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前  齐磊  李丹 《当代医学》2014,(10):57-58
目的:探讨喉咽部异物简单取出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中煤矿建总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3年6月门诊诊治的180例喉咽部异物患者,应用纱布包裹拉舌,再经压舌板压舌后用枪状镊钳取异物方法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异物位于会厌谷患者87例,取出49例,成功率为56.32%。异物位于舌根部患者81例,取出47例,成功率为58.02%。异物位于梨状窝患者12例,无1例取出。180例中91例未能取出异物的患者,均在间接喉镜下钳取或电子喉镜下成功取出。结论该异物取出方法极为简单,可作为临床上喉咽部异物患者取出的最先尝试办法。如果不能顺利取出异物,再采用间接喉镜下钳取或电子喉镜下取出异物。  相似文献   

2.
李童  李忠万 《重庆医学》2012,41(27):2839-2840,2843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门诊进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的140例患者,将其使用的纤维鼻咽喉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条。对照组纤维鼻咽喉镜消毒流程采用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采用患者的筛选、彻底有效的清洗方法、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及安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的消毒管理模式(消毒过程强化管理),观察两组纤维鼻咽喉镜消毒合格率、HBsAg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经强化管理后,纤维鼻咽喉镜消毒合格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可显著地降低消毒后纤维鼻咽喉镜HBsAg阳性率。结论采用消毒过程强化管理,可有效地提高纤维鼻咽喉镜的消毒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传统麻醉喉镜在使用后进行表面涂抹液分析;验证临床使用化验结果,防止手术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常规清水去污后的麻醉喉镜片60例,随机均分为A组(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组)30例,B组(高温高压灭菌组)30例。检验项目:①喉镜片表面涂抹液细菌培养。②喉镜片表面涂抹液离心后脱落细胞病理检验。结果A组的涂抹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A组喉镜片表面涂抹液中可见脱落细胞碎片、鳞状上皮细胞、组织细胞、球状菌,发生率为100%。B组喉镜片表面的涂抹液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病理检验均为阴性。结论麻醉喉镜使用清水去污,再用碘酒,酒精涂擦,能清除较大部分沾污的病人口腔细菌,但依然残留病人的少量体液、体细胞和脱落细胞碎片。因而无法彻底摆脱病毒交叉感染的困扰。使用麻醉喉镜后应对镜片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方能完全避免这种问题[1]。在不影响麻醉喉镜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对防止手术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以减少交叉感染、口腔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病流行.方法 通过灭菌和科学效果监测,找出口腔门诊规范诊疗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保护医患的卫生健康安全.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做好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从而减少门诊口腔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玉萍  李顺玉  白晓玲 《吉林医学》2008,29(20):1817-1817
电子内镜在耳鼻咽喉科主要是电子鼻咽镜、喉镜,自电子鼻咽镜、喉镜,进入临床以来,通过其检查完成了整个鼻咽部、喉咽部的彻底无盲区检查。本文旨在探讨此镜对鼻咽、喉咽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计算机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治鼻咽、喉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用电子鼻咽喉镜对 14 86 5例次鼻咽喉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 ,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G2 0 0 0对图像进行电脑数字化处理。结果 :计算机电子鼻咽喉镜可清楚显示鼻咽、喉部的正常结构及鼻咽、喉疾病的病变位置及范围 ,35 91例次患者在镜下得到了满意的治疗 ,同时可将资料保存 ,供反复使用。结论 :计算机电子鼻咽喉镜在临床上不但可用于诊断 ,而且可用于治疗鼻咽、喉疾病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咽部鱼刺 2 86例中男 13 5例 ,女 15 1例 ;3~ 65岁 ,病程 10min~ 7d。经反复检查未发现鱼刺 3 0例 ,确诊 2 5 6例 ;鱼刺分布于扁桃体区 12 2例 ,舌根 3 0例 ,会厌谷 85例 ,下咽侧壁 14例 ,梨状窝区 5例。口咽部鱼刺用压舌板压舌后用枪状镊取出 ;舌根及下咽部鱼刺表麻后在间接喉镜下用间接喉钳取出 ,其中 5例因鱼刺外露较少在纤维喉镜下用活检钳取出 ,异物取出后症状立即消失。未发现鱼刺者 ,给予西瓜霜含化 ,3d后复查症状消失。讨 论 咽部鱼刺病史明确 ,患者均能指出鱼刺所在部位 ,治疗不难。想通过吞咽饭菜将鱼刺带下者 ,吞咽时由…  相似文献   

8.
