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掌腱膜挛缩症又各 Dupuytren's Contractu-re。其病变侵犯掌腱膜并延伸致手指筋膜,增生和挛缩导致掌指关节和手指的屈曲畸形。本病多见于欧美,但近来国内也有不少报道。我院从1979~1989年收治16例掌腱膜挛缩患者,其中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14例,随访13例,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6~63岁,其中49~63岁15例。干部8例、工人5例、农民2例、学生1例。  相似文献   

2.
田晓芳  宓士军  马秀清  周广军 《河北医药》2011,33(14):2116-21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手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0年至2010年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病例8例,术前均经高频超声检查,确定挛缩范围,观察挛缩组织与皮肤及比邻血管、神经、肌腱的关系。结果术前高频超声进行诊断,根据超声显示掌腱膜挛缩范围,指导手术计划,施行掌腱膜切除后游离植皮术1例,其余病例掌腱膜切除直接缝合。结论高频超声不仅对掌腱膜挛缩症有诊断意义,还对手术有指导作用。临床掌腱膜挛缩病人应常规行高频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与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这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掌腱膜挛缩症中的临床效果,探索掌腱膜挛缩症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63例(85只手)。行掌腱膜部分切除术25例(34只手),男19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52.4±10.5)岁。行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38例(51只手),男31例,女7例;年龄22~74岁,平均(56.3±14.6)岁。结果随访4个月~12年,平均6年2个月。掌腱膜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复发率为44.12%(15/34),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为13.72%(7/51),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卡方检验对两组间复发率的差异作统计学处理,χ2=9.823,P<0.01(P=0.002),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有利于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掌腱膜部分切除术与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皮肤移植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掌腱膜切除联合受累皮肤切除、皮肤移植术用于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通过随访复查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复查显示对照组复发11例,试验组复发3例,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1例,手指麻木1例,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掌腱膜切除联合受累皮肤切除、皮肤移植用于治疗掌腱膜挛缩症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明确所有患者均需行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术前使用高频超声对其挛缩范围进行检查,分析患者挛缩与周围组织神经、血管、肌腱的关系,对比高频超声检查与术中诊断的结果。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发现,其中26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中掌腱膜为低回声,相比于健侧更加厚,而患侧掌腱膜的回声较低,挛曲变厚,动态观察中发现其与皮肤、腱鞘有紧密的连接,却与肌腱组织的无粘连情况发生;其余的6例患者在其指掌侧出现神经、动脉血管形状呈迂曲,指体可能已坏死,需行游离植皮术治疗。而且,术中的诊断结果符合掌腱膜挛缩症病理,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在掌腱膜挛缩症患者术前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可详细了解到其掌腱膜挛缩与神经、血管以及肌腱的关系,与术中诊断结果相一致,对手术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疾病,与种族有关,欧美高加索族患者较多,黑人较少,亚洲人更为罕见。本病有遗传性,与外伤可能有一定关系。病理变化是在手掌表皮与掌腱膜之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坚硬而有韧性的圆形或索状团块;部分或整个掌腱膜由于瘢痕组织增生而增厚、缩短,致使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发生屈曲挛缩,手掌皮肤出现皱褶。病检:早期有圆形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
<正> 掌腱膜挛缩症为一种侵犯掌腱膜而延伸至手指筋膜的进行性病变,亦称Dupuytren挛缩。现将作者所遇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35岁,汽车修理工。主因右手掌皮肤小凹形成4年住院。查体:见右手远侧掌横纹与环、小指纵轴线相交部位皮肤出现小凹,呈月牙状,局部皮肤厚、硬。手掌尺侧皮下可及纵行挛缩带。手指无屈曲畸形,屈伸活动正常。例2,男性,52岁,木工。主因双手掌尺侧硬结形成一年住院。查体仅有双手掌远侧掌横纹与环、小指纵轴相交处硬结形成,手掌尺侧可及皮  相似文献   

8.
手掌腱膜伴屈指肌腱挛缩,致手指功能屈曲畸形,我院治愈2例,现介绍如下。例1,林××,女,17岁。主诉右小指、环指、中指屈曲畸形,伸直受限已7年。经检查诊断为手掌腱鞘及屈指肌腱挛缩,行掌腱膜切除及中指肌腱延长术。用环指、屈指浅肌腱代替屈小指深肌腱;用尺侧屈腕肌代屈环指吻合术。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正常。3  相似文献   

9.
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侵犯掌腱膜,并延伸至手指筋膜,最终导致掌指及指间关节挛缩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1831年upuyeren较全面的描述了此病。并提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我院于1990年至2001年应用曲安缩松—A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该病26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指掌侧瘢痕挛缩不仅可造成手指功能障碍,同时还严重影响美观,必须手术修复。以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Z”字成形术或瘢痕切除游离植皮,效果很不理想。我们自1995-03以来,采用指侧方带血管、神经岛状皮瓣或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掌侧瘢痕挛缩共21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5~56岁,平均22岁。瘢痕挛缩时间0.5~6年,平均2年。21例均为单指瘢痕挛缩。其中拇指1例,食指5例,中指4例,环指6例,小指5例。瘢痕累及范围,拇指为指间关节掌侧,其余指为近、中节掌侧,近指间关节屈曲程度30~130°左右。其中16例…  相似文献   

11.
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s Contracture)是由于手掌皮下组织的增殖性纤维变性,形成许多结节和条索结构,导致手指关节的继发性挛缩。该症多发于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东方人种较少见。1994年我院收治2例,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以来,我科共收治小儿手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50例(70只手)。经过疤痕切除、挛缩松解、全厚皮片移植和(或)皮瓣转移等修复术,并精心的护理,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31例,女19例,最小者2.5岁,最大10岁。伤后治疗时间:最短者伤后6个月,最长者伤后8年。掌部疤痕挛缩指屈曲畸形12只手,指、掌、腕部疤痕挛缩屈曲畸形43只手,手背疤痕挛缩指背伸畸形  相似文献   

