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R)后血清和乳液醋酸甲羟孕酮(MPA)浓度变化.方法10名产后哺乳妇女单次注射迪波盖司通(R)(含MPA 150 mg),在注射后的第1、2、4、6、8、10和12周采集血样和乳液样本,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MPA.结果血清MPA浓度于注射后第1周最高,到第2、4周时下降明显,第4周后浓度下降趋势逐渐缓慢.乳液MPA浓度在第1周为最高,第2周比第1周降低了约1/2,之后10周平均浓度变化波动在5.09-8.15 ng/ml之间.观察期间乳液/血清MPA浓度比值和曲线下浓度面积比值均为0.55.对象之间和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点乳液/血清MPA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R),将导致血液和乳液中含有一定量的MP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R)后血清和乳液醋酸甲羟孕酮(MPA)浓度变化.方法:10名产后哺乳妇女单次注射迪波盖司通(R)(含MPA 150 mg),在注射后的第1、2、4、6、8、10和12周采集血样和乳液样本,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MPA.结果:血清MPA浓度于注射后第1周最高,到第2、4周时下降明显,第4周后浓度下降趋势逐渐缓慢.乳液MPA浓度在第1周为最高,第2周比第1周降低了约1/2,之后10周平均浓度变化波动在5.09-8.15 ng/ml之间.观察期间乳液/血清MPA浓度比值和曲线下浓度面积比值均为0.55.对象之间和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点乳液/血清MPA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R),将导致血液和乳液中含有一定量的MP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后血清和乳液醋酸甲羟孕酮(MPA)浓度变化。方法:10名产后哺乳妇女单次注射迪波盖司通(含MPA 150mg),在注射后的第1、2、4、6、8、10和12周采集血样和乳液样本,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MPA。结果:血清MPA浓度于注射后第1周最高,到第2、4周时下降明显,第4周后浓度下降趋势逐渐缓慢。乳液MPA浓度在第1周为最高,第2周比第1周降低了约1/2,之后10周平均浓度变化波动在5.09—8.15ng/ml之间。观察期间乳液/血清MPA浓度比值和曲线下浓度面积比值均为0.55。对象之间和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点乳液/血清MPA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将导致血液和乳液中含有一定量的MPA。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10个年龄在19~40岁(平均24.5岁)处于黄体相中期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妇女使用灌流泵注射PGF_(2α)25微克/分5小时。受试者都处于排卵期,血清黄体酮的浓度都超过7毫微克分子/升。在注射PGF_(2α)前,卧床休息30分钟。在注射前、后1、2、3、4、5、6、24小时分别测血标本。在注射PGF_(2α)4小时给4名妇女静脉注射100微克LRH和200微克TRH,继续灌注PGF_(2α)。在注射LRH-TRH后的20、40、60分钟分别采血。用特殊的放射免疫法检定血清LH、FSH、TSH、催乳素、黄体酮和17β-雌二醇浓度。在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两根型皮埋剂 Sino-implant及十一酸睾酮 (TU)针剂联合应用对中国男性垂体促性腺激素和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征集自愿对象 1 6名 ,前臂埋植 Sino-im-plant,每根含左旋 1 8-甲基炔诺酮 75mg,并于 3周后每月肌注针剂十一酸睾酮 (TU) ,(2 50 mg) ,共 3次。结果 :放置皮埋剂后血清中 FSH、L H水平有所下降。注射第 1针 TU后 ,FSH、L H水平进一步下降 ,于注射后 1周达到谷值 ,之后 FSH、L H水平又有所上升 ;注射第 2、3针 TU后 ,FSH、L H水平变化情况与第 1针时相似。此外 ,皮埋后对象血清睾酮水平也有所下降 ,注射第 1针 TU后 ,则睾酮水平升高 ,并于注射后 1周达峰值 ,之后睾酮水平又有所下降 ;注射第 2、3针 TU后血清睾酮水平变化情况与第 1针时相似。结论 :皮埋剂Sino-implant和 TU配伍应用可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从而使内源性睾酮水平下降 ;但注射 TU可补充睾酮 ,使之维持正常水平。