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琼  何剑  刘钧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1):109-110
目的:分析目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改革方式.方法:分析我院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法陈旧、实验课时较少等存在的问题.结果:建议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等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改革方式.结论: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观察为主、连接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的桥梁学科,通过多媒体、网络和实验教学等可以使学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侵犯中的作用.方法:35名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于术前进行MRI检查,其中25名患者同时进行CT检查.将CT、MRI、DWI-MRI对于肿瘤区域淋巴结侵犯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应用x2分析检验不同影像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MRI和DWI-MRI淋巴结分期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整体符合率分别为56%、57.1%和74.3%.经x2分析,DWI-MRI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为0.536(P<0.05);CT和MRI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无明显相关性,Kappa值分别为0.138(P>0.05)和0.150(P>0.05).结论:DWI-MRI更为准确的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侵犯情况.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淋巴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7~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PPL患者11例,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支气管镜下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PPL为少见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很难确诊.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发热等.影像学可见单发、多发结节,毛玻璃影,纤维条索影以及实变影,可重叠出现,多伴支气管充气征.纤维支气管镜下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PPL需要通过手术或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取得病灶组织后,结合其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低度恶性者预后良好.结论 PPL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或术后辅以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乳腺导管内癌的MR强化模式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DCIS的MR动态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8例病理诊断为粉刺型25例,乳头型4例、实性型7例、筛状型2例.5例DCIS在注射MR对比剂后无强化;粉刺型DCIS多表现为管状强化(64%),而非粉刺型DCIS表现为均匀一致强化或延迟环状强化.4例病灶的强化曲线为流入型,18例为平台型,11例为流出型.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MR在DCIS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需结合钼靶摄影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特征和诊断方法,以加深对其认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表现.10例均行X线平片和MR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10例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发生于股骨下端5例、股骨颈1例、肱骨上端和胫骨上段各2例.10例X线平片和2例CT 图像上肿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体轻度膨胀4例,骨破坏区大部分边缘不清且无硬化边,均有Codman三角和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无明显肿瘤性成骨;10例MRI上肿瘤大部或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均出现骨膜反应,其中7例囊腔内见少量散在的较小液-液平面.10例病理学上肿瘤均有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血腔结构,但囊壁或囊间隔中见恶性肿瘤细胞以及数量不一的肿瘤性成骨组织,其中6例仅见少量灶状的肿瘤性骨样组织.结论 影像学上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表现和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方式的特点,以及病理上的血腔结构和囊壁或囊间隔内的恶性肿瘤细胞是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和病理学诊断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有助于临床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特征和诊断方法,以加深对其认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表现.10例均行X线平片和MR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10例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发生于股骨下端5例、股骨颈1例、肱骨上端和胫骨上段各2例.10例X线平片和2例CT 图像上肿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体轻度膨胀4例,骨破坏区大部分边缘不清且无硬化边,均有Codman三角和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无明显肿瘤性成骨;10例MRI上肿瘤大部或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均出现骨膜反应,其中7例囊腔内见少量散在的较小液-液平面.10例病理学上肿瘤均有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血腔结构,但囊壁或囊间隔中见恶性肿瘤细胞以及数量不一的肿瘤性成骨组织,其中6例仅见少量灶状的肿瘤性骨样组织.结论 影像学上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表现和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方式的特点,以及病理上的血腔结构和囊壁或囊间隔内的恶性肿瘤细胞是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和病理学诊断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有助于临床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特征和诊断方法,以加深对其认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表现.10例均行X线平片和MR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10例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发生于股骨下端5例、股骨颈1例、肱骨上端和胫骨上段各2例.10例X线平片和2例CT 图像上肿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体轻度膨胀4例,骨破坏区大部分边缘不清且无硬化边,均有Codman三角和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无明显肿瘤性成骨;10例MRI上肿瘤大部或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均出现骨膜反应,其中7例囊腔内见少量散在的较小液-液平面.10例病理学上肿瘤均有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血腔结构,但囊壁或囊间隔中见恶性肿瘤细胞以及数量不一的肿瘤性成骨组织,其中6例仅见少量灶状的肿瘤性骨样组织.结论 影像学上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表现和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方式的特点,以及病理上的血腔结构和囊壁或囊间隔内的恶性肿瘤细胞是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和病理学诊断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有助于临床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Peutz-Jeghers综合征即黑斑息肉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黏膜黑斑和消化道多发息肉为特征.国外文献报道较多,而国内文献报道相对较少[1~9].为进一步提高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水平,本文结合7例病例资料和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细胞及组织学诊断,探讨提高诊断正确率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127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漏诊及误诊的常见原因。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111例(占87.4%),恶性肿瘤16例(占12.6%)。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96.4%和94.0%。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准确性高,需进一步结合病史及其他辅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 大部分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史长,无明显临床症状,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表现为肺内类圆形阴影,边缘光滑,大小1~5 cm、密度不均,偶伴淋巴结肿大,生长缓慢,病理组织学常以乳头状区、实性片状区、多血管区和硬化间质区混杂为特点,并以圆形或多角形和立方形两种细胞为特征细胞,免疫组织标记甲状腺转入因子-1和上皮膜抗原多为阳性,细胞角蛋白多为阴性.诊断常需病理学确认.手术切除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真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有赖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结合,否则容易误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例婴儿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这一罕见疾病的CT及MRI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临床诊断等进行探讨.结果 MRI示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内,体积较大且不规则,信号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学表现支持髓上皮瘤的诊断,部分呈脉络丛乳头状瘤改变.结论 该病例为罕见的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要在术前明确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最终确诊离不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等.  相似文献   

12.
