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外伤及椎间盘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或硬膜囊而产生的以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目前最明确和最常见的腰痛原因之一,也叫盘源性腰痛,其诊断特点为MRI上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两者都属于祖国医学“腰腿痛”、“痹证”等范畴。射频消融术是今年来较为盛行的微创手术,由于其手术风险小、康复快,也是临床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盘源性腰痛所广为采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笔者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HIZ 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为研究样本,样本收集时间为2019年8月—2021年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脉冲射频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功能障碍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6个月,患者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功能障碍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接受脉冲射频治疗效果理想,其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及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疗效评价.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9月对33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并利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全部病例.结果 术前33例患者有29例出现诱发痛(87.9%).全部病例接受了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术后29例腰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优良率87.9%.结论 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定位诊断价值,对确定是否利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的6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期间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前、治疗7d后,69例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29±1.34)、(2.35±0.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优良率为89.86%。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采取颈前路经椎间盘纤维手术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4年间接受的经常规保守治疗症状无改善的9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颈前路经椎间盘纤维手术减压的治疗方式,在手术后1d与1周均对两组疼痛(VAS)评分与颈椎功能(NDI)评分进行观察,并且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同术后1d相比,术后1个月患者VAS评分与NDI评分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例出现吞咽疼痛、3例声音稍微嘶哑,经对症处理症状均消失,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采取颈前路经椎间盘纤维手术减压的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疗效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强  刘萍 《工企医刊》2011,24(2):64-66
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10w back pain)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据报道,90%的人一生中有过腰痛症状。椎间盘病变是造成慢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占发病原因的40%,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有效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治疗效果,了解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不同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某院5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依据适应症标准入选的35例患者,分为Ⅰ组,余者分为Ⅱ组。[结果]Ⅰ组患者疼痛改善率平均为51.6%,腰椎功能障碍改善率平均为62.4%,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Ⅱ组。Ⅰ组患者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Ⅱ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如能选择良好的适应症,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00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0例。常规组进行温针灸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进行温针灸治疗的同时予以体位调整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时,在温针灸的基础之上与体位调整护理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减轻疼痛感。值得临床大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椎管内减压术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 1年4月因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和改良椎管内减压组,每组40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评分.结果 两组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椎管内减压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VAS评分[(8.5±3.1)、(4.5±2.3)、(3.2±2.5)、(1.9±1.1)分和(2.1±0.5)、(1.4±0.5)、(1.1±0.3)、(0.7±0.1)分]均明显小于射频消融组[(14.7±2.6)、(10.3±1.9)、(8.3±2.1)、(5.6±1.4)分和(3.2±0.9)、(2.6±0.4)、(2.0±0.7)、(1.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椎管内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以某院收治的64例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评分、随访期的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的复位效果.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评分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等优势,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0±1.1)岁。所有患者行射频热凝术并结合术后高能量激光持续治疗1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联合治疗后第1周、第1、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所有患者射频热凝手术和术后顺利接受高能量激光治疗持续1周均成功。28例患者治疗前VAS为(6.55±0.22)分,治疗后1周为(2.55±0.43)分,治疗后1个月为(2.01±0.35)分,治疗后3个月为(1.75±0.72)分,治疗后6个月为(1.05±0.02)分,术后VAS评分与术前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月随访所有患者疼痛均已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除2例腰痛复发以外,其余均无复发,优良率为90%。 结论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治疗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超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按纳人标准将80例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超短波疗法。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疼痛、腰椎功能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较治疗前都有改善;但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配合超短波疗法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3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应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观察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及180d的疼痛程度、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等情况变化。结果 B组患者经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奥施康定使用量大大减少,药物副作用明显减轻,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的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副作用,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配合以超声波理疗(ultrasonic therapy)及关节松动术(joint loosening therapy)的综合康复疗法(ULM)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方法 采用MTT配合超声波理疗及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59例肩袖损伤病人,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评价其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关节活动度及医患满意度等指标,分析疗效。 结果 57例肩伤患者完成6周的康复治疗,2例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肩关节日间痛可视化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89 ±1.53)分降低至治疗后的(2.26 ±1.28)分,夜间痛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30 ±1.70)分降低至治疗后的(2.67 ±1.66)分,两者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39、14.712,P<0.01)。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由治疗前的(32.47 ±11.96)分提高到治疗后的(91.75 ±3.3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95,P<0.01)。 结论 以MTT配合超声波理疗及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肩袖损伤的疗效较好,能全面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付爱军  刘刚  陈通  张志勇  李建民  朱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29-2830,2833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2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2个椎间隙,采用日本SLT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采用双侧入路多点照射的方法,激光功率5~10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 s,间隔1 s,照射总能量400~800 J。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0~7 d,平均3 d。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2例,可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5例(7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凸Cobb氏角。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l.2)分降为术后(1.9±1.3)分,终末随访为(2.4±1.2)分;术前Cobb角(23.8±3.5)°,术后恢复为(16.9±4.3)°,终末随访为(18.5±3.8)°。无感染,无循环及呼吸系统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其中1例出现胸肋部刺激性疼痛加重,其余经术中及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有确切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疗效较平稳,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显示:术前(6.45±0.41)分,术后即刻(2.22±0.65)分,术后14d(2.49±0.81)分,术后2月(2.33±0.70)分,术后半年(2.42±0.67)分。术后半年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4.9%。术前R值(0.256±0.002),术后14d(0.252±0.0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毁损的程度可控、无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感觉,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间盘信号改变与间盘组织TNF-α表达的关系,分析研究HIZ在椎间盘内破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8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IDD的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Pfirrmann分级及VAS评分,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A组、中度疼痛B组及重度疼痛C组;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Ⅲ级归入轻度退变D组,Ⅳ级为中重度退变F组。取手术切除的HIZ及非HIZ间盘组织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TNF-α含量检测,同时以5例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取出的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值0.611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信号与间盘内TNF-α表达量呈负相关,R值为-0.8710。(2)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A、B、C组间盘信号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盘退变程度与间盘信号改变及TNF-α表达量相关,D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DD患者HIZ间盘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明显,TNF-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HIZ组TNF-α表达量明显强于非HI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1)间盘信号与年龄、TNF-α表达量及VAS评分负相关。(2)IDD患者HIZ中TNF-α阳性表达明显,表明HIZ可作为IDD诊断的一个特异性影像改变。  相似文献   

19.
陆徐辉 《健康研究》2013,(6):438-440
目的探讨分析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320例,根据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应用单纯平底短型网塞补片(A组)、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B组)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C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A、B组患者手术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随时间点的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具有损伤轻、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