清洗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喉镜清洗消毒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医疗安全.我们针对喉镜污染情况做了调查,采样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安全套隔离法用于麻醉咽喉镜消毒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安全套隔离法用于麻醉咽喉镜消毒效果。方法:50份崭新普通麻醉咽喉镜,经纸塑包装后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备用。在插管使用后分别采用戊二醛擦拭法和安全套隔离法消毒处理,观察喉镜使用后的污染情况。结果:插管后,采用戊二醛擦拭法消毒后的喉镜平均带菌由使用前的2000cfu/cm2降为220cfu/cm2,自然菌平均清除率为89%,细菌残留率为11%,除咽喉部正常菌群外,还有较多的致病菌。采用安全套隔离法喉镜的平均带菌量为5cfu/cm2,基本无细菌残留。结论:安全套隔离麻醉咽喉镜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具有安全简便、有弹性、润滑性和透明度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使用的内镜种类颇多,如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用的喉镜,消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胃肠道检查使用的胃肠镜,泌尿科医师使用的输尿管镜等。这些器材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做工精密,因此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一定困难。而内镜因消毒灭菌不完全而导致细菌、病毒传播传染的病例时有发生。依据目前的内镜消毒灭菌指南,内镜使用后再处理的各个环节(清洁、冲洗、消毒或灭菌、干燥和贮存)均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杜绝病原的交叉感染。为了提高内镜消毒的质量,未来还需要有更详尽的指南来规范指导不同类型的内镜消毒再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环杓关节脱位,常由于麻醉插管、食道镜检、下胃管、外伤等原因引起,临床较为少见.本科从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共对16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在电子鼻咽喉镜引导下进行杓状软骨拨动术,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运用质量改进方法提升物品的清洗质量进行探讨。方法:健全组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进行检查、整改、评价。加强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不断的提高质量。结果:确实加强物品清洗的质量管理和人员素质培养,使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98%,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到10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了物品清洗的质量,有效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广州医药》2021,52(1):92-95
目的探讨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辅助鼻咽喉检查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选取本院眼耳鼻颌面外科院内住院查房、门急诊中实施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各分为84例。实验组采用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喉镜腔镜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治疗效果、医务人员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和患者检查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鼻咽喉镜腔镜系统检查治疗时间比较,实验组时间为13.4 min;对照组时间为22.9 min;患者对鼻咽喉镜腔镜系统检查治疗的满意度比较主要从检查治疗效果、检查治疗体验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满意度91.67%,对照组满意度86.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P=0.030);医务人员对两组鼻咽喉镜腔镜系统检查治疗使用的满意度评价主要从性能参数、检查治疗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性能参数主要包括便携性、图像质量、操作方法、运营成本等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2%,对照组满意度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09)。结论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诊疗需要并减少患者的诊疗时间,而且能够满足医务人员使用过程中的便携性,能够提高医疗质量,非常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董志军  秦雪芳 《农垦医学》2004,26(4):257-258
近年来,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途径,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灭菌产品代替了过去反复使用的吊桶、乳胶输液管、玻璃注射器等,但由于我国一次性灭菌产品市场不规范,大量的劣质产品和一些回收再利用的一次性灭菌产品充斥着市场,相关资料表明一次性灭菌产品不合格率达40.7%,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为防止劣质和回收再利用的一次性灭菌产品流入医院,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一次性灭菌产品引发的院内感染的发生,我院质检室自1999年  相似文献   

15.
