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序心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867-867
目的总结运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神经外科的效果.方法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家属施行有效沟通,其措施是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沟通前,首先认真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地沟通.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明确沟通目标,在护患双方建立信任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应用语言文字、音调、语调、身体语言等沟通元素,注意把握对方的回应,学会倾听对方的讲话和融入对方的情感等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5%上升到100%,疾病恢复状况也较前好.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患者大多因家属工作繁忙而缺少陪伴和关爱,听力减退.特别是因疾病等(脑梗阻后遗症)造成语言含糊不清.甚至失语,给正常语言交流带来障碍.因此在老年患者运用非语言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它是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而非语言交流在心理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护士的仪表气质、面部表情,适当的触摸、与患者保持一定的空问距离等非语言交流会在护士与患者中产生较强的效应.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姿势、眼神、微笑乃至片刻的沉默都必须符合职业准则与规范.在护理中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不仅能观察到患者不良心理变化.而且还能达到心理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1].本文就非语言交流在护理中的运用浅述如下.并谈谈个人体会.2007年以来.我们在老年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非语言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中,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家属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使其能理解、信任、配合精神科治疗工作,让患者得到更好的亲情支持,使患者家属不良的心理状态得到纠正。因此,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实施健康宣教,是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是精神病患者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与陪人的关系,属于职业性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有利于早日康复.护理交流方式有思想、语言、道德、技术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运用沟通技巧.方法 从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沟通的基础.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互相信任是沟通的关键.语言是沟通的主要手段.结果 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能做到有效沟通.结论 通过掌握护理中的沟通技巧,护士能为患者提供更恰当的心理和健康指导,从而能更完善地执行护理程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6.
笔者总结20例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在核医学门诊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应熟悉和掌握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防护知识、护士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正确指导患者口服Lugol氏液、注意用药过程的密切观察、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注重做好家属及患者防护宣教指导工作,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结果20例患者及家属均能掌握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防护知识与隔离要求,并对我们的工作表示理解.患者依从性良好,本组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能按要求隔离与防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的护理认识到,在对服药自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患者及家属共同进行心理护理,不仅会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更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急诊科护士的职责不只是单纯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监测,还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家属由于亲人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一时难以接受现实,从而产生恐惧、焦虑、伤心,情绪波动大,语言偏激,甚至有攻击性行为,护患纠纷容易产生.严重影响护士抢救工作的开展.因此,急诊护士应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要及焦虑因素,针对性的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家属接受现实,正确面对,建立对护士的信赖与尊重,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抢救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及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张序心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867-867
目的:总结运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神经外科的效果。方法: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家属施行有效沟通,其措施是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沟通前,首先认真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地沟通。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明确沟通目标,在护患双方建立信任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应用语言文字、音调、语调、身体语言等沟通元素,注意把握对方的回应,学会倾听对方的讲话和融入对方的情感等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5%上升到100%,疾病恢复状况也较前好。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对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认知和态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最终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配合治疗和护理[1].骨科患者病程长,活动受限等原因,使得患者在生理、心理都受到影响.健康教育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负面效应,促进疾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临床护理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还要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及社交能力的锻炼,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驾驭语言艺术来实现。语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中,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是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语言艺术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回临床护理中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l.且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8例持续性宫外孕的护理经验,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和治疗过程,进行及时心理疏导、支持,加强动态病情观察、特殊用药指导和出院宣教.结果 8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明显提高,能安心配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对持续性宫外孕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过程的认知厦和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的心理需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及心理需要,创造间接有效的医护患沟通渠道。方法 采用自制表格问卷对SICU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 明显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论 监护病房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需要,能促进医护患的沟通合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总结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护理成功经验.方法重视食物中毒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给予救治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结果启用应急护理方案,对患者精心治疗及心理护理,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后遗症.结论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整体信心及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老年危重病人除了身体疾息之外,心理负担也是造成疾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它通过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与医疗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的急诊工作中,作者发现手外科急诊患者及家属常有焦虑、恐惧、忧郁、无助等一系列心理反应,心理因素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手功能恢复可以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医护人员能在运用熟练的急救技能和较强的责任心积极、正确处理断指断肢急诊患者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往往可以收到加强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护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调查某所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家属共196例,采用自编修订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服务礼仪和护理技能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是心理护理维度,影响住院舒适、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的因素分别为探望次数、文化程度、住院科室。结论:住院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总体及各维度的评价较高;应通过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注重患者家属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病人家属的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应将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护理质量改进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家属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白血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入组后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SAS、SD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后,患者、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现代医疗体系与医生的有效诊治和护士及家属的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在院前救治工作中,往往患者身边都陪有家属,后者对患者的疾病发生过程较为了解,掌握着患者发病时第一时问的资料;在运送和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又是直接目睹整个医疗救治过程的见证者。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或年龄小,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较患者更多、更直接。而患者家属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态度、行为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医护人员的救护效率,是影响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现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及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恶性骨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患者家属,共计62例,分为干预组 及普通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其SDS及SAS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评分下降更快(P<0.05).结论 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家属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