故国产皮埋剂配伍 TU很有希望用于男性避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排卵 (COH)卵泡发育晚期血清孕酮浓度升高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本所接受IVF或卵细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 5 41例 ,依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血清孕酮浓度的不同分为 4组 :1组 ,血清孕酮≤ 2 .86nmol/L者 198例 ;2组 ,血清孕酮 >2 .86~ <6 .36nmol/L者 2 0 9例 ;3组 ,血清孕酮≥ 6 .36~ <9.5 4nmol/L者 81例 ;4组 ,血清孕酮≥ 9.5 4nmol/L者 5 3例 ,回顾性地分析IVF/ICSI结局。结果 :第 4组种植率 (5 .2 3%)和临床妊娠率 (13.2 1%)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 .0 1、P <0 .0 5 ) ,流产率 (5 7.14%)呈增高趋势 ,而HCG日血清雌二醇 (E2 )、黄体生成素 (LH)、平均获卵数、第 2次成熟分裂中期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 ,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COH卵泡发育晚期血清孕酮浓度≥ 9.5 4nmol/L ,IVF ET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 ,流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CoC1/cDDP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DDP治疗组:每只每次腹腔注射DDP 3mg/kg。(3)MPA治疗组:每只每次灌胃30mg/kg;(4)联合治疗组:每只每次灌胃MPA 30mg/kg,1h后每只每次腹腔注射DDP 3mg/kg,每隔2天给药1次,共4次,于治疗第1、5、10、15、20天分别测瘤体积,20天后处死裸鼠,完整剥出瘤组织,称瘤重,计算抑瘤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亚G1期细胞及AnnexinV+/PI-细胞鉴定细胞凋亡,分析移植瘤细胞周期;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移植细胞组织Survivin-ΔEx3、caspase-3、P21WAF1/CIP1及GST-π4基因mRNA表达。结果:(1)MPA组、MPA+DDP组治疗第10天起皮下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DDP组和对照组,且进行性缩小(P<0.01);抑瘤率分别为51.63%、62.21%,均明显大于DDP组的6.84%(P<0.01),并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2)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移植瘤出现亚G1期峰及AnnexinV+/PI-细胞均证实MPA能诱导CoC1/cDDP细胞凋亡,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及DDP组,并出现G1期阻滞;与DDP合用除出现G1期阻滞外又出现G2/M期阻滞,S期明显减少,亚G1期细胞及AnnexinV+/PI-细胞进一步上升;(3)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MPA组Survivin-ΔEx3、GST-πmRNA下调,而P21WAF1/CIP1、caspase-3 mRNA上调,与DDP合用后,对Survivin-ΔEx3、P21WAF1/CIP1及GST-πmRNA的表达无协调作用,而对caspase-3 mRNA有协同上调作用。结论:MPA通过阻滞G0/G1期明显抑制了CoC1/cDDP移植瘤生长,并有很强的致凋亡作用,同时下调GST-πmRNA,从而逆转对顺铂耐药。  相似文献   

8.
颈内动脉脉冲指数与妇女绝经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资料已显示,雌激素能影响绝经后妇女血管张力。作者曾发现经皮给予雌激素6~10周,其子宫动脉的脉冲指数(PI)明显减少。本文目的就是观察雌激素对颈内动脉血流的作用。以超产多普勒仪测示血流速度波形并计算PI值,PI值表示所测部位的远端血流阻力。本文观察绝经后妇女12例,年龄在60岁以下,其中1例绝经后4年有过阴道出血。12例均经皮持续给雌二醇(E_2)50μg/d,于7及9周停药,第10周再重新给药,并开始每月加服安宫黄体酮(MPA)12天,每日  相似文献   

9.
