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调查2019-2020年某市汽车制造业粉尘职业危害因素现况,并采用3种方法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讨其适用性,提出防护措施建议。方法 对存在粉尘的52家汽车企业开展现场监测,分别应用GBZ/T 298-2017中半定量比值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定量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矽尘超标率为总尘33.3%,呼尘18.8%,电焊烟尘超标率较低,为7.7%。半定量比值法评估,矽尘岗位存在3-5级中到极高风险,电焊烟尘岗位存在2-4级低到高风险。ICMM定量法结果显示矽尘岗位均为5级不可容忍风险,电焊烟尘为2-3级潜在到高风险。EPA模型评价结果风险较低,存潜在危害。结论 某市汽车制造业矽尘危害风险较高。从行业风险宏观评价看,半定量比值法简便易操作,风险层次合理;ICMM定量法概念定义较宽泛,易出现风险高估;EPA评价模型粉尘相关危害物质参数缺乏,影响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福建省石材加工企业矽尘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数据中选取2022年福建省262家石材加工企业矽尘检测结果,应用半定量接触比值法和风险指数法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944个岗位的超标率为34.1%。半定量接触比值法各风险等级占比为中等风险(36.2%)、高风险(44.0%)、极高风险(19.8%),综合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风险指数法各风险等级占比为无危害(40.0%)、轻度危害(31.8%)、中度危害(12.7%)、高度危害(8.9%)、极度危害(6.6%),综合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结论 石材加工企业矽尘超标率较高,两种风险评估方法显示石材加工企业的整体矽尘职业健康风险水平较高,其中干磨(异形加工)是重点关注的岗位,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余岗位的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贵金属矿采选粉尘4种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应用评估,为该行业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以四川省3家典型贵金属矿采选企业的12个接尘岗位为评估对象,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粉尘检测与评价,运用改良后定量分级法、综合指数法、ICMM定量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对比分析接尘岗位粉尘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及方法应用比对。结果 接尘岗位4种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分别为:(1)改良后定量分级法:风险等级范围为0~Ⅲ级,以Ⅰ级为主(岗位数:9个,占75.0%);(2)综合指数法:风险等级主要为中等风险(岗位数:8个,占66.7%)和高风险(岗位数:4个,占33.3%);(3)ICMM定量法:风险等级主要为高风险(岗位数:5个,占41.7%)和不可容忍风险(岗位数:7个,占58.3%);(4)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风险等级以中度危害(岗位数:6个,占比50.0%)为主。4种风险评估方法比对分析显示,改良后定量分级法和定量法一致性较好(Z=1.000,P>0.05),且可信度与稳定性好(rs=0.798,P<0.001),其他评估方法间存在不稳定性(Z=-4.064,P&...  相似文献   

4.
以14家污水处理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以及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法(简称“ICMM”法)对接触粉尘的污泥处理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对污水处理行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4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63%~26.86%。污泥处理岗粉尘长时间接触浓度为<0.21~3.8 mg/m3,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当采用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和作业危害分级法进行评价时,各污水厂粉尘危害评估结果均为0级。当采用ICMM定量法评价时,粉尘类别为“其他粉尘”和“矽尘”的污水厂评估结果分别为最低级别和最高级别;当采用ICMM矩阵法评价时,粉尘类别为“其他粉尘”的污水厂评估结论均为没有风险或风险非常低,粉尘类别为“矽尘”的污水厂评估结论为中等风险(E/OEL>50%)和低风险(E/OEL<50%)。提示,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对污水处理行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不尽一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影响风险评估结论的重要因素,ICMM矩阵法更适用于污水处理行业粉尘职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和验证《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半定量风险评估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模型(ICMM风险评估模型)在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为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验证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石材加工行业危害控制提供职业卫生监管决策数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GBZ/T 298—2017半定量风险评估和ICMM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深圳市8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粉尘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
  结果  天然大理石和人造大理石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小于10%;花岗岩和人造石英石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较高,超过10%(即为矽尘)。GBZ/T 298—2017接触比值法确定的岗位风险等级结果为:大理石粉尘作业,其切割、湿磨、干磨和异形加工各岗位的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2级);矽尘作业,其切割、湿磨和异形加工岗位的风险等级均为高风险(4级),干磨岗位的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5级)。综合指数法确定的岗位风险等级结果为:大理石粉尘作业,其切割、湿磨、干磨和异形加工各岗位的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3级);矽尘作业,其切割、湿磨和干磨岗位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4级),异形加工岗位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3级)。ICMM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为:矽尘作业和大理石作业,其切割、湿磨、干磨和异形加工各岗位的风险等级均为最高等级(不可容忍风险,5级)。
