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州市妇女对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HRT)的认知情况,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对绝经相关疾病的了解,以提高此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妇科门诊2011年5月~ 2012年5月期间就诊的和企业单位健康查体的680例42岁~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期妇女对绝经相关疾病的了解不全面,对绝经后治疗的知晓率很低,对HRT认知率更低,担心HRT致癌风险.结论:我市妇女对绝经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还不够重视,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善我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科学合理地应用HRT可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探讨围绝经妇女保健管理方法,为制定围绝经保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妇女文化水平低,保健知识知晓率低,最需知晓的保健知识是围绝经营养知识,最佳了解知识的途径是专题讲座。结论:要大力加强对围绝经妇女的健康教育,普及围绝经保健知识,做好围绝经妇女保健。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虽然激素替代疗法能有效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但长期服用性激素可使妇女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的风险升高[1-2].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其它非药物方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步行训练和广场舞训练,探讨了有氧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艳荣 《当代医学》2014,(8):137-13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激素补充对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永州市江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低剂量组(91例)和常规剂量组(51例),分别给予0.3mg和0625mg雌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更年期综合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激素补充疗法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邓小虹  张淞文 《北京医学》2002,24(4):235-238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于1999年在北京地区18个区、县抽取10个群体,对样本群中7 232名40~65岁女性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地区女性目前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41岁,在近20年内提前了2.02岁.②更年期综合征包括更年期症状、更年期抑郁症、血脂异常、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升高;其中更年期抑郁症、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区,而更年期症状、高血脂、高血压发病率,郊区高于城区.③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市围绝经期妇女对这一知识的知晓率仅为7.90%,使用者仅占绝经妇女的4.40%,郊区极显著低于城区.结论我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围绝经期妇女对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知晓率很低,说明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性激素补充疗法(HRT),是当机体缺乏性激素,并由此发生或将会发生健康问题时,需要外源地给予具有性激素活性的药物,以纠正与性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的一种医疗措施。HRT的原则是进行生理补充、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主要用来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疾病。1994年WHO建议更年期改名为围绝经期,同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但是“更年期”一词形象、生动、简练、易于理解,方便医患交流,实践中还在继续使用。更年期妇女由于雌激素的缺乏,使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功能代谢紊乱,出现多种症状甚至发生多种疾病,用HRT治疗后自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6间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其健康状况的因素。所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均实施健康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800例受试者中共有178例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22.25%;发生者中离婚或丧偶、无子女、月收入≤2 000元、无业、患基础疾病、患心脑血管病、运动时间≤40min/周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发生者中婚姻状态正常、有子女、月收入>2 000元、在职、无基础疾病、无心脑血管病、运动时间>40min/周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患者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完全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易发生综合征,且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对患者及时实施全面的健康干预,改善其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50例妇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围绝经期的生殖健康情况以及保健需求,从而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15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较好,部分出现紊乱情况,对于保健知识的需求较为强烈。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定的生殖健康问题,应该根据其保健需求进行适当的生殖健康知识的讲解来提高她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赵青  师红丽 《当代医学》2009,15(12):104-105
通过随机调查500名市区企事业单位妇女,了解其围绝经期症状及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认识和需求,其中3/5的妇女不知道何谓围绝经期,对围绝经期症状及危害认识不足,说明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22个省市随机选取1 051例45~5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 1 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在婚姻质量、工作压力、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睡眠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高,其发生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及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改善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邯郸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方法:以邯郸市丛台区社区1109例40岁-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结果:1109例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0.49%(449/1109),其中40-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MS的发病率为18.93%(85/449),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0.01)。结论: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更要重视心理与社会支持,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自我效能情况,为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调查280名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OP)的自我效能量表及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OP的认知总分偏低,其中对危险因素的认知最低,锻炼及食钙自我效能分数偏低,文化程度及职业情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自我效能较低,需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方法设2003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更年期专家门诊就医的围绝经期妇女638例为干预组;2001年1月~2003年6月52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般常规健康教育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接受HT人数比较、HT≥12疗程及阴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围绝经妇女性激素治疗依从性,接受HT连续用药方案,从而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通辽市蒙、汉族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制订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通辽市40~60岁妇女600人(蒙、汉族各一半)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后的KI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蒙、汉族妇女整体的平均初潮年龄为(15.79±1.58)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9.69±3.17)岁,蒙、汉族妇女整体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为77.3%。蒙、汉族妇女整体的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7%,HRT(性激素补充疗法)知晓率为20.7%,使用率为2.0%。蒙、汉族妇女整体的KI量表症状发生率依次为(从高到低):易激动、疲乏、失眠、肌肉骨关节痛、感觉异常、头痛、眩晕、心悸、抑郁和多疑、阴道干痛痒、潮热出汗、皮肤蚁走感、泌尿系统症状,蒙、汉族妇女之间皮肤蚁走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量表总分与产次、文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农村妇女KI量表得分高于城市及旗所在地妇女(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卫生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更年汤配合贴耳、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重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服用更年汤、配合贴耳、心理疗法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45例,占75%;显效9例,占15%;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更年汤配合贴耳、心理疗法能有效提高妇女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滋阴疏肝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子宫内膜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加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滋阴疏肝法为治则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吩吗通1mg或2mg日1次口服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滋阴疏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保护子宫内膜,与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疗效相当,在提高骨密度方面疗效不及激素替代组。结论滋阴疏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以防止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以及癌变的发生,建议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增加户外运动,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围绝经妇女出现绝经综合征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城镇及农村100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反映出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城镇围绝经期妇女的体力劳动强度较低,但绝经综合征的发生及程度相对更高。结论适当强度的体力劳动可降低或减轻绝经综合征的发生,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江雪芳,田丰莲,黄晓辉,等.围绝经期妇女运动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9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减轻或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症状.方法 选取2008年-2010年围绝经期病人愿意接受激素补充治疗(HRT)且有随访条件者102例,治疗前均进行个体化风险/受益评估,采用激素补充疗法,单纯孕激素及雌、孕激素周期疗法.结果 性激素补充疗法能明显减轻围绝经期的症状(尤其是血管舒缩症状).结论 性激素补充疗法可以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