血清Cyfra21-1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 2 1- 1(Cyfra2 1 1)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 (IRMA)测定 10 2例卵巢肿瘤患者及 2 0例正常妇女血清中Cyfra2 1 1和CA12 5的水平 ,并对 12例Cyfra2 1 1阳性的恶性组患者于术后 1周开始 ,每月 1次 ,进行 4个月血清水平的动态观察。结果 :Cyfra2 1 1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0 0 %、10 0 0 %、89 0 % ,CA12 5分别为 85 0 %、6 2 .0 %、76 .0 % ,Cyfra2 1 1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CA12 5(P <0 .0 1,P <0 .0 5 )。上皮性癌和转移性腺癌患者血清Cyfra2 1 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类型 (P <0 .0 5 ) ,分化程度不同的肿瘤血清Cyfra2 1 1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血清Cyfra2 1 1值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0 1)。Cyfra2 1 1浓度在术后 1周明显下降 ,术后 1个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下降不明显或下降后再升高者 ,提示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血清Cyfra2 1 1测定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和耐药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分别采用MTS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S_2O_3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ISK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2)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持续刺激诱导法,体外建立MPA耐药细胞后,采用MTS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AS_2O_3对ISK/MP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与ISK组对比。(3)Western-blot法检测AS_2O_3作用后ISK与ISK/MPA细胞内p-AKT、p-ERK1/2及Caspase-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4)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2 mg/kg的AS_2O_3,观察裸鼠瘤体的体积变化及毒副作用。结果 (1)AS_2O_3对ISK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S_2O_3作用后,ISK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48 h细胞凋亡率大于24 h(P0.05);(2)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癌MPA耐药细胞系;AS_2O_3对ISK/MPA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S_2O_3对ISK细胞组的促凋亡作用强于ISK/MPA细胞组(P0.05),但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S_2O_3作用后,ISK及ISK/MPA细胞内p-AKT、p-ERK1/2和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降低而Bax表达升高(P0.05);(4)成功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AS_2O_3作用后,裸鼠瘤体体积明显减小(P0.05)。结论 AS_2O_3对ISK/MPA细胞有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为AS_2O_3可导致Akt、ERK1/2磷酸化水平的降低,抑制P13K/AKT通路和MPAK/ERK通路的激活及在下调Bcl-2表达的同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继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通路分子Caspase-3的表达发挥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10例妇女在月经周期开始的7天内,皮下埋植国产长效避孕埋植剂。埋植后第一年内每周定时抽血一次,用RIA 测定血清中左旋18甲基炔诺酮(LNG),雌二醇(E_2)和孕酮(P)的浓度。血清中LNG 浓度在埋植后开始两周内下降较快,随后两周较缓慢地下降,在埋植后第一年内LNG 浓度几乎呈平稳状态,但显示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血清中E_2峰值频繁出现,但随后未见典型的黄体期P 值升高,在高的E_2峰值突然下降时,常伴随阴道流血出现。干扰月经是此埋植剂的主要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小鼠恢复生精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精原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间隔24 d 2次腹腔注射白消安建立小鼠生精恢复过程的动物模型。根据第二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2、3、4、6、8、10周共7组(8只/组),8只正常小鼠作对照组,分别于相应时点取材,进行光镜和电镜的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GDNF mRNA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mRNA表达定位。结果:2次给药后第1-2周,GDNF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在第2周达到高峰;在给药后第3-4周明显下降,并在第4周达到低谷;随后几周内表达又逐渐增强,于第10周恢复到正常水平。原位杂交显示,GDNF由sertoli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生精恢复过程中,GDNF的高水平表达促进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对于维持生精上皮干细胞数量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脂多糖对妊娠17天孕鼠的前列腺素(PG)产物的产生和对催产素的反应性的影响,对妊娠17天Wistar鼠腹腔内注射消炎痛或生理盐水,1小时后再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分4组,第1组(生理盐水组)两次均注射生理盐水,第2组(消炎痛组)先注射消炎痛,再注射生理盐水,第3组(脂多糖组)先注射生理盐水,再注射脂多糖,第4组(消炎痛-脂多糖组)先注射消炎痛,再注射脂多糖。3小时后用乙醚麻醉孕鼠,无菌下开腹,从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切除子宫,从子宫角分离每个羊膜囊,收集羊水,分别测定血清和羊水中内毒素的浓度,羊水中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浓度及血清孕酮的浓度。将子宫肌纵行纤维用1g等  相似文献   

14.