13.
虎口挛缩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口挛缩可由先天性挛缩畸形、药物注射及外伤等原因引起 ,其中外伤所致最为常见 ,常不同程度影响手部功能和外形。我院自 1992~ 2 0 0 0年共收治虎口挛缩病人 2 7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6~ 5 5岁 ;右侧 2 0例 ,左侧 7例 ,均为单侧。先天性挛缩 2例 ,药物注射 3例 ,爆炸伤 11例 ,挤压伤 8例 ,烧伤及其它 3例。虎口挛缩依照其累及组织的深浅可分为四度 :一度是皮肤瘢痕挛缩 ;二度是累及皮肤和拇内收肌 ;三度除皮肤和拇内收肌外掌腕关节僵直于内收位 ;四度存在掌腕关节脱位[1] 。按顾玉东[2 ]…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8~1990年共收治拇内收挛缩畸形7例10只手,其中男4例5只手,女3例5只手;年龄19~25岁;病程4~19年。5例因合谷穴位注射药物后致拇内收肌挛缩,1例为电击伤后瘢痕挛缩所致,1例为先天性单纯拇内收肌挛缩。手术方法:行拇收肌挛缩切断及瘢痕切除松解,合并有虎口挛缩的加作Z形皮瓣转移术。术后用一前臂石膏托将拇指固定在充分对掌位.两周后拆线去掉石膏托,进行积极主动地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的训练及虎口开大训练。本组7例10只手均采用石膏托固定,解除石膏托后积极锻炼,均未发生再次挛缩,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是近年来外科领域里的一项新进展,使整复外科的修复手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自1979年5月以来,共采用足背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畸形4例,并获得了成功。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45岁。本组中虎口大鱼际区疤痕挛缩致拇指内收、掌指关节向背侧脱位1例(图1),手掌皮肤撕脱致骨外露,拇指内收挛缩2例,右手掌尺侧疤痕挛缩屈曲畸形致第五掌骨及手指缺损1例。本组4例经采用足背部游离皮瓣移植后均已成活。  相似文献   

16.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成人多见,而发生在小儿则较少,国内仅潘少川等(1964)报告13例。作者从1960年至1988年底,在本市四所医院(市五院5例、市一院11例、商业医院2例、手外科医院2例)工作期间共发现本病计20例,特报告如下,以供参考。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分布:<1岁2例,1~2岁7例,3~4岁9例。5~6岁2例。右侧13例,左侧7例。全部发生在拇指拇长屈肌腱鞘。所有病例患侧拇指掌指及指间关节均呈屈曲状。于拇指掌侧掌  相似文献   

17.
小儿手部烫伤或灼伤愈合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对患儿手部功能及手指发育影响极大。适时进行瘢痕松解和植皮手术能够使小儿手部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我院骨科自1984年元月—1989年6月手术治疗小儿手部烫伤、灼伤后瘢痕屈曲挛缩畸形21例61指,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1—12岁。右手18例左手3例。食指21例,中指18例,环指14例,小指6例,拇指2例。平均挛缩角度:掌指关节80—90°,指间关节90—110°。指蹼部有不同程度的挛缩。大部分为农村儿童(16例)。  相似文献   

18.
臀肌挛缩症,国内于1978年至今许多学者陆续报告本病。我们对20例臀肌挛缩症采用小切口及早期活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男12例,24臀肌挛缩;女8例,12臀肌挛缩。年龄12~21岁。2 诊断方法 20例36臀肌挛缩症,均有臀部肌肉注射史。①病人步态异常,  相似文献   

19.
虎口挛缩症是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拇指功能障碍。我们总结23例虎口挛缩症,对有关治疗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临床资料女9例,男14例,年龄10~63岁。挛缩的原因是各种外伤13例,医源性4例,先天性1例,结核1例,肿瘤2例,不明原因2例。手术方法:单纯浅表疤痕切除松解,“Z”形延长3例,虎口加深 “Z”形松解延长4例,拇内收肌切断 “Z”形松解延长4例,单纯虎口病变切除 “Z”形延长3例,单纯拇内收肌切断4例,“Z”形切口松解十第二掌骨基底部畸形切除矫正1例,“Z”形切口松解 邻指(手背)带蒂皮瓣转位术2例,虎口痕疤切除松解十游离植皮2例。治疗结果:优:即拇外展、对掌,虎口能张开,基本恢复正常功能11例;良:外展拇指,对掌功能无受限,但虎口张开不充分或稍受限,而对拇指功能影响不大者8例;差:术后拇内收肌挛缩,拇外展、对掌受限1例。虎口结核球1例及包块2例患者,手术切除后,拇指及虎口功能均无障碍。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研究证明,掌挛缩病、冻肩(肩-手综合征)、Ledderhose综合征、纤维性海绵体炎(阴茎海绵体硬结)、纤维瘤、全身关节疼痛等的发生,与抗癫痫药治疗有关。作者前瞻性研究622例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扑痫酮)治疗的患者。治疗6个月以上的406例中,共10例男性发生结缔组织疾病(掌挛缩病、冻肩、纤维性海绵体炎及/或其他关节疼痛),皆见于178例(6%)服用巴比土酸盐的患者,其中服用苯巴比妥的86例中6例、服用扑痫酮的92例中4例;服用卡马西平的107例、服用苯妥英钠的121例中,则无1例发生结缔组织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