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m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同时还应监测HbA1c、mALB,其对于预防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肾脏早期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重要价值。方法 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设为有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设为无微血管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三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增高,患者的微血管病变风险相对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值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尽早发现微血管病变的相关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氧化酶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间具有正向相关性(r=0.587,P〈0.05)。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为(4.8±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6±0.9)%。而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为(9.8±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6±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准确评价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从而可以避免仅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片面性。在监测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为临床上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时间,所以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41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患者分别检测HbAl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有助于判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及其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7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40名健康对照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分析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微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35例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以及眼底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n=227)和对照组(n=308),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存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研究组(n=101)和参照组(n=126),同时选取169例同期在我院接受眼底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病史等基本资料,应用血清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9.23±1.17)mmol/L高于对照组(7.25±1.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4)%高于对照组(8.3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92±1.17)mmol/L高于对照组(7.25±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6)%高于对照组(8.3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关性,能够作为监控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观察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肝素抗凝,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另取空腹静脉抽血2ml,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空腹血糖水平越高HbA1c含量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町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妊娠糖尿病患者、正常妊娠孕妇以及健康体检者各56例,对其展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正常妊娠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健康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于妊娠糖尿的诊断和临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庄惠君  夏艳  李红  彭年春 《贵州医药》2004,28(9):783-78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CD54、CD11b、CD62L表达及其与微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和多形核细胞粘附分子CD54、CD11b、CD62L表达的百分率,同时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分别与20例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无论有无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上述三种粘附分子表达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微血管病变组表达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P<0.01).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表面CD54、CD11b、CD62L表达阳性率与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抑郁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疼痛评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剂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中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抑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诊断糖尿病,且可作为监测血糖水平的长期稳定指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逆消茶干预糖耐量减低临床效果。方法8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药茶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健康宣教、饮食控制以及体育运动来进行治疗干预,药茶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逆消茶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其中药茶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当中,逆消茶干预糖耐量减低的疗效十分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了血糖控制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糖尿病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分为低值组(HbA1c〈7.0%)、中值组(HbA1c7.1%-10.0%)、高值组(HbA1c〉10.0%).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FBG、mALB、TG、TC、LDL-C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mALB、FBG水平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1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检测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观察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临床上联合血糖检测对糖尿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血糖控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