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保守治疗47例,梗阻缓解时间3d一42d,平均12.7d;手术治疗6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d一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分析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8例均发生于术后1~2周内.保守治疗7例,肠梗阻缓解时间5~14d,平均10.7d.手术治疗1例,经保守72h后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广泛粘连,肠壁水肿、炎症,无法分离粘连,亦不能明确梗阻部位,只能关腹继续保守治疗16d痊愈.提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宜行手术治疗,可行4~6周保守治疗,逾期无法缓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综合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2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2例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4d-10d,都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但疼痛相对较弱,有3例早期行手术治疗,1例发生肠瘘,2例再次发生梗阻,其余经保守治疗均缓解,缓解时间为7d-32d,平均12.8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虽有机械因素,但大多数为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少有绞窄发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分析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8例均发生于术后1-2周内。保守治疗7例,肠梗阻缓解时间5-14d,平均10.7d。手术治疗1例,经保守72h后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广泛粘连,肠壁水肿、炎症,无法分离粘连,亦不能明确梗阻部位,只能关腹继续保守治疗16d痊愈。提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宜行手术治疗,可行4-6周保守治疗,逾期无法缓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分阶段非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8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临床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 d,无中转手术病例。结论:非手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6.
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手术治疗20例合并肠瘘1例,晚期仅行剖腹探查5例,余27例行非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12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可表现为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体征,应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梁章焱 《海南医学》2007,18(12):40-4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周内,保守治疗26例,肠梗阻缓解时间1~4周,平均10.2天,手术治疗7例.结论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4~6周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采用非手术治疗的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治愈时间6~11d,平均9.5d,随访3个月,无1例病人再出现梗阻症状,饮食生活正常。结论:正确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取有效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做好肠外营养支持及各种用药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是术后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39-140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4例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及中药的应用。结果24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最短时间7d,最长时间21d,平均13.6d。结论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好、安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宜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19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综合措施治愈,治愈时间平均为16.5天。手术治疗8例,2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因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3周。非手术治疗是治疗的首选,其疗效良好。手术治疗困难且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115例,非手术治疗率为30.3%,平均住院5.2d;手术265例,手术治疗率为69.7%,平均住院12.4d。结论: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因梗阻原因、部位、病变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体征也可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如何掌握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十分重要,过晚可以造成肠坏死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司海波 《黑龙江医学》2011,(12):901-90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术后早期肠动力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文病例均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措施为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配合应用胃肠动力药物、中药及激素.结果 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症状缓解时间3~20 d,平均7 d.结论 CT检查对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具...  相似文献   

13.
马震 《吉林医学》2006,27(11):1349-135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4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邓锋  黄涛 《当代医学》2010,16(19):156-15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资料分两组: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基础疗法,治疗组另给予七叶皂苷钠。结果治疗组经非手术治疗全部临床治愈(100%),无再手术病例,平均治愈时间10.2d(7~18d);对照组经非手术治疗17例(85%)临床治愈,3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治愈时间14.6d(9~23d)。结论非手术保守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应用七叶皂苷钠能够促进肠梗阻的再通,提高治愈率,减少治愈时间,减轻患者长期置管痛苦。七叶皂苷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肠壁水肿,减少肠道炎性渗出,促进肠道蠕动。  相似文献   

15.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术后早期肠动力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均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措施为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配合应用胃肠动力药物、中药、激素。结果: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症状缓解时间3~20d,平均7d。结论:CT检查对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术后早期肠功能障碍以保守治疗为主,应重视胃肠外营养和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录平 《当代医学》2014,(26):80-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腹部手术后3~19d出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特征,B超和CT检查结合可以确诊。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均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症状于3~7 d开始逐渐缓解;治疗9~20 d症状消退;平均(12.7±1.4) d;第3天开始排气、排便的2例,4~7d的6例,7~10d的13例,10d以后排气排便的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B超、CT检查等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效后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天,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5-28天,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32例60岁以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Ⅰ期切除24例,Ⅱ期切除6例,捷径手术2例。结果:32例中16例(50%)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6例,吻合1:7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肠梗阻2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9.3%),住院11~28d,平均18d。结论:肠梗阻明显者一般通过纤维结肠镜即可明确诊断,术前诊断不明确患者应考虑给予肛门指诊和纤维结肠镜或CT检查。手术切除是老年结肠癌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处理并存病以及选择适宜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5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1)52例病人全部治愈;(2)平均治愈时间(24±10)天;(3)l例20个月以后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结论: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