绝经过渡期妇女血清抑制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绝经过渡期妇女血清抑制素A(Inh A)、抑制素B(Inh 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其他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 测定 10例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各期血清Inh A、Inh B水平 ;测定 40例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周期第 3天的血清Inh B、促卵泡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 (E2 )水平 ,经前 5~ 9d(经前期 )血清Inh A、孕酮 (P)水平 ;测定 10例绝经后妇女的血清Inh A、Inh B、FSH、E2 水平。分析各项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时间关系。结果 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中Inh A、Inh B水平的变化曲线各不相同。绝经过渡期妇女中 ,黄体功能正常者占 48% ,经前期Inh A水平低于育龄妇女 ,分别为 ( 2 4 7± 13 0 )及 ( 42 9± 12 1)ng/L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7) ,Inh B水平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黄体功能不足与无排卵者的Inh A水平进一步显著下降 ,分别为 ( 12 4± 10 2 )及 ( 5 3± 3 8)ng/L(P分别为 0 0 3 3及 <0 0 0 0 1) ,绝经后妇女则皆未检出。与育龄妇女比较 ,月经周期第 3天Inh B水平的下降仅在无排卵与绝经后妇女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月经周期第 3天 ,FSH≥ 10IU/L者Inh B水平显著低于FSH <10IU/L者 ,分别为 ( 16 2± 4 0 )及 ( 62 0±43 8)ng/L(P <0 0 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人群血清中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浓度在孕期的变化,探讨血清TTR浓度在子痫前期诊断和监测病情中的价值。方法:(1)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正常妇女62例,分别于孕前、孕12~16周、20~24周、28~32周和37~41周留取静脉血清。(2)无产科并发症及内外科合并症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SPE组,30例)和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组(GHD组,49例)。SPE组和GHD组分别于诊断时留取静脉血清,对照组分别在相应孕周留取外周静脉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TTR浓度。结果:正常妇女TTR血清水平:孕前(245.65±5.02)mg/L,孕12~16周、20~24周、28~32周和37~41周血清TTR浓度分别为(649.86±43.40)mg/L、(856.10±52.28)mg/L、(410.04±22.82)mg/L、(413.71±24.17)mg/L。SPE组孕妇血清TTR浓度[(86.58±10.2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411.64±25.80)mg/L]及GHD组[(468.59±42.93)mg/L](P0.05);GH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R血浆浓度在未孕时最低,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孕20~24周时达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到孕晚期与孕早期持平。TTR在监测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排卵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 (L H)浓度过低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影响。方法 :为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在本所接受体外受精 (IVF)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 ,对其中具有正常促性腺激素功能的妇女 16 0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 RH- a)长方案并单纯用人基因重组促卵泡生长素 (r- FSH)进行控制性超排卵 (COH) ,以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血清 L H浓度分为两组 ,低 L H组为血清 L H≤ 0 .5 m IU/ml,对照组为血清 L H>0 .5 m IU/ml,其中低 L H组 72个周期 ,占 4 5 % ,对照组 88个周期 ,总共 16 0个周期。按本所常规方法过行 IVF/ICSI。