胆囊腺肌瘤病是一种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癌前病变.由于本病较少见,在多种影像检查中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结合胆囊腺肌瘤病的病理学基本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微  袁涛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2012,27(5):479-483
脑缺血及其他脑血管病 1.脑梗死 脑梗死的短T1信号主要见于亚急性期,原因包括出血与皮质层状坏死,病理学基础为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铁、钙盐及其他顺磁性物质沉积.继发于抗凝治疗或再灌注所致的出血,称为出血性转化(图22),临床病例发生率高达43%,病理学发现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放射学(X线、CT、MRI)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1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分析,结合该肿瘤有关的文献回顾,归纳总结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放射和病理学诊断要点.结果 发病年龄30~40岁多见,病损范围较大.肿瘤多位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表现为骨髓腔内破坏和修复同时存在的肿物.肿瘤由纤维及骨组织构成,细胞分化良好,核分裂相少见.50%的患者于初诊时误诊为良性病变.结论 该病早期诊断较困难,了解其病理、免疫组化特点,结合临床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肺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8例肺真菌感染患者的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结合病理学总结不同真菌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中肺曲霉菌16例,螺旋CT薄层扫描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14/16),其中7例病灶周围形成浅淡的、"磨玻璃"样晕环;典型肺曲菌球表现为"空气半月征"(5/16).肺隐球菌10例,CT表现为结节、团块及实变影,内部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3/10).肺白色念珠菌9例,表现为两肺野散在或布满大小不一、密度不均的絮片状影,边缘模糊,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肺毛霉菌3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及结节影.结论 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内病灶的形态特点,提示"晕征"、"空气半月征"、"洞内球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及"树芽征"较特异的征象.不同真菌种类其螺旋CT薄层扫描征象亦有所差别,但最终需结合病理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枪伤后猪脑功能PET显像及各重要脏器病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枪伤前后猪脑功能PET显像及各重要脏器病理学的改变.方法采用81式自动步枪,口径7.62mm,560式子弹,选取成年健康家猪左后肢肌肉丰厚处,避开大血管和骨头,射击距离5 m,射击后立即止血包扎,1 h后行脑功能PET检查,6 h后进行脑、心、肝、脾、肾和肺等脏器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枪伤前后脑功能葡萄糖代谢有明显差异(P<0.01).枪伤后除肺脏有病理学改变外,其他重要脏器无明显病理学改变.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泡萎陷,含气量减少伴炎细胞浸润,肺水肿,肺泡结构不清,小血管淤血等.结论枪伤后猪脑PET功能显像代谢明显增加,肺部损伤明显,其作用机制与应激、局部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和远达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Ewing肉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2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Ewing肉瘤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3~57岁,中位年龄17.8岁;男13例,女8例.主诉多为局部肿块,其次为疼痛.CT表现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呈中强度强化,10例肿块内有坏死,溶骨性破坏17例,骨质硬化6例,膨胀性改变5例,层状或葱皮样骨膜反应10例、针刺状或放射状骨膜反应6例.结论 Ewing肉瘤CT表现多样化,典型征象较少,结合临床资料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8例10个关节经病理确诊为米粒体滑囊炎,分析其实验室、影像及病理学资料.8例行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降钙素原、血常规检查.2例行类风湿因子(RF)检查,2例行结核分支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10...  相似文献   

19.
王琦  郭彦  柴军  郭雅茹  苏岩 《放射学实践》2008,23(1):109-110
腹膜后纤维化(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少见.RPF于1905年由法国泌尿科医生Albarrn首先发现,之后陆续有过报道[1-5].我院遇到2例,均经手术病理学证实.本文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1例发生于耳廊及耳周的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浸润疾病(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介绍该病的认识过程、病因,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点.结论:本病例的发病过程、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均符合AH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