  结论  矽尘作业风险高于大理石作业风险。GBZ/T 298—2017半定量风险评估适用于石材加工行业,ICMM风险评估模型使用时需考虑其风险高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土砂石开采企业中粉尘职业暴露的危害现状,运用4种风险评估方法对其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该行业重点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以四川省3家典型土砂石开采企业的10个接尘岗位为评估对象,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粉尘检测与评价,运用改良后定量分级法、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定量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对比分析接尘岗位粉尘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及方法应用比对。结果 接尘岗位的4种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分别为:(1)改良后定量分级法风险等级主要为Ⅰ级和Ⅲ级(岗位数分别为5个,各占50.0%)。(2)综合指数法风险等级主要为高风险(岗位数:7个,占70.0%)和低风险(岗位数:3个,占30.0%)。(3)ICMM定量法风险等级主要为非常高风险(岗位数:3个,占30.0%)和不可容忍风险(岗位数:7个,占70.0%)。(4)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风险等级以极度危害为主(岗位数:5个,占比50.0%)。4种风险评估方法比对分析显示,改良后定量分级法和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一致性较好(Z=0.535,P>0.05;Z=1.852,P>0.05),且可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四种风险评估模型对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砖瓦制造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建立风险评估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  以四川省18家典型砖瓦制造企业71个接尘岗位为对象,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粉尘检测与接触评估,运用改良后定量分级法、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定量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四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接尘岗位的健康风险。
  结果  砖瓦制造接尘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结果分别为:改良后定量分级法风险等级范围为0 ~ Ⅲ级,以Ⅰ级为主(接尘岗位数64个,占90.1%);综合指数法主要为中等风险(接尘岗位数55个,占77.5%)和高风险(接尘岗位数16个,占22.5%);ICMM定量法:主要为高风险(接尘岗位数46个,占64.8%)、非常高风险(接尘岗位数18,占比25.4%) 和不可容忍风险(接尘岗位数7个,占9.9%);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以无危害(接尘岗位数33个,占46.5%)和轻度危害(接尘岗位数30个,占比42.3%) 为主。综合指数法和ICMM定量法的风险结果一致性较好,方法间相互验证了风险结果的可信度与稳定性,其他方法评估结果间存在不稳定性。
  结论  四种风险评估模型在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游离SiO2含量、接触水平及接触情况为主要的风险参数,改良后定量分级法与风险指数法均考虑以上风险参数,其中风险指数法考虑的风险因素更为全面,综合指数法与ICMM定量法风险结果一致性较好。未来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接触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与使用,除了考虑方法本身的适用性外,还应充分考虑基于行业类别与粉尘接触水平的方法修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探索和建立一种定量、综合的职业危害评价方法,实现对新疆煤化工企业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通过查阅法律规范、相关文献和专家调研,构建新疆煤化工企业职业危害评价模型中的指标体系,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结合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等级评价集、现场检测值及专家意见构建隶属度矩阵,运用相乘相加算子模型对权重和隶属度进行复合运算,完成新疆某煤化工企业职业危害的模糊综合风险评价。结果从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能力、职业健康监护8个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经模糊复合运算得出该企业整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为(0.331、0.379、0.234、0.061、0.022),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企业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为Ⅱ级,隶属度37.9%,属于低风险水平。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用于煤化工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三种不同的半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矽尘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索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为准确评估不同矽尘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西南地区的4家金属矿山企业和1家隧道施工企业中的矽尘暴露岗位,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应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半定量接触比值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制订的风险评级表法对矽尘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风险比值标化三种方法的风险评估结果,并采用加权Kappa检验对三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矿山开采的打眼和除渣岗位、选矿车间的粗碎和筛选岗位、隧道施工的掘进和装载岗位接触矽尘浓度较高。三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显示,综合指数法和接触比值法的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483,P=0.000),风险评级表法和接触比值法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0.672,P=0.000),综合指数法和风险评级表法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302,P=0.002)。矿山开采时的打眼和除渣岗位,选矿的装载、粗碎岗位,隧道施工中的掘进、装载、混凝土搅拌岗位,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或高风险。结论对矽尘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时,接触比值法和风险评级表法仅需检测限值和结果,风险评级表法在接触浓度超过限值时未再进一步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较接触比值法高估;综合指数法较全面,但需要相对准确掌握各项风险因子水平的取值,以使其评估结果更接近劳动者实际暴露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评价新疆吉木萨尔地区某煤化工企业职业危害风险水平。方法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评估企业化学有害因素风险水平,进而根据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构造比较矩阵,计算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判企业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以及粉尘的危害风险。结果化学有害因素风险排序为氨(3.14)、二氧化氮(2.93)、二氧化硫(2.64)、硫化氢(2.62)、一氧化碳(2.62)。从各因素检测结果隶属度矩阵来看,各化学有害因素隶属于可忽略风险等级的程度较高;噪声隶属于中等风险的等级较高,达到33.3%;粉尘相对于高风险的隶属度达到41.7%。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粉尘、噪声模糊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42.0%),为可忽略风险。结论该煤化工企业职业危害风险水平较低,属于可忽略风险水平;将风险矩阵分析法、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应用于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有利于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锌矿开采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并进行适用性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3家铅锌矿开采企业,应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和3种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矽尘、铅尘作业岗位进行评估,使用多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对4种风险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触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一致性极好(Kappa=0.85,P=0.000),其余各方法之间一致性差。