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恶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或口服/胃管注入),穴位按摩,中药外敷治疗。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总有效率为95.2%,且在KPS评分及QOL评分方面,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肠梗阻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季建敏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数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后肠梗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季师认为恶性淋巴瘤化疗后肠梗阻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湿盛,阴虚肠燥,腑气不通,其治疗当病证结合,治病求本,以健脾化湿,滋阴润肠,理气通腑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普遍认为恶性肠梗阻(MBO)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个体化姑息治疗,但治疗方式选择复杂,临床中需量体裁衣制订个体化方案。中医药在肠梗阻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但在MBO的姑息治疗中如何应用,如何规范地进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姑息治疗,临床报道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恶性肠梗阻(MBO)是晚期肿瘤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内镜下支架植入、药物治疗、造瘘、介入及中医中药治疗为主。近年来,中医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有较多的探索,可改善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联合西医治疗可获得更好疗效。但中医药治疗MBO的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并且基础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
付文胜  聂奔  陈静  龙麟  丁铌 《四川中医》2020,38(6):195-197
目的:观察痛舒膏外用关元穴加艾灸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舒膏外用关元穴加艾灸,两组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7天的体力状况、生存质量评分及症状分级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舒膏外用关元穴加艾灸能提高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肠梗阻是肿瘤患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43%[1],多见于卵巢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2]。中医治疗在恶性肠梗阻的姑息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3]。我科采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肠梗阻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妇产科手术后肠梗阻运用复方大承气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使肠梗阻患者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及留置胃肠减压管时间明显缩短,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案例在现代医学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基于肿瘤绿色治疗理念,采用中药复方肠通方外敷腧穴联合心理干预治疗1例脐尿路上皮癌并卵巢癌双原发肿瘤合并恶性肠梗阻,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特整理资料如下,以期为临床应用穴位贴敷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恶性肠梗阻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9.
复方小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非手术治疗。结果3l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8例2-3天痊愈,有效1例,2例转手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保守治疗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金维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75-2276
目的 观察化瘀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功效.方法 将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禁食、胃肠减压、广谱抗生素、全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上加用化瘀承气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承气汤在恶性肠梗阻的治疗中能为患者创造出有效的时机,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获益.  相似文献   

11.
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中40例(37.7%)完全缓解,43例(40.6%)好转,总有效率78.3%。无效23例(21.7%),均为高位完全梗阻。23例无效患者在观察期间病情未出现明显恶化。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操作方便,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住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比较胃肠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57.1%。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复方承气汤合并穴位治疗精神病人肠梗阻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临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为典型症状.极易出现高热、低血钾、水电解质紊乱、肠绞窄、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凶险后果.治疗上要求早诊断,保证治疗及时有效,必要时手术治疗.而精神病人,尤其是慢性精神病人,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并发肠梗阻时有如下特征:1)主诉不明确;2)自觉症状不明显;3)较一般人易患;4)肠梗阻前多有便秘史;5)麻痹性肠梗阻与粪块阻塞的机械性梗阻多并见;6)多不宜手术治疗.因此,在保守治疗上采用通常方法很难马上见效,本文采用中药和穴位注射治疗31例精神病人并发肠梗阻,除1例手术、1例转综合医院治疗外,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中,肠梗阻为最常见的急腹症中的一个,它的致病原因最主要是肠中物体在肠中不能很好的运行。临床统计观察发现,有60%至85%的肠道梗阻多是小肠梗阻,这其中又有80%的小肠梗阻的诱因是为手术后粘连性引起的肠道梗阻,其后多是腹内疝、良恶性肿物等。肠梗阻的诱因以手术后引起为主。本文总结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中医对恶性肠梗阻的认识,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综述了恶性肠梗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的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采用西医支持疗法、抗生素等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大承气汤"及配合针灸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2例,治愈率77.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香溶剂调和中药穴位敷脐改善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性肠梗阻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采用辛香溶剂调和中药贴敷,对照组以普通溶剂调和中药贴敷,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以梗阻症状评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等)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溶剂调和的中药敷贴敷脐治疗对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梗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1.1%,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梗阻症状中,腹胀症状改善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腹痛及排气排便等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评分虽均有所增加,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药敷脐法治疗恶性肠梗阻时,调和溶剂加入辛香走窜之品,可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缓解患者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复方大承气汤出自《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是由大承气汤加味而成,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之功用,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笔者与临床以此方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5例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40岁;阑尾炎术后18例,盆腔术后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20例中除l例并发绞窄性肠梗阻中转手术外,均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每日二次,胃管内注入.配合禁食、持续性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等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0例粘连性肠梗阻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24例痊愈,其中6例转手术治疗.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降低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等,明显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