供应室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毒灭菌质量的高低与院内交叉感染有密切联系,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临床应用的器械、物品,从回收、消毒清洗、打包、灭菌储存、发放等,每个环节必须遵循消除污染,严格灭菌及监测,防止交叉感染的原则.因此,加强对每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及有效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下鼻咽喉部疾病检查及活检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鼻咽喉镜及图文成像系统对612例患有鼻咽喉部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或活检.结果 612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通过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其中有63例患者进行了活检,经病理证实的病种有8种.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在鼻咽喉部疾病的检查和活检中具有安全、准确、便捷的优点,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86年3月~1986年10月,应用日本产的Olympus ENE 2型纤维鼻咽喉镜于临床,共检查102例,其中纤维喉镜76例,纤维鼻咽镜26例。现初步小结如下。一、临床应用 1.检查方法:采用仰卧位,肩垫薄枕,镜从鼻腔徐徐插入。我们认为此种体位病人舒适,检查时容易固定,示教、摄影亦较便利。检查前如下鼻甲肿大,先用2%麻黄素棉签收缩,继用1%地卡因喷雾鼻腔3次,即可检查鼻腔及鼻咽部;如需检查喉部,同时喷1%地卡因于咽喉3次,即可检查喉部。纤维鼻咽喉镜插入部分用0.05%洗必泰消毒后,用凉开水冲洗,拭干,将镜导光管接上冷光源,左手握操作部,右手持导像管,在  相似文献   

18.
姜华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56-57
目的:探讨口腔科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对口腔科存在的多种感染途经给予及时的预防、控制、管理及对口腔科科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等给予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结果:严格执行各种国家《规范》减少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经,降低院内感染。结论:加强口腔科的感染管理与控制对预防和减少口腔科院内感染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40-142
目的探讨麻醉喉镜消毒保存的最佳方式。方法将待消毒的麻醉喉镜随机分为两组,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组(A组)和低温等离子联合伽玛消毒湿巾组(B组),两组均采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A、B两组喉镜片均无菌生长,喉镜柄消毒保存合格率:B组为98.84%,A组为82.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联合伽玛消毒湿巾用于麻醉喉镜的消毒保存是较为理想且安全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及预防手术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腔镜器械提供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处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消毒供应科室处理腔镜器械使用常规技术灭菌(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同时选取此时间段内科室工作者39例,作为常规组,选择经此种灭菌方法处理的腔镜器械570件;2016年1月‐2016年11月科室全面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操作,同时选取39例科室工作者,作为研究组,选取腔镜器械581件。总结两组工作者机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结科室工作者对于护理管理制度评分,观察腔镜器械无菌合格率,对比两年度器械消毒用时及灭菌效果持续时间,总结两组发生器械导致院内感染情况。结果第一年度,腔镜器械灭菌失效率为9.65%,灭菌合格率为86.32%,器械损伤率为4.04%,第二年度,灭菌失效率为2.41%,合格率为95.87%,损伤率为1.72%,第二年度灭菌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年度腔镜消毒用时多于第二年度,但器械灭菌后有效时间低于第二年度。研究组工作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年度间,手术室患者因器械质量导致院内感染为16例(4.86%);第二年度,手术室患者发生器械导致院内感染率为2例(0.06%),第二年度感染率较低,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医护人员对于科室环节管理、质量监控、定期培训及规章制度改革等指标评分均较低,研究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科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方式处理腔镜器械,同时科室提供优质护理管理措施,第二年度科室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评分较高,且手术室因腔镜器械导致的院内感染几率较低,第二年度医护人员出现不良反应率较低,且科室腔镜经无菌处理后物品合格率较高,且消毒时间较短,无菌状态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