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云峰  王涛  覃艳 《药品评价》2021,(4):254-25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肝脏脂肪沉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37±1.12)mmol/L、(6.57±1.02)mmol/L、(5.01±0.56)%、(1.72±0.59)mmol/L、(5.01±1.06)mmol/L、(2.33±0.54)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脂肪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脂肪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数值分别为(190.95±38.26)dB/m、(5.46±2.54)k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其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BMI、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后,BMI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明显降低,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用利拉鲁肽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胰岛素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仍控制欠佳的27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入选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将胰岛素剂量暂减1/3,加用利拉鲁肽,起始剂量为每次0.6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变化,并记录其体重、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加用利拉鲁肽前后胰岛素每日使用单位总数的变化。结果: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后FBG,PBG,HBAlc,TG,体重,BMI较应用原治疗方案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较应用前明显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LDL-C和血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部分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完全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达标,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对肥胖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不易出现低血糖,利拉鲁肽更适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分别应用利拉鲁肽和注射用胰岛素治疗6个月,对比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不同组别患者各生理指标、肝功能各指标、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肝脏1HMRS扫描图像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指标中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h血糖水平(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血糖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等,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8周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指标明显下降(P〈0.05),BMI及血脂在利拉鲁肽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且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及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中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在利拉鲁肽治疗下和对照组在胰岛素治疗下,通过增加利拉鲁肽的使用量及胰岛素的使用量使两组患者在1个月内血糖控制达标,继续治疗6个月时为观察点1(即治疗6个月时),停试验组利拉鲁肽治疗,若患者血糖仍高,仍继续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持续胰岛素治疗1年后为观察终点(即治疗1.5年时)。对比治疗6个月时、1.5年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差异。观察指标有:HOMA-IR、HOMA-β、FINS、FBG、2h PG、Hb A1C、BMI、TG、LDL-C。结果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1.5年后HOMA-I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1.5年后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1.5年后HOMA-IR水平差值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对胰岛素抵抗减轻明显,减轻体重,改善BMI、血糖、血脂,不发生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6):1345-1347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接诊疗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三酰甘油酯(TG)等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BG、HbA1c、TNF-α、IL-6、Hs-CRP、LDL-C、TG等指标均下降,而HDL-C值则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不但能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还能改善炎症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胰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筛选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BMI、腰围、HOMA-β及HOMA-IR指数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到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降低患者体重,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脂、血压,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1例。对所有患者在原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追加利拉鲁肽进行治疗。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各项身体及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且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治疗肝纤维化60例。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移酶(GGT)、AST/ALT治疗组治疗前为(61.77±10.36)U/L、(134.53±23.09)U/L、(123.23±17.31)U/L、(2.18±0.13),治疗后为(33.33±6.50)U/L、(56.27±10.92)U/L、(60.20±7.40)U/L、(1.71±0.27)。对照组治疗前为(59.03±7.90)U/L、(123.30±14.21)U/L、(120.60±13.84)U/L、(2.09±0.07),治疗后为(42.70±6.52)U/L、(84.67±11.82)U/L、(81.63±10.17)U/L、(1.99±0.1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肝汤1号可有效的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治疗肝纤维化60例.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移酶(GGT)、AST/ALT治疗组治疗前为(61.77±10.36)U/L、(134.53±23.09)U/L、(123.23±17.31)U/L、(2.18±0.13),治疗后为(33.33±6.50)U/L、(56.27±10.92)U/L、(60.20±7.40)U/L、(1.71±0.27).对照组治疗前为(59.03±7.90)U/L、(123.30±14.21)U/L、(120.60±13.84)U/L、(2.09±0.07),治疗后为(42.70±6.52)U/L、(84.67±11.82)U/L、(81.63±10.17)U/L、(1.99±0.1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肝汤1号可有效的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 economic assess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complex and involves the cost of the transplant procedure, the cost of alternative treatments and the positiv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successful outcomes. The one-year survival rates are currently in the order of 80–90% for elective transplants and 60–75% for emergency transplantation. The average cost of a liver transplant operation in the UK is between £32 000 and £45 000. Factors which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costs are aetiology, patient status at the time of transplantation, retransplantation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Rejection episodes, renal impairment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re of intermediate importance. The cost of transplantation must be balanced against the cost of alternative treatments that would be required if the patient were not transplanted and the positive economic benefit derived from excellent rehabilitation in the majority of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16.
Liver fail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张和武 《医药导报》2000,19(1):12-14
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害。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处理与预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19.
贾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23-424
目的系统评价肝络欣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按体质量分别给予肝络欣丸,连续给药14d,于第10日起模型组和给药组同时灌胃给予乙醇50%(v/v)连续5d(5g/kg),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第15日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液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活性和效价,观察肝脏组织学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仅轻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也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剂量轻微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GS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中也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组高剂量中轻微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组织病理学也得出上述相同的结论。结论肝络欣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