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文献,统计监测例次、监测依据、监测方法、给药方案、首次采血时间、谷浓度范围、不良反应。结果:纳入14篇文献,1273例新生儿的万古霉素TDM 1968例次。多数文献明确了以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监测依据,测定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71.80%),92.38%的TDM采用了说明书的给药方案,73.68%的TDM采用4~5个维持剂量采血;21.24%的TDM谷浓度平均值在10~20 mg/L之间,78.76%的TDM谷浓度平均值<10 mg/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4%。结论: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数量较少,且60%以上的谷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范围内,加强TDM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地高辛的使用与治疗药物监测(TDM)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2020年应用地高辛的新生儿病例,对患儿一般资料、地高辛用药剂量、给药频率、给药途经、治疗药物监测情况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4例应用地高辛的住院新生儿,其中早产儿43例,足月儿61例,维持剂量分别为(7.0±2.4)、(8.2±1.5)μg/(kg·d)。约96.2%的患儿采用q12h给药,93.3%患儿口服给药。78例(75.0%)患儿开展了TDM,以0.5~2.0 ng/mL为谷浓度参考范围,有25例(24.0%)患儿血浆药物浓度超出参考范围上限,无低于参考范围下限的病例。早产儿与足月儿按推荐剂量给药时血药浓度均为(1.7±0.7)ng/mL,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0%和61.8%。结论: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对地高辛较为敏感,建议密切监测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可提供新生儿地高辛个体化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VAN)的监测情况及VAN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的疾病转归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烧伤患者VAN的使用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所有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的数据。根据KDIGO组织的AKI定义将入组患者分为VA-AKI组(发生VA-AKI)和NO-AKI组(未发生VA-AK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VAN使用情况、VAN血药浓度监测(TDM)情况、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VAN治疗的47例烧伤患者中9例(19.1%)发生了VA-AKI,4例(8.5%)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TD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线白细胞计数、基线血肌酐、基线尿酸、基线血清胱抑素C、基线肌酐清除率、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VAN平均日剂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优势比(OR)=0.952,P=0.024]是V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TDM比例较低,应引起重视。对于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的烧伤患者,应更加关注其发生VA-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研究组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接不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研究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为(6.58±1.14)d,每日呕吐次数为(2.16±0.79)次,每日增加奶量为(1.85±0.47)mL,1周内的胃残留次数为(11.02±1.42)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8.57±1.06)d,(4.03±0.58)次,(1.46±0.60)mL,(14.37±1.09)次,3.33%(3/90),两组除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余指标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每日出生体质量增长为(12.25±2.36)g,每周头围增长为(0.42±0.07)cm,出院时体质量为(2436±148)g,出院时头围为(31.24±1.44)cm,出院时身长为(46.52±3.28)cm,对照组分别为(10.75±1.66)g,(0.35±0.05)cm,(2142±116)g,(30.36±1.09)cm,(45.35±3.14)cm,两组除每周头围增长、院时头围、出院时身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余指标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依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12-213
目的探讨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0例孕妇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检测孕妇在不同妊娠期的血红蛋白值;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将孕妇分组,比较各组孕妇的产前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末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3.20±11.86)g/L,(110.28±13.92)g/L,(105.46±8.43)g/L,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00~3000g组孕妇血红蛋白低于3000~3500g组和>3500g组(P<0.01)。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r=0.849(P<0.01)。结论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随着孕期的增加而下降;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有关。给孕妇通过膳食补充血红蛋白以及对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治疗药物监测内部质量控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治疗药物监测(TDM)实验室进行内部质量控制(IQC)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采用问卷和查看原始数据方法调查TDM人员素质、部分实验室管理及仪器使用状况、内部质控样品和患者标本测定情况等.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分析质控图的变化趋势探究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初步了解了军内TDM及其IQC主要现状,为分析EQA中测定不准确性的原因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和依据.结论:只有严格系统地进行IQC,才能及时发现测定误差和成因,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回顾过去十多年来,国外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取得的效果是令人兴奋的,给改善药物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样,从国内开展TDM的情况来看,也是令人满意的。下面就TDM的主要内容和前景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2020年12月,《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该版指南严格遵循指南制定与更新的方法学规范,范围为接受万古霉素间断输注的成人、儿童及新生儿,更新类型为部分更新。该更新版指南的主要变化包括:①拓宽了需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人群范围,如新生儿/儿童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和肾功能亢进患者等;②修订了万古霉素TDM的参数,同时推荐24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谷浓度;③增加复测TDM的必要性与时机相关推荐意见;④增加肾功能不全、儿童及新生儿等特殊患者的初始剂量推荐。本文对更新版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总结和解读,以促进该指南更好地实施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4年6月—1990年6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9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正压呼吸,辅以药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小结如下:临床资料90例新生儿窒息中自然分娩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胎儿窒息54例,(产伤7例,脐绕颈13例,早破水6例,胎盘早剥12例,胎粪吸入4例,妊毒症3例,产程延长及过期产共9例。)剖宫产36例,(先兆子宫破裂6例,前置胎盘11例,横位4例,均小骨盆,宫内窒息10例,妊毒症5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死亡5例,(5.56%)。新生儿娩出后,无呼吸,但均有心跳,80次/分以上70例(77%)。40次/分以下20例,(22.2%)复苏方法:新生儿娩出后,助产士应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新生儿的临床急诊方法与预后。方法 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急诊的低体质量新生儿1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急诊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金双歧片,干预时间为2周。结果治疗组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速率分别为(220.36±16.85)g/w,(0.61±0.10)g/w,(1.18±0.04)g/w;对照组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速率分别为(189.45±17.25)g/w,(0.48±0.12)g/w,(1.05±0.03)g/w,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期间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胃潴留和腹胀发生率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质量新生儿的临床急诊中加用金双歧片能促进新生儿的发育,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群芳 《河北医药》2015,(3):461-463