定性评估方法得到的所有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均是最高的。触指比值法评估结果受E/OEL影响较大。结论在能够获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OEL时,优先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and metals,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法应用到制砖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研究该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方法运用定性评估矩阵法和定量评估法对某制砖企业的关键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价,对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对,并利用现场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定量评估法和定性评估矩阵法得出结果一致的是控制室、破碎、机修和出窑岗位的噪声、矽尘7个结果,不一致的是采矿和成型岗位的噪声、矽尘4个结果。定性评估矩阵法将采矿和成型两个岗位中的噪声和矽尘均判为中风险,这与现场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ICMM风险评估法可应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将两种方法分别应用,并综合分析风险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模糊数学评估模型在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为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水泥厂做评估对象,通过企业危害的理化特性、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暴露与接触方式和危害程度等综合分析,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健康监护和应急救援等因素,应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专家评估和文献查询的方法,综合确定风险评估因素集及其权重,构建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该水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水泥粉尘、其他粉尘和噪声,其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的F值为15.487 0,整体发生职业病风险等级为"三级"(中度职业病危害项目),其中职业病危害严重性等级为Ⅱ级(严重),可能性等级为不可能。结论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可综合多种因素对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总体评估,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其应用领域和方法运用的技术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ICMM风险评估模型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在某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和噪声危害评估中的应用,为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石材加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某石材加工企业为调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监测和噪声声级测量,采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粉尘和噪声暴露岗位的健康风险,比较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 该企业主要采用的原料是天然大理石荒料,针对粉尘的工程防护措施较为完善,但是未设置工程降噪设施,工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意识较差。关于粉尘危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的评估结果显示,各大理石粉尘危害暴露岗位的风险比值均为1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1级,其余岗位均为2级。关于噪声危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的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2级,其余岗位均为3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4级,其余岗位均为5级;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抛光操作和补胶打磨岗位为1级,其余岗位均为2级。结论 3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均能用于石材加工企业的粉尘和噪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第二版的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对深圳市5家石材加工企业矽尘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干磨岗位为极高风险,其余岗位为高风险和中风险。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的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576,P值为0.000)。提示综合指数法考虑要素全面,评估更准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石棉矿选矿企业石棉粉尘暴露状况,评估重点暴露岗位人群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某大型石棉矿选矿企业为研究现场,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重点岗位石棉浓度检测,依据半定量综合指数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分别对石棉粉尘暴露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企业选矿、精选和成品车间的重点暴露岗位空气样品检测结果均超过我国标准限值(0.8 mg/m3)水平,最高超过限值160余倍。两种评估法的评估结果分别是5级危害(高风险水平)和4级健康效应(极度危害水平)。结论半定量综合指数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对石棉粉尘重点暴露岗位的评估结果一致,该石棉矿选矿企业石棉粉尘重点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高,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根据企业管理情况及现场检测结果对北京市某塑料制品厂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CO浓度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助剂3间称量投料工接触矽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等级为Ⅳ级;42.9%噪声岗位声级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完善,防尘设施有待改进;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对上述岗位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评估(International Mining and Metals Association,ICMM)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occupational hazards risk index,INDEX)法评估中国八省(自治区)小微型非煤矿山企业的矽尘暴露职业健康风险,同时确定矽尘暴露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