我们对这 16 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 L H组平均 r- FSH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 (30 .2 1± 8.12支与 2 7.17± 7.99支 ,10 .93± 1.2 5 d与 10 .0 2± 1.18d,P<0 .0 1) ;r- FSH刺激第 8天的血清 L H浓度和雌二醇 (E2 )浓度 (2 .0 5± 1.4 9m IU/ml与 2 .6 2± 1.5 8m IU/ml,182 7.3± 897.6 pg/ml与 2 0 93.3±92 3.7pg/ml,P<0 .0 5 )、注射 HCG日血清 L H浓度和 E2 浓度 (0 .15± 0 .16 m IU/ml与 1.6 0± 0 .92 m IU/ml,1916 .8±989.5 pg/ml与 3495 .2± 938.2 pg/ml,P<0 .0 0 1)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剂量结合型雌激素 (CEEs)与合用醋酸甲羟孕酮 (MPA ) (CEEs- MPA )对绝经后妇女脊柱、髋骨骨密度(BMD)、总骨矿含量 (BMC)和骨转化指标的影响 ,美国于1995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间进行了一项为期 2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病例纳入标准 :14 0~ 6 5岁健康绝经妇女。 2绝经 1~ 4年。3血 FSH≥ 30 IU / L。4血 E2 ≤ 185 pmol/ L ,5子宫完整。6体重不超出正常范围 2 0 %。排除标准 :1合并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可能影响 BMD测定的腰椎退行性变等。 2腰椎 BMD基线水平低于健康青年妇女均值的 3个标准差。 …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跟骨骨密度的超声定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 ,我们采用MARCURY超声骨密度仪对孕 16~ 2 0周的孕妇 4 1例 (A组 ) ,孕 30~ 33周的孕妇 35例 (B组 )及产后 4 0~ 6 0d的哺乳期健康妇女 36例 (C组 )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 ,A组孕妇跟骨骨密度为 ( 0 5 3± 0 12 )g/cm2 ,B组孕妇跟骨骨密度为 ( 0 5 0± 0 0 8) g/cm2 ,C组妇女跟骨骨密度为( 0 4 6± 0 0 5 ) g/cm2 ,A、B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C组与A、B两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超声传导速度 :A组为 ( 1837± 12 0 )m/s,B组为( 1835± 133…  相似文献   

19.
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YKL-40、HE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附睾蛋白4(HE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妇女、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及卵巢癌患者血清中YKL-40、HE4的水平。结果:(1)健康妇女、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及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中,YKL-40表达中位数分别为35.56、41.42、44.34和130.25μg/L;HE4的表达中位数分别为41.10、43.98、65.21和260.90pmol/L;在术前卵巢癌组YKL-40、HE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前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中YKL-40、HE4中位数分别为58.57μg/L、124.32pmol/L,术前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5);(2)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YKL-40浓度与FIGO分期、血清CA125浓度呈正相关(P<0.05);术前血清HE4浓度与病理类型、血清CA125浓度、年龄相关。结论:血清YKL-40、HE4有望成为卵巢癌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林斯生育调节法 (BOM)在哺乳期避免妊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寻找监测哺乳期生育力恢复的指标。方法 :对比研究比林斯法和 IUD法在 1 2个月中的意外妊娠率、停用率和续用率。测定血生乳素、雌二醇用以估计月经恢复 ;检测尿雌激素和孕二醇 ,确定第 2次月经前是否排卵。结果 :哺乳期比林斯法和 IUD法两组妇女分别观察了 2 1 9例和 2 0 0例。妊娠率、停用率和续用率分别为 1 .43 %、1 .5 4 %,8.5 3 %、8.87%和 90 .1 7%、91 .3 5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同期进行的 90例和 2 75次血生乳素、雌二醇的测定发现 ,二者比例以 0 .3 5作为月经恢复的指标。6 1例尿雌激素和孕二醇测定表明 ,宫颈粘液类型与激素水平吻合外 ;混合喂养妇女第 2次月经前排卵发生率为 47.0 5 %。结论 :(1 ) BOM用于哺乳期避孕的效率如同 IUD法 ,也能被哺乳期妇女接受。 (2 )血生乳素和雌二醇测定可估计哺乳期妇女月经恢复 ,方法简单 ,可应用于临床。 (3 )混合喂养有延迟哺乳期生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