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诚  李轶琛  曹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1):1870-1873,1877
目的 研究男性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外周血谷氨酸受体亚单位-1(GluD1)、突触结合蛋白7(Syt7)、M2型瞬时受体电位(TRPM2)以及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男性BD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来我院健康男性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外周血GluD1、YKL-40、Syt7、TRPM2基因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IL-4、IL-6、IL-10以及TNF-α的水平,并对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基因GluD1和Syt7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TRPM2和YKL-4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IL-4以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L-6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luD1基因水平与IL-1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251,-0.200;均P<0.05),Syt7基因水平与IL-1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TRPM2基因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90,P<0.05),YKL-40基因水平与IL-1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187,0.220;均P<0.05).结论 GluD1、Syt7、TRPM2以及YKL-40基因在男性BD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且与不同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8、10与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血清标本中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表达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L-6、IL-8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15.213,P<0.01;t=12.231,P<0.01),脱敏治疗后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95,P<0.01;t =19.766,P<0.01);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t=7.446,P<0.01),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10.228,P<0.01);IL-6、IL-8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而二者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2,P<0.01).结论 IL-6、IL-8及IL-10与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相应的细胞因子或拮抗剂将可能成为候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检测试剂盒和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84例肺结核患者(4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38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6种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IL-2、IL-6、IL-10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且活动性结核组高于非活动性结核组(P<0.01或P<0.05)。血清IL-4与TNF-α水平肺结核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BA法能快速、灵敏、多参数批量同步定量检测血清中6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免疫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相较于正常人,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的血液细胞因子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RH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是从我院体检中心选取的健康体检人员,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7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的CD4+CD25+T占淋巴细胞比例(t=17.37,P0.01)、CD4+CD25+Foxp3+Treg占CD4+T比例(t=9.224,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GF-β1(t=9.036,P0.01)、IL-10(t=12.11,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NF-α(t=2.331,P=0.013)、IL-6(t=2.239,P0.01)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D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血液细胞因子如TGF-β1和IL-10也相应地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海南地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IL-4、IL-6、IL-8含量。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血清中IL-2(t=16.017,P=0.000)、IL-6(t=21.292,P=0.000)、IL-8(t=7.006,P=0.00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人群血清中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息息相关,IL-2、IL-6、IL-8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对照组为2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6水平。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80例有11例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13.75%。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1),IL-4、IL-6水平则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L-4与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1,P<0.01);IFN-γ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IFN-γ抗病毒作用减弱,IL-4、IL-6水平升高,不利于孕妇体内HBV清除,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IL-10)表达与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15例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亚临床排斥反应组)血清细胞因子,并与23例无排斥反应患者(无排斥反应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4个月肾移植患者血清IL-2、 IL-6、 IL-8、 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IL-6、 IL-8、 IL-10与正常照组和无排斥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亚临床排斥反应组干预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均达到正常值,其中IL-6、 IL-8、 IL-10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后IL-10与IL-6、 IL-8的动态检测,对于及早发现亚临床排斥反应和干预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CHB患者9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入组本研究,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CHB患者分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和TNF-α水平,并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除IL-10以外,IL-2、IL-4、IL-6、IL-8、GM-CSF、IFN-γ和TNF-α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活动组IL-2、IL-4、IL-8、GM-CS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2、IL-6、IL-8、GM-CSF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4、IL-8和IFN-γ水平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6、IL-8与ALT、AST、TBil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其余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HBV-DNA载量和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免疫清除期以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主,非活动期以抗炎和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因此,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细胞免疫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39例抑郁症患者血清IL-2、IL-6、I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总T3、T4、TSH。同时以3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历对照研究。结果抑郁症组血清IL-2、IL-6,T4浓度比对照组高,抑郁症组TSH浓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血清INF-α,T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IL-2,IL-6)升高,存在免疫激活。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免疫及内分泌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l、Th2、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IFN-γ、IL-6、IL-10水平.结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同时上调患者外周血中Th2、Treg的百分比,下调血浆IL-6和IL-10水平(P<0.05),而对Thl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产风险孕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正常足月产妇40例(正常足月产妇组),风险产妇(包括早产、产后大出血和多胎妊娠)60例(风险产妇组),入院后于产前空腹采集静脉血;选择非孕健康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统计分析各组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各组血清IL-1β和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产妇组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足月产妇组和对照组(P0.01)。风险产妇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但低于正常足月产妇组(P0.05)。风险产妇组与正常足月产妇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产前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对产妇风险评估有一定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HD)患者血清GH/IGF-1、IL-2、IL-4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其在免疫-内分泌平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终末期尿毒症行HD患者35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于清晨空腹采血,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L-2、IL-4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GH水平,多元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H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GF-1、IL-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GH、IL-4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相关分析表明HD患者血清GH与IGF-1(r=-0.38,P<0.05),GH与IL-4(r=-0.42,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IL-2无明显相关性;IGF-1与IL-2(r=0.45,P<0.01),IL-2与IL-4(r=0.53,P<0.01),IL-4与IGF-1(r=0.57,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D患者血清IL-2、IL-4水平变化与GH/IGF-1改变相关联,这种变化及其相互影响是免疫-内分泌平衡失调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IL-22、IL-33水平及临床意义。