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王刚  卢宗尚 《安徽医药》2018,39(8):981-984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次数不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的影响,为临床多次TACE的治疗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ACE治疗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最终TACE术治疗次数不同分为6个组,其中治疗3次组6例、治疗4次组24例、治疗5次组32例、治疗6次组19例、治疗7次组16例及治疗8次及以上组5例。各组末次TACE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6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ACE治疗次数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分级的关系。结果 6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肝硬化CT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次数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级、肝硬化CT分级呈正相关(r=0.247,P=0.013;r=0.226,P=0.032)。结论 随着TACE术次数增加,肝癌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吴陈新  徐萍  强铭  魏方  蔡树华 《安徽医药》2016,37(10):1217-122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在接受3D-CRT后3个月内给予CIK细胞治疗2次。治疗后3个月,依据肝脏CT、甲胎蛋白(AFP)、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3D-CRT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和AFP指标监测数据显示,观察组[(4.17±1.65)cm和(348.5±127.2)ng/mL]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63)cm和(464.9±13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T细胞、CD4+CD8+T抑制/细胞毒性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结论 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控制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可行性,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殷锴  陈洁  丁正强 《安徽医药》2019,40(6):635-63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肝功能;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生命质量、唾液腺功能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ES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唾液流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唾液初始pH值和唾液缓冲pH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放射性碘联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好,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飞飞  颜芳  吴婕  董旭东 《安徽医药》2020,41(7):831-834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休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巢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36项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10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9.48±7.54)min、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5±1.12)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41±2.2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56.76%,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前相比,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血清FSH及E2水平升高,血清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SH及E2水平较低,血清LH水平较高,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可使患者早日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直径≤ 5 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 5 mm)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开颅夹闭术)、观察组250例(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栓塞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手术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与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入射角、AR、SR均较术前减少,且观察组入射角、AR、SR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OS评分分级较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栓塞介入术对直径≤ 5 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进行治疗,有近期疗效好、预后佳、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葛小花  郑贤芳 《安徽医药》2017,38(8):1042-1044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清宫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确诊瘢痕妊娠患者50例临床资料,将其中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患者作为A组,20例行"药物治疗+刮宫术"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A组患者术中中位出血量低于B组(10 mL vs 16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43,P=0.001)。A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5.87±1.57)d短于B组(7.55±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4,P=0.001)。不良反应监测,A组17例患者出现了下腹痛,其中4例低热的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后2~4 d缓解。A组患者住院费用(10 369.50±436.30)元高于B组(5 407.30±365.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32,P=0.00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清宫中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时间,但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军尧  刘利波  李力军 《安徽医药》2017,38(8):1008-101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8(IL-18)水平与早期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收治的AOPP患者(AOPP组)128例,按中毒程度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5)和重度组(n=47),选取同期解放军武汉总医院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对象在入院时、入院第1、3及7天时外周血CRP、IL-18水平及肝功能五项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CRP、IL-18与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AOPP组患者外周血CRP和IL-18水平在入院时、入院第1、3及7天时逐渐升高,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在发病1周后下降,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RP和IL-18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入院第7天CRP和IL-18水平分别是入院时的4.94和2.96倍。AOPP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蛋白(ALB)和总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肝功能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8与ALT、AST、TBL呈正相关,而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 AOPP患者外周血CRP、IL-18水平与中毒程度、中毒时间和早期肝损伤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外周血CRP和IL-18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早期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唐先发  沈颂科  王红艳  李卉 《安徽医药》2019,40(12):1350-1352
目的 探讨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药疹临床特征、肝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住院的60例药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管理体检中心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以0.5×109/L为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正常患者(23例)与升高患者(37例)。检测两组对象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估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肝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的患者中,病程≥ 7 d、黏膜受累和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药疹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R2=0.346、R2=0.295,P < 0.05)。结论 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疾病临床病程较长、黏膜受累和肝功能损害相关,且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计跃  裴本根  张健  张玉华  尹玮  夏雪  孙志翔  杨奎  孙克 《安徽医药》2018,39(10):1259-1261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可行性。方法 以淮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4例aSAH患者为观察组,发病后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以同期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椎穿刺治疗的26例aSAH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脑脊液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第3、5、7天观察组脑脊液R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17%、4.17%,均低于对照组的26.92%、26.92%(P<0.05);术后2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aSAH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基于碘化油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10月无法手术的消化系统肝转移瘤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微球组(16例)和碘化油组(26例)。比较两组术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结果:微球组的ORR及DCR分别为56.3%和87.5%,高于碘化油组的19.2%和57.7%;术后1周,碘化油组肝功能损伤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治疗消化系统肝转移瘤的疗效更佳,肝功能损伤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TACE,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0.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0.6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 L中,1次/d,连续使用21 d。以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8.5%、61.5%,临床获益率(DCR)分别为61.5%、8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卡氏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ECOG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治疗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安全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平消片联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规范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抗肿瘤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4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平消片,0.92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癌痛程度、肿瘤标志物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0.69%、84.48%,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5.86%、5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KP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1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片联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海涛  后军 《安徽医药》2019,40(7):738-741
目的 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刮治组(A组,28例)、刮治术+GBR组(B组,20例)、开窗减压组(C组,1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术后3、6、9、12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结果 C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B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12个月,C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刮治术和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且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丸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起始剂量10 mg/次,1次/d,治疗4周后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量,单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丹栀逍遥丸,6 g/次,2次/d。28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和肝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比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脂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脾CT比值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脾C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丸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能够协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改善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减轻脂肪肝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各时间段ODI指数、Cobb角、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指数、Cobb角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3项指标均较术前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n-Help系统和Sextant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Can-Help系统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更短,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李多玉  刘彬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药》2020,41(10):1151-1154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对比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方法 将85例在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单药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精神病性分)及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观察组(47.94±13.64)分,对照组(49.07±12.56)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ANSS总分[观察组(86.31±9.21)分,对照组(85.95±9.77)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糖、脂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TG、TC、LDLC、BMI和腰围上升,HDLC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和腰围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BMI和腰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2hPG、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是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女性患者血脂、BMI和腰围的影响较小,要优于利培酮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将入组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2次/d,出血控制后再治疗2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推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首次剂量为2 mg,注射时间1 min,维持剂量1~2 mg/4 h,持续24~48 h,直至出血控制,然后再治疗2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学指标、止血时间、输血量、游离肝静脉压(FHVP)和肝静脉楔嵌压(WHVP)。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9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认知、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门静脉血流、脾静脉血流、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胰高血糖素、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HVP、WHVP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特利加压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hs-CRP、皮质醇、胰高血糖素、NO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用谋  李鑫  黄继化  陆颖丽 《安徽医药》2015,36(10):1206-1208
目的 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和20G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术后3 d)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38例(38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0例(20只眼)为23G组,行20G玻璃体切割术18例(18只眼)为20G组,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观察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发生二次网脱及眼内炎等并发症。将最佳矫正视力转化为最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G组和20G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其中23G组为1眼,20G组为1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天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术后3 d平均logMAR视力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56±0.56、1.98±0.55、1.71±0.38,术后第2、3天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G组术后3 d平均logMAR视力也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65±0.76、2.03±0.51、1.92±0.46,术后第2、3天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视力分别在术后第2、3天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23G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20G组视网膜有1例未成功复位,两组均无眼内炎情况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临床疗效相近,但在术后早期视力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术显示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喜乐片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4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肝喜乐片,4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HBV-DNA和HBeAg转阴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2(IL-2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喜乐片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HBV-DNA和HBeAg转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