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患者,采用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法,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2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122例非肾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尿液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肾性血尿患者尿液红细胞中的异常形态数量在80%以上,形态变化在2种以上;非肾性血尿患者尿液红细胞中的异常形态数量在20%以下,形态变化在2种以下。结论对尿液红细胞形态和分型进行鉴别,能够有效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患者,该鉴别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高海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4-3075
目的:通过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描述来探讨其与血尿来源的关系,以确定是肾性血尿或非肾性血尿,并参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作对比,分析其非均一红细胞的一致性,同时确立本地区判断非均一红细胞比率的界限值。方法:运用相差显微镜对尿中红细胞分型,将其分为均一红细胞血尿、非均一红细胞血尿和混合性血尿;并使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各参数。结果:肾性血尿131例中,非均一红细胞的例数为117例,非均一红细胞比率为89.3%;非肾性血尿137例中,非均一红细胞的例数为22例,非均一红细胞比率为16.1%。且镜检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通过对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描述,可判断其来源是肾性血尿或非肾性血尿;本地区判断非均一红细胞比率的界限值为75%;并可借助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其进行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3.
陈晓丽 《海南医学》2005,16(11):110-111
目的对血尿标本进行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分析,为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提供鉴别依据。方法取晨尿离心留取沉渣,采用半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200例血尿标本中58例红细胞形态畸形,55例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正常红细胞平均体积。结论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检测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肾性血尿过程中非红细胞因素的干扰和不同时间段对不同电导率尿液检测红细胞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肾性血尿中,非红细胞因素对机检产生干扰、机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数量的差异;观察其中80例门诊肾性血尿标本,不同电导率尿液在不同时间段检测对红细胞检出结果的影响。结果 92例肾性血尿中,10例(10.86%)尿液标本机检结果存在完全或部分的非红细胞因素的干扰;机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数量存在差异(P<0.01);低电导率尿液中的红细胞随时间的推移,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液应在留尿后立即上机检测和显微镜检验,并将二者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性及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的形态特征.方法 对196例临床血尿患者的病史及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百分率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肾性组与非肾性组血尿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分布不同(P<0.01).结论 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观察用于鉴别血尿的来源和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血尿患者尿沉渣各种形态红细胞及相关成分,发现异型红细胞在肾性和非肾性血尿鉴别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尿蛋白浓度与肾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出现呈正相关。研究对象:泰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肾性疾病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5~77岁),非肾性疾病患者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20~81岁),所有患者都有明确诊断。标本收集:嘱咐血尿患者留取第二次中段晨尿(上午7:00~8:00)30ml左右加甲醇1滴。离心用KOVA有刻度标准塑料离心管,取充分混匀的尿液10ml,以1500rpm离心5min,留取0.2ml沉渣备用。离心上清夜做尿蛋白测定。有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鲜尿液的红细胞形态和泌尿系统疾病有关,根据血尿来源不同可分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通过尿红细胞形态观察来判断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有实际意义。现对。肾内科及泌尿外科的109例血尿患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分析,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来源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本院确诊为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血尿中的红细胞数目和形态,比较不同疾病血尿红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肾小球性疾病77例,检出畸形红细胞63例,混合形红细胞10例,正形红细胞4例;非肾小球性疾病68例,检出正形红细胞56例,畸形红细胞7例,混合形红细胞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检测出尿畸形红细胞为81.8%,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则仅有10.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对区分血尿来源、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形态改变在血尿定位检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225例血尿患者进行尿红细胞的形态观察。结果:132例经临床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中,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9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光镜下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光镜下血尿红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的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血尿来源的判断,一直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相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来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报告较多,但其诊断临界值差异较大,为求其较一致的诊断临界值,我们对临床160例确诊血尿患者,用普通显微镜作红细胞形态检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福元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62-3063