53例RA患者,分为RA-ILD组和单纯RA组,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研究。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分别检测血清IL-22、IL-3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性。1治疗前RA组及RA-ILD组两组患者年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及ESR、CRP、DAS28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前血清IL-22、IL-33在单纯RA组和RA-ILD组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RA-ILD组较单纯RA组显著增高(均P<0.01)。3RA-ILD患者血清IL-22、IL-33浓度水平与RF、CCP呈正相关(均P<0.05),但与ESR、CRP、DAS28无直线相关性(均P>0.05)。4RA-IL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2、IL-3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2、IL-33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同时在RA-IL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22、IL-33高表达可作为RA-ILD发病预测及疗效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Ghrelin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及IL-6表达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损害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慢性肝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Ghrelin、TNF-α、IL-1及IL-6表达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hrelin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B、C级)患者外周血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Ghrel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组外周血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hrelin表达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及IL-6呈正相关(慢性肝炎组r值分别为0.587、0.995、0.985,肝硬化组r值分别为0.730、0.966、0.979),而在NAFLD疾病组则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0、-0.873、-0.894).结论:Ghrelin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外周血高表达,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组外周血低表达,Ghrelin表达水平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患者TH 1/TH 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9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7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仪(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10)表达水平.结果 9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分别为:IFN-γ(34.26±33.4g)pg/ml、TNF-α(8.17±10.09)pg/ml、IL-2(3.74 4±1.72)pg/ml;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分别为:IL-10(6.28±8.56)pg/ml、IL-5(3.53±3.20)pg/ml、IL-4(6.22±7.13)pg/ml.除TNF-α表达水平降低外,其余5项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细胞因子IL-2与TH2细胞因子IL-4的比值明显下降(0.78±O.44),与健康体检组(1.09±0.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与疾病的进展相关,Ⅲ/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表达水平为(9.58±13.96)pg/ml,Ⅰ/Ⅱ期的表达水平为(4.77±3.50)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在大于60岁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他年龄段恶性淋巴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可作为评价淋巴瘤临床进展及预后指标.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h2型细胞因子受体(IL-4R、IL-6R、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R、IL-6R和IL-10R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L-6和IL-10水平.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Th2型细胞因子受体阳性表达率为100%.②PBMC中,IL-4R 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1组)为0.604±0.147,非活动期SLE患者(2组)为0.40±0.13,正常人(3组)为0.37±0.07;IL-6R mRNA表达水平1组为0.90±0.27,2组为0.52±0.11,3组为0.57±0.24;IL-10R mRNA表达水平1组为0.87±0.29,2组为0.72±0.21,3组为0.68±0.14.1组和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组和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组和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中IL-4、IL-6和IL-10水平1组显著高于2组和3组(P<0.05),2组显著高于3组(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4水平与PBMC上的IL-4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2和r=0.859,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与PBMC上的IL-6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7和r=0.615,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水平与PBMC上的IL-10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8和r=0.787,P<0.05).结论Th2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中Th2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疾病的活动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酒精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于4、8、12和16周末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IL-1β、IL-6、IL-10及TNF-α含量,应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应用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Toll样受体4 mRNA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病程进展,血清IL-1β、IL-6、IL-10、TNF-α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Toll样受体4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IL-10于4、8周时明显升高而于12周后逐渐下降;TLR4相对表达量与IL-1β、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致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表达失衡及Toll样受体4表达增强在酒精性肝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FN-γ、IL-10、IL-12及TRAIL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46名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IFN-γ、IL-10、IL-12及TRAIL的浓度。结果: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106.2±7.8)、(57.7±3.5)和(166.5±12.3);RA患者血清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56.3±7.4)、(35.1±12.7)和(69.5±8.3);正常对照血清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31.1±4.4)、(25.2±2.6)和(41.2±4.8);RA患者关节滑膜液IFN-γ高于其血清含量(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IL-10浓度和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疾病中IFN-γ和IL-12浓度明高于正常人,表明RA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分泌格局以Th1型为主,并且滑膜液比外周血更为典型。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TRAIL浓度增高,说明RA疾病过程中伴随有凋亡分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化疗药物对血液肿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TNF、IL-6和TGF-α在血液肿瘤性疾病化疗中的变化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血液肿瘤性疾病患者(92例)、正常健康人(30例)血清TNF、IL-6和TGF-α水平,对化疗前后、病情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血液肿瘤性疾病患者治疗前TNF、IL-6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缓解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急(AL)、慢性白血病(CM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α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组(除MDS外,P<0.01)。而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前TGF-α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AL、CML、NHL和MDS治疗缓解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治疗后比治疗前上升(P<0.01)。AL、CML和MDS恶化后血清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升至治疗前水平或更高。结论:检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者血清TNF、IL-6和TGF-α水平,有助于了解这类病人化疗后的病情变化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在腺病毒感染发病与发展中的致病作用及意义。方法采集临床住院患儿血清和咽拭子,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V-IgM及AdV核酸,两者结果均为阳性者入选AdV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蛋白分析技术(CBA)检测20例AdV感染者急性期、恢复期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IL-2、IL-4、IL-6、IL-10、TNF、IFN-γ及IL-17A。结果 AdV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IL-2、IL-4、IL-6、TNF、IL-17A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的IL-10、IFN-γ水平急性期显著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会引起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它们在血清中水平失衡,对发病及病情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