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信号转导的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胰岛素刺激葡萄糖转运的信号机制,在受体和受体后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缺陷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已有的研究提示,IR很可能是在一些遗传性缺陷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应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复杂表型。还有可能是胰岛素信号转导和效应系统并不存在分子缺陷,只是一些关键的信号分子功能处于正常低水平,导致信号转导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多种肾上腺疾病存在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R)现象.醛固酮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和信号转导,或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导致骨骼肌IR;糖皮质激素干扰胰岛素信号和糖原合成,或促进脂肪分解,减少骨骼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儿茶酚胺诱导或加重骨骼肌IR,可能与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有关;肾上腺偶发瘤患者骨骼肌IR发生率增加,这可能与亚临床...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是一组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的蛋白,由CIS(cytokine 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SOCS-1~7组成,在体内町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研究显示,SOCS的一些成员作用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DK)、JAK等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及瘦素受体(LR)、JAK2、STAT等瘦素相关信号因子,负性调节胰岛素受体信号和瘦素信号的转导,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诱发体内葡萄糖代谢失衡,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尽管胰岛素抵抗(IR)与糖尿病(DM),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但其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在细胞水平,IR是指胰岛素信号传导能力的减低,这种信号传导从胰岛素受体向下到达胰岛素作用的终未底物,涉及到细胞功能的多种代谢和促有丝分裂方面。  相似文献   

5.
孙丽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904-2905
抵抗素(resistin)又称为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因子(ADSF),属于抵抗素样分子家族,这是一类组织特异性信号分子,可能与胰岛素信号转导有关。ADSF作为一个分泌性血浆蛋白,其生理、病理作用还不十分明确。目前,学界关于ADSF在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炎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信号传递受阻或减弱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尤其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亚单位、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葡萄糖转运子4等信号传递的关键分子受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尤其是其主要成员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作用于上述关键分子从而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胰岛素信号系统的影响将成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β-Arrestins是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负调节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β-arrestins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多种信号分子,调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转导通路.在胰岛素的刺激下,β-arrestin 2能够募集蛋白激酶B(Akt)和酪氨酸激酶Src到胰岛素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介导的糖代谢效应;而β-arrestin 1则与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竞争性结合泛素连接酶Mdm2,从而减少IRS-1的泛素化和降解,促进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的信号转导.在IGF-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β-arrestin 1结合并介导了IGF-1受体(IGF-1R)的内吞,促进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化,正性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此外,β-arrestin 1与IGF-1R相耦联后,能越过信号分子IRS-1而激活PI3K,进而活化Akt,表现出对P13K途径的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β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β细胞上存在着胰岛素受体(I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这些蛋白及其下游信号蛋白构成了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胰岛素的分泌,维持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其主要途径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途径和钙通道及其相关途径。β细胞IR、IRS基因敲除鼠表现出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症状。对这一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胰岛素分泌直到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一系列过程中有异常均可能导致胰岛素低抗(IR),包括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前、后的缺陷,葡萄糖体内代谢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异常等.IR 具有明显的遗传特性,目前对IR相关基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主要研究的一些IR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0.
T2DM根据IR和胰岛p细胞功能障碍进行分类,后者可能是胰岛B细胞胰岛素信号缺陷引起的。为评估IR人群较之胰岛素敏感人群在胰岛素调节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方面的作用,美国研究者对10例IGT患者.  相似文献   

11.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岛素抵抗(IR)是发生代谢综合征(MS)、2型糖尿病(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之一,其传统的定义是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的能力下降,主要发生在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虽然从胰岛素基因编码到葡萄糖代谢的过程中的任何步骤出现异常均可发生IR,但对于绝大多数肥胖或T2DM患者,发生IR的分子机制是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的缺陷[Pickup JC,eta1.Diabetes Care,2004,813]。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的细胞生物学功能 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是由二个α亚基和二个β亚基及二硫键组成的杂四聚体分子.二个α亚基在胞外亲和结合配体(胰岛素),二个β亚基跨膜进入胞浆内,进行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AA)改善软脂酸(PA)诱导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0.25 mmol/L PA和PA+50μmol/L AA与HepG2细胞共同培养24 h,并设正常对照组。测定每组在有无胰岛素刺激时及胰岛素刺激情况下加和不加入PI3K抑制剂WT或PKC抑制剂CC时细胞内糖异生限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水平。结果PA组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的PEPCK活性比对照组和PA+AA组明显升高,IRS-2蛋白下降(P〈0.05)。加入WT与否,对照组和PA+AA组PEPCK活性、IRS-2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加入CC与否,对照组和PA+AA组IRS-2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PA组均无变化。结论肝细胞IR时,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PI3K途径和PKC通路可能存在严重障碍。AA通过纠正异常的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和胰岛素信号蛋白量,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缺陷,缓解PA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14.
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无论是否肥胖,均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可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PCOS患者不仅存在IR,而且有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PCOS患者IR的发生与胰岛素受体后信号通道缺陷有关。治疗措施包括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二甲双胍等。  相似文献   

15.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 3K)作为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关键酶 ,在调节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IR)患者中 ,PI 3K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并存在对胰岛素刺激的反应缺陷。研究表明 ,PI 3K及其相关物质的基因变异是其mRNA表达和激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此外 ,多种致IR物质 ,如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 α等也可影响PI 3K活性 ,说明PI 3K是这些物质导致IR的中介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 (IR)是 2型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IR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IR与多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 ,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和代谢相关基因中任何基因的改变均可能导致IR。此外 ,肿瘤坏死因子、细胞膜分化抗原 1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等基因变异也与IR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丹  冯乐平  梁瑜祯 《山东医药》2010,50(4):108-109
胰岛素抵抗(IR)是一类复杂的异质性病理过程,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产生抵抗作用。其中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是IR形成的主要机制,IRS-2/P13K/Akt途径是胰岛素的主要信号通路。近年研究发现,TSC2/mTOR是这条信号路径中一种主要下游通路,在IR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栀逍遥散对糖尿病抑郁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底物-1 mRNA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高脂高糖乳剂加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再予慢性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刺激,建立糖尿病抑郁模型,给予丹栀逍遥散3 w后,观察其体重、行为学、空腹血糖、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激素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的表达.结果 丹栀逍遥散提高糖尿病抑郁大鼠活动度;降低血糖和胰岛素;降低CRH、ACTH、CorT;提高胰岛素靶组织肝的IR、IRS-1mRNA 的表达.结论 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抑郁其机制可能与纠正紊乱HPA 轴和提高肝组织IR、IRS-1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Ins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培养液中加入蜕皮甾酮孵育,观察蜕皮甾酮及吡格列酮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蜕皮甾酮对IR HepG2细胞InsR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模型细胞比较,1×10-5 mol/L蜕皮甾酮可使IR HepG2细胞InsR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 结论 蜕皮甾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InsR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IR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IR与多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和代谢相关基因中任何基因的改变均可能导致IR。此外,肿瘤坏死因子、细胞膜分化抗原-1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等基因变异也与IR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