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香苏理胃汤治疗慢性胃炎9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6年3月-2006年7月,用自拟香苏理胃汤治疗慢性胃炎9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94例均为门诊病人,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8岁,30岁以下者7例,31~40岁25例,40~50岁29例,51~60岁22例,61岁以上11例;病程最长者14年,最短者14个月。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4例,其中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9例。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 85例病人年龄在22岁~60岁之间,平均34岁;病程8天~21年,平均3.5年;全部病人均经纤维胃镜确诊,其中属浅表性胃炎者39例,萎缩性胃炎者9例,胃溃疡者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2例,复合性溃疡者5例;中医诊断属胃脘痛者52例,吐酸、嘈杂者21例,痞证12例;辨证分型属肝胃郁热型21例,脾虚湿热型36例,阴亏虚热型20例,脾胃虚寒型8例。  相似文献   

3.
四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型10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10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5例中 ,男 67例 ,女 38例 ,年龄18~ 4 5岁 65例 ,4 5~ 65岁 4 0例 ,平均年龄 ( 4 0± 6.54)岁 ;病程 1~ 10年 66例 ,10~ 2 7年 39例 ;平均病程( 8.2 8± 3.75)年 ;胃镜检查粘膜炎症轻度 2 6例( 2 2 .2 % ) ,中度 7例 ( 19.5% )、重度 3例 ( 8.3% )。1.2 诊断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辨证标准及胃粘膜炎症分级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虚弱型中医…  相似文献   

4.
丹参饮加味治疗胃脘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85~ 1988年采用丹参饮加味治疗胃脘痛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 5 8例 ,女 6 2例 ;年龄≥ 30岁者 31例 ,31~ 40岁者 41例 ,41~ 5 0岁者 2 3例 ,5 1岁以上者 2 5例 ,最小者 2 1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最短者 15天 ,最长者 2 5年 ;胃十二指肠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92例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 2 8例 ;辨证分型 :肝胃气滞型 2 5例 ,胃热阴虚型 32例 ,瘀血停滞型 14例 ,脾胃虚弱型 2 9例。1.2 诊断标准 按上海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所制定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5.
郭立新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F003-F00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 ,多发病 ,西药既无特效药 ,也少见专题报告。通过收集大量名中医的有关胃脘痛资料 ,充分分析其原理与病机 ,选定以李东垣“温胃汤”为基础 ,临床化裁分别组成阳虚方 (温胃舒胶囊 )及阴虚方 (养胃舒胶囊 )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取得明显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治疗 13 5例 ,其中男性 74例 ,女性 61例 ,3 0~ 40岁 40例 ,41~ 5 0岁 65例 ,5 1岁以上 3 0例 ,平均年龄 46岁 ;病程 5a者 5 0例 ,5~ 10 a者 40例 ,10~ 2 0 a者 15例 ,2 0 a以上 3 0例。2 诊断与分型本组病员均经纤维胃镜检查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用和胃通降法治疗10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40例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40例患者的诊断参照全国胃炎会议制订标准确诊(1978年南京会议及1982年四川会议制定的标准)。入院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0~60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1a者25例,1~5a者45例,6~10a者20例,10a以上10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证实有胆汁反流,其中浅表性胃炎35例,糜烂性胃炎19例,萎缩性胃炎11例,十二指肠球炎15例,胃B式手术胆汁反流性胃炎20例。中医辨证分型: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病 ,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 ,病程较长 ,病情缠绵 ,易复发 ,难根治。用我院自制清胃冲剂治疗 90例 ,效果颇佳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90例病人均为 1998年~2 0 0 1年门诊及住院病人 ,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认为慢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男 5 2例 ,女38例。 2 0岁以下 6例 ,2 1~ 39岁2 0例 ,4 0~ 5 9岁 37例 ,6 0岁以上2 7例。病程在 1年内者 10例 ,2~ 5年 2 9例 ,6~ 10年 38例 ,11年以上者 13例。中医分型 :脾胃虚寒型 38例 ,肝胃不和型 33例 ,胃阴不足 19例。根据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病程缠绵迁延 ,常反复发作。笔者临床应用中医药方法 ,辨证治疗该病 5 8例 ,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 8例中 ,男 4 0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者 2 1岁 ,最大者 60岁 ,平均年龄 34岁 ;病程为 2个月~ 15年 ,平均病程为 3 5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者2 9例 ,胃溃疡 (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者 17例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者 4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者 8例。以上病例均经X线胃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2 治疗方法2 1 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 ,时轻时重 ,嗳气 ,舌苔薄白 ,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  相似文献   

9.
康琳平  玉树敬  庞彦青 《河北中医》2001,23(11):827-827
1999~ 2 0 0 0年 ,我们采用自制胃痛安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5 0例中 ,男 38例 ,女 12例 ;年龄 18~ 30岁 5例 ,30~ 4 0岁 18例 ,4 0~ 5 0岁 2 4例 ,5 0~ 6 0岁 3例 ;病程 1个月~ 9年。1 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医脾胃病学》拟定的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 :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胃痉挛等。1 3 现代医学诊断  5 0例均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12例 ,胃窦炎 18例 ,糜烂性胃炎 …  相似文献   