目的探讨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DIC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给予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0%)较对照组(40.0%)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16.58±4.55)s,(14.11±3.4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67.91±20.11)s,(52.90±13.89)s]、凝血酶时间[(43.77±20.07)s,(24.02±8.23)s]、纤维蛋白原[(0.92±0.62)mg/L,(1.51±0.48)mg/L]与对照组[(24.56±13.59)s,(36.45±17.88)s;(82.35±32.64)s,(93.65±31.23)s;(39.01±15.85)s,(34.02±12.10)s;(0.87±0.34)mg/L,(0.41±0.3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DIC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伏立康唑(VRCZ)血药浓度监测(TDM)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阐明影响VRCZ血药浓度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VRCZ TDM作为常规治疗的患者资料,提取临床数据后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患者110例,送检样品138份.在...  相似文献   

13.
许红 《安徽医药》2013,34(7):943-945
目的分析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将≥34周的18例新生儿作为(近)足月组,<34周的22例新生儿作为早产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近)足月组剖宫产率、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早产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近)足月组低于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足月组治愈率低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近)足月新生儿以对症治疗与呼吸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14.
375例次药物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375例次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及监测目的,探讨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年8月~2003年8月进行的TDM共375例次(302人次),统计患者基本情况,以及TDM的目的和结果。结果:375例次TDM中,监测目的用于判断是否中毒的13例次,判断是否曾经用药的55例次,判断疗效及调整剂量的286例次,去除毒物过程监测的21例次。未达有效浓度范围的158例次(42.1%),高于有效浓度范围的72例次(19.2%)。地高辛高于有效浓度例次最多。结论:TDM不仅能监测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而且能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S-100β和NSE对新生儿HIE诊断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清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β(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dase)含量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新生儿NSE患儿60例(轻度组34例,中等度组7例,重度组9例)和对照组30例,在出生12h之内,取静脉血检测血3100β、NSE.评估做出HIE诊断的临床意义,并跟踪半年以上,观察预后结果,对血清3100β和NSE含量检测结果与新生儿HIE诊断结果和新生儿HIE及预后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ROC分析.结果对照组、HIE轻度组、HIE中度组和HIE重度组的NSE分别为均(8.1±1.3)μg/L,(37.7±15.6)μg/L,(59.3±18.9)μg/L,(76.3±19.6)μg/L,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IE轻度组、HIE中度组和HIE重度组的S-100分别为均(0.15±0.08)μg/L,(0.71±0.31)μg/L,(0.98±0.24)μg/L,(1.37±0.60)μg/L,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的血清S-100β含量>0.635 μg/L,可以诊断HIE,灵敏度为73.3%,特异性为86.7%;高于0.86μg/L,其结果可能为脑性瘫痪或死亡,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86.8%.血清NSE含量>33.76μg/L,可以诊断HIE,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96.7%;高于58.045μg/L,其结果可能为脑性瘫痪或死亡,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93.4%.结论 S-100β和NSE可作为新生儿HIE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误诊率亦高。在我院689例新生儿尸检中,(1961年8月至1984年7月),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者122例。误诊病例中54例(44.2%)因肺部啰音,临床诊断为肺炎,  相似文献   

17.
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等,本文重点综述抗癫痫药物与免疫抑制药物的TDM临床应用评价,分析开展TDM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某院出生的296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507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红斑,对该50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其发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在此次研究中共507例新生儿患有新生儿红斑,其中男性新生儿261例,发生率为51.4%,女性新生儿246例,发生率为48.5%;(2)通过对新生儿红斑组与非新生儿红斑组的新生儿进行比较后发现,自然分娩、胎龄、出生时体重及夏季与冬季出生与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P<0.05);胎儿性别、胎次、产妇年龄、羊水污染情况及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与自然分娩、胎龄、出生时体重及夏季与冬季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150例和非感染组500例。观察两组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新生儿窒息、侵入性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四种情况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OR=1.745、4.604、5.954、4.384,P<0.05)。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等是NICU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地规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 35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统计分析其引发窒息产科原因。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主要产科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轻度窒息98例,重试窒息20例)、羊水因素、胎盘因素等。结论了解导致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可以在产前进行效果保健措施,产前仔细检查,分娩时对存在高危因素孕妇进行胎儿重点监护,避免有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根据情况予以剖宫产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