目的探讨使用光学显微镜检验血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90例有血尿症状的患者,收集晨尿后经离心留沉渣,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4×40倍下观察其标本中红细胞的不同形态,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 53例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有50例诊断为肾性血尿,诊断符合率达94.3%;37例非肾性疾病患者中有30例诊断为非肾性血尿,诊断符合率达81.1%,全部病例诊断符合率达88.9%。即光学显微镜下的检查结果基本与其他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符合。结论光学显微镜下通过红细胞的不同形态能够有效判断血尿来源,且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对于临床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相差显微镜通过对96例临床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中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和百分率的计算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可为临床鉴别血尿来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婵  倪妮 《中华实用医学》2004,6(19):105-105
目的讨论肾性及非肾性尿中红细胞形态的特征。方法对38例临床血尿患者的病史及相差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肾性患者均有G类红细胞。结论肾性血尿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滤膜时,受到了挤压损伤,在通过各段肾小管的过程中又受到不同的pH和不断变化渗透的影响,从而造成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Hb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液红细胞形态动态观察在肾性、非肾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尿液中各种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识别.结果 动态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为肾性、非肾性疾病提供具有较高的实验室诊断价值的客观指标,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燕 《中国医学创新》2006,(3X):117-117
血尿中红细胞的检查,都是作为判断泌尿系统损害程序的一个指标。我们对50例肉眼血尿作红细胞形态的观察,认为它具有鉴别肾炎(肾性)和非肾炎(非肾性)的诊断意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测定血和尿MCV比值及观察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时测定患者血红细胞平均体积 (B -MCV)和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U -MCV) ,并计算两者间比值 (B -MCV /U -MCV)及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结果显示 :肾性血尿 (GH)的红细胞比值显著大于非肾性血尿 (NGH)。P <0 .0 1。GH以多形性红细胞为主 ,而NGH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认为可用B -MCV /U -MCV及观察红细胞形态判断血尿来源  相似文献   

17.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焰  丁振若  苏明权  郑善銮  于文彬 《医学争鸣》2002,23(17):1596-1596
0 引言 我们用荧光标记的兔抗人 Ig抗体 (抗 Ig A抗体 ,抗Ig G抗体 )对尿中红细胞上 Ig染色方法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 ,同时和尿沉渣形态学检查结果相比较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标本来源 :取自 1999- 0 9/ 2 0 0 0 - 0 4西京医院住院患者 ,留取的早晨中段尿 ,经德国 miditron M尿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共同确定 .血尿标本 170 (男 92 ,女 78)例 ,年龄4~ 70岁 . 130例确诊为肾炎 ,4 0例确诊为泌尿道疾病 .确诊肾炎的患者中 ,包括 80例肾小球肾炎 ,2 5例紫癜性肾炎 ,10例狼疮性肾炎 ,5例肾病综合征 ,5例隐匿性肾炎 ,5例急性肾衰…  相似文献   

18.
石小湘  周闯等 《新疆医学》2001,31(4):266-267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性血尿的病因及诊治过程,方法:参照单纯性血尿诊断标准对56例行普通显微镜尿涂片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结果:小儿单纯性血尿56例中,肾性血尿19例(33.9%),其中急性肾炎13例,紫癜性肾炎6例,非肾性血尿31例(55.4%),药物性血尿19例,感冒通致血尿13例,尿路结石7例,运动性血尿4例,两者并存血尿6例。结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需早期诊断和早期病因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血尿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尿沉渣分析仪鉴别红细胞来源与镜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SysmkeUF-50尿沉渣分析仪对53例已确诊的肾性血尿和70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统计红细胞各项数据,并将仪器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强度(RBC-MFsc)分别为(53.7±13.1)和(111.8±15.9)(P<0.01)、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4.2±10.9)和(18.8±9.6)(P<0.05)、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0.8±8.8)和(117.5±5.2)(P<0.01)。结论尿沉渣检测红细胞来源用于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别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测定在血尿来源诊断的价值. 方法 应用sysmex1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与40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的MCV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小球性血尿的RDW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尿红细胞MCV、RDW在血尿来源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