10.
从命门学说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病证范畴。笔者在治疗实践中,运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结合中医辨证学说,发现大多数CAG患者有“命门火衰”的临床征象,根据命门学说,从温肾助火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略作探析如下。1临床资料所治23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诊断符合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且经西药丽珠得乐加抗生素及中药香砂六君等治疗收效不显者。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57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5年,平均3.5年。大多有胃院…  相似文献   

11.
近5年来,笔者自拟益气养阴运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 9例,女9例;40岁以下者2例,40~49岁者19例,50~59岁者6例,60岁以上者1例;病程最短0.5年,最长21年.均作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胃病理及胃粘膜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前区糜烂3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运用舒肝健脾和胃法治疗338例慢性胃炎的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我科86~95年的住院病人共338人,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70例。年龄18岁以下2例,18~60岁309例,61岁以上27例,平均年龄41.8岁。病程最短者10d,最长者40余年,其中病史在1年以内者118例,1~3年者125例,3年以上者95例。 诊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胃脘痛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标准》)。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拟定舒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调胃合剂为多年临床经验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现就资料完整的185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胃镜、病理确诊为中度以上活动期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胃脘痛中肝胃郁热气滞型标准。治疗组185例,男性114例,女性71例;年龄18~65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者5年,最长者40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9例,胆汁返流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对照组3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程度与治疗组基本相近,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调胃合剂,每次125ml,每日3次,饭后30min服用。对照组:口服…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胃脘经常或阵发性疼痛为主症.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疾病.患者大都有较长病史,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发病原因多因情志不调、气机升降失常,经气阻滞所导致.笔者从肝论治该病50例,临床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胃脘痛患者均为本院收治患者,均符合1993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胃脘痛诊断标准.其中门诊患者28例,住院患者22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4.4岁;病程3~30 a,平均12.5 a;因情志内伤38例,饮食所伤12例.经纤维胃镜和X线钡餐透视镜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例,萎缩性胃炎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  相似文献   

15.
芦志娟  刘敏 《河北中医》2012,34(7):1091-1092
2009-03-2011-06,我院采用胃枢宁穴位贴敷配合常规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50例,并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配合常规护理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90例均为我院消化科患者,门诊62例,住院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0~60岁;病程6个月~5年;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13例,消化性溃疡17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病程8个月~4年;浅表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11例,消化性溃疡13例.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 1999年元月至 2 0 0 2年元月诊治胃脘痛 10 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0例中男 4 5例 ,女 5 5例 ;年龄在 2 5岁以下者 2 0例 ,2 6~ 4 0岁 5 0例 ,4 1~ 5 5岁 2 0例 ,5 6岁以上者 10例 ,平均年龄为 35岁 ;病程 1周~ 10年。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4 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2例 ,十二指肠球炎 5例 ,胃溃疡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2例 ,复合性溃疡 8例 ,胃下垂 5例 ,十二指肠淤积症 5例。1 .2 诊断标准 :中西辨证符合《中医症候鉴别诊断学》和中医学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我院应用得必泰冲剂治疗糜烂出血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减少了便秘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病人,均为我科门诊及部分住院经电子胃镜诊断为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胃镜诊断标准符合“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7岁,平均47.5岁;其病程1年以内者24例,1~5年者13例,6~10年者7例,11年以上者5例;伴胃、十二指肠溃疡者9例,伴Hp感染者27例。另选明确诊断为糜烂出血性胃炎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伴有Hp感染者23例,其余年龄、性别、病程等与治疗组无明…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5年以来,自拟舒胃汤治疗胃脘痛5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36年,最短2个月.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胆汁返流性胃炎3例,慢性胃炎合并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胃下垂3例,胃癌2例,胃神经官能症6例.其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0例.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温中消瘀法组方治疗胃脘痛,收到较好疗效,现将1986年~1990年资料完整的病例,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60岁;其中21岁~30岁9例,31岁~40岁20例,41岁~50岁16例,51岁~60岁3例.48例病人中属胆或胃术后者5例,胃神经官能症6例,经胃镜或钡餐摄片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胃下垂2例,急性单纯性胃炎2例.  相似文献   

20.
报道:8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56例,女30例;年龄15~30岁14例,31~45岁30例,46~60岁32例,61岁以上10例;病程1年以内12例,2~5年36例,6~10年24例,11年以上14例。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并经胃镜检查,符合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24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21例,脾胃湿热23例,胃阴不足型10例,胃络瘀血型8例。治疗用胃炎合剂(由四君子汤、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组成),药物有:党参、茯苓、甘草、柴胡、枳实、黄连、吴茱萸、黄芪、蒲公英、木香等。由本院制剂室制成合剂,每瓶500ml(相当原生药198g),每次口服100ml,每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