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临床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为消除用药隐患,降低用药失误率,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笔者所在科室将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应用在药物安全强化管理中,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药物安全质量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于降低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我科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PDCA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护理用药错误发生21例,实施后护理用药错误发生为0,实施后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护理用药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护理用药错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情况设为A组;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情况设为B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消毒灭菌用品检查合格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B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针刺伤和患者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侵入性操作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呼吸机管道、氧气管、雾化管、吸痰管的合格率均为100.00%,吸痰管检查合格率与医院消毒灭菌用品总合格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呼吸机管道、氧气管、雾化管等检查合格率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23±2.76)d,低于A组的(17.65±2.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和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院内消毒灭菌用品检查合格率,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周波波 《医药导报》2011,12(12):1677-1678
[摘要]目的探讨计划(plan) 实施(do) 检查(check) 处置(action),即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中的运用,以达到减少用药错误、提高用药安全的目的。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程序,对门诊药房用药错误可能发生的处方错误和配方错误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不断提高用药质量。结果改善前配药错误为每1万人169.30次,改善后每个月平均差错为每1万人29.75次,实际降幅达82.4%。改善前不合格处方占当期处方数的2.09%,改善后不合格处方占当期处方数的0.71%,实际降幅达66.0%。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中,要坚持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药物管理中未应用PDCA循环方法的时间段作为对照期,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药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的时间段作为观察期,观察期在药物管理中按照遗漏与5R(患者正确、药物正确、剂量正确、时间正确、途径正确)对错误用药的原因进行分类,利用系统因素框架分析根本原因,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药物管理,比较对照期和观察期护理人员利用HIS系统呈报的错误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与对照期比较,观察期错误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降低,遗漏与5R错误用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 PDCA循环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即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步骤进行,PDCA循环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可降低错误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使相关医务人员药物管理意识提高、药物管理政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孙粉娥 《中国新医药》2003,2(9):129-130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来进行,并且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它不仅作为护理行政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同时也适用于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我科自2000年元月开始运用PDCA管理循环重点抓了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构建医院麻精药品安全体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2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中心药房麻精药品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选取其中麻精药品处方500张,另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7年1-12月麻精药品处方500张。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麻精药品处方不良问题发生情况,麻精药品的登记、空安瓿回收记录符合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麻精药品处方缺失身份证、规格书写错误、用药剂量不科学及医师签字不规范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PDCA循环前(P均<0.05)。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基本信息、批号符合率均高于实施PDCA循环前(P均<0.05)。结论PDCA循环在构建医院麻精药品安全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提高了麻精药品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美国用药失误报告系统将用药失误按患者机体受损害程度而分为9级(A~I),其中A级无损害,B~H级有损害,I级死亡。A级失设 环境或事件有可能造成失误的发生B级失误 失误未累及患者C级失误 未使患者受损D级失误 未使患者受损,但需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黄秋明 《中国药房》2014,(18):1653-1655
目的:了解用药错误(ME)发生特点及其发生原因,为制订和完善医院药品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86例ME回顾性地进行分级、分类、发生原因分析。结果:86例ME中,79.07%为安全隐患,15.12%为轻型,5.81%为重型,未发现G、H、I级ME;有104例次涉及10类错误,排前3位的依次是品种(30.77%)、给药时间(27.88%)、疗程(7.69%);有96例次涉及9种错误原因,排前3位的依次是处方错误(33.33%)、处方辨认不清(14.58%)、药名相似(11.46%)。结论:加强药品风险防控意识,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加强高危人群和高危药品的管理,建立ME自愿呈报系统,以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谢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4):538-54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对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简称实施前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另抽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简称实施后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敏试验送检率、用药不合理率以及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实施前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般用药、限制级用药、特殊使用级用药药敏试验送检率和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70.83%、3.92%、19.61%、19.61%和56.86%;而实施后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分别降至52.78%和0.00%,一般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分别为13.16%、39.47%和47.83%,实施后组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住院患者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提高了不同用药级别的药敏试验送检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适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响应国务院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建设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型药库,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方法:以药品供应链系统为依托,应用JAVA语言和HTML5框架,形成高度集成的可视化智慧管理界面。结果:在与院内外各系统进行连接后,本平台获得了充分的基础信息,整合成可视化管理模块,提高了药品运营中心的质控水平,缓解了药品短缺情况,发挥了药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供应商的遴选与评价提供了充足依据。结论:基于药品供应链系统的可视化药事管理平台的成功实施,可为三级公立医院药品运营的智慧管理提供实例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许宏凯  胥洋 《齐鲁药事》2011,30(8):489-490
目的探讨静配中心(PIVAS)的洁净管理。方法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从6个方面对静配中心进行洁净管理。结果通过从硬件设备到人员、物流、环境检测等方面的综合实施,可以极大程度降低外部与内部双重因素对静配中心洁净环境的污染,提高输液质量。结论静配中心实施洁净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静脉用药的质量,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精益管理应用于医院药库管理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医院药库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益。方法:采用精益管理的5S管理、目视管理、需求拉动式管理等管理工具。结果:药库的仓储能力增加,药品周转加快,工作效率提高。结论:精益管理可以促进医院药库的科学化管理,提高药品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规范我院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临床试验药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本院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的模式和流程,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试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应用于试验项目的药物管理过程中。结果:与传统纸质表格管理模式相比,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试验药物的建库、入库、专用处方开具、发放与回收、盘点与查询、有效期管理、退回与资料归档全过程的实时记录与在线信息流程管理。结论:信息化系统保证了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的规范化,数据及时备份,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GCP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情况。方法采取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调查问卷对148例护理人员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程度及患者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程度,总结人性化管理模式经验。结果 148例护理人员在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前满意人数有15例,占10.13%,一般人数有86例,占58.11%,不满意人数有47例,占31.76%,实施后满意人数有65例,占43.92%,一般人数有69例,占46.64%,不满意人数有14例,占9.46%;患者中实施前满意人数有9例,占6.08%,一般人数有54例,占36.49%,不满意人数有85例,占57.43%,实施后满意人数有32例,占21.62%,一般人数有81例,占54.73%,不满意人数有35例占23.65%。结论护理人员及患者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对于医院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的提高,人性化管理模式适合临床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6.
黄家发 《北方药学》2013,(9):123-123
通过构建内网信息平台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创造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军队面临的发展机遇期和建设转型期,作者结合医院实际较详尽地引进“适度管理”的新观念,提出医院适度管理的六大原则,并指出目前医院管理强调实施适度管理必将会产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儿科患者23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患儿119例为对照组,风险管理患儿11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风险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环境满意度、护理管理满意度、护士业务能力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刘明利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9-121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观察组的医嘱处理不当、透析护理不当、不规范护理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