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2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9例。A组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g;B组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持续用药24 h;C组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持续用药72 h。观察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像恢复正常时间、降钙素原(PCT)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结果:A组、B组和C组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6.46%、3.80%和2.53%,A组与B组和C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像恢复正常时间、PCT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B组和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78.7±54.7)、(117.6±27.4)和(131.3±31.8)元,三组抗菌药物费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继续使用24 h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抗菌药物费用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头孢呋辛不同给药途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静脉给药组与口服给药组,每组48例;静脉给药组患者术前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口服给药组患者术前给予口服头孢呋辛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静脉给药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稍低于口服给药组,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影响,可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孢呋辛序贯疗法预防妇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果。方法:311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组(A组)155例:采用头孢呋辛0.75g~1.5g,iv gtt,bid,连用2d后改用头孢呋辛片剂500mg,po,bid,连用4~6d;对照组(B组)156例:采用头孢呋辛0.75g~1.5g,iv gtt,bid,连用5~7d,分别进行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两组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4.8%和96.8%,两组术后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B组。结论:两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P〉0.05),但序贯疗法与单纯静脉输注治疗相比,显著降低了总医疗费用,具有药物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林高  项小婵  李佳  林洁 《中国药房》2010,(16):1496-1498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291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A组(n=140)、B组(n=151),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B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并发症、体温、伤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莫永鑫  郑翔  胡毅  卢森 《中国药业》2012,21(3):76-77
目的 比较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195例,观察组于手术前0.5-1.0 h予头孢呋辛1.5~3.0 g.静脉滴注,手术时间超过3 h者增加抗生素1次,术后24 h内追加头孢呋辛1.5~3.0 g静脉滴注2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应用头孢呋辛1.5-3.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3~5 d.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病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79%和2.05%,与对照组的12.82%和2.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98±2.5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75±3.04)d(P<0.05).结论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择期进行剖宫产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3d血常规检测中WBC、N%、Hb三项指标及用药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9):1813-1815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不同时段给药对剖宫产产妇预防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A组产妇术前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感染,B组产妇术前后均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感染,C组产妇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感染,比较3组患者用药后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生理指标(最高体温、WBC计数、CRP)和切口愈合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用药后的最高体温、WBC计数和CRP测得值均低于C组(P<0.05),但切口愈合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术前30min和术前与术中给药优于术后给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814例按抗生素预防应用情况分为A组178例、B组596例、C组40例。A组术前0.5~1h静脉给药,术后静脉给药至24h停用;B组术前不给药,术后静脉给药3d;C组未使用抗生素。观察不同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方案与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组感染并发率为2.2%,B组为1.5%,C组为2.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3h)术后并发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6,(6):1369-1371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不同给药途径对预防患者胆囊微创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行胆囊微创术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前30 min和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前和术后第2天、术后第4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切口感染和术后发热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第4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为2.38%相同(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7.14%略低对照组为9.52%),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微创术后延长预防用药时间对控制感染无明显作用,术前30 min给予患者头孢呋辛静脉滴注即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和术后发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A组于术中取胆汁细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胆囊切除手术前30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商品名:达力欣)1.5g,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3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中静脉滴注0.5%甲硝唑100ml,术后联合使用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4d。B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每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其术后1个月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3.00%),分别为戳孔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B组发生感染的并发症12例(12.00%),分别为戳孔8例,肺部感染4例,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4):892-894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胃肠及痔疮手术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胃肠及痔疮手术治疗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头孢唑林组(n=45)和头孢呋辛组(n=45);头孢唑林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治疗,头孢呋辛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头孢唑林组患者用药后术前、术后2 d、术后5 d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测得值与头孢呋辛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头孢呋辛组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与头孢呋辛组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及痔疮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采用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术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B组术前、术后不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腹腔冲洗、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腹腔冲洗、术后感染发生率6.7%和5.0%低于B组的20.0%和21.7%(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2):415-416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不同时间给药对产妇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剖宫产产妇174例,将其分为A组和B两组,每组87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A组产妇用药时间为术前0.5 h或结扎脐带后或术后24 h内给药,B组产妇用药时间为术后大于24 h给药,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平均体温和术后1周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值。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以及脂肪液化与伤口裂开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体温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妇术后1周内的WBC值正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产妇的WBC值>10×109/L比例、平均WBC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头孢呋辛术前0.5 h和术后24 h内给药预防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优于术后大于24 h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17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85例)剖宫产术前、术后用头孢呋辛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B组(85例)剖宫产术后持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对比2组的临床情况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2组的发热率、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平均退热时间、头孢呋辛钠的平均用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针单方静脉注射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明显缩短术后退热时间,同时大大减少抗生素用药量。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6):1224-1225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婴产妇12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产妇则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用药后术前、术后2 d和术后4 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红蛋白(Hb)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用药后体温升高的发热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采用头孢唑林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优于头孢呋辛。  相似文献   

16.
曾慧 《抗感染药学》2019,16(9):1587-1589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胃肠手术的患者83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2例和B组41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B组患者术后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值(WBC)、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比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WBC、NEUT百分比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d的WBC、NEUT百分比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3 d的WBC、NEUT百分比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130例择期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给予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给予甲硝唑1.0g静脉滴注,距术前用药6h再用等量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1次,以后不再应用任何抗生素。对照组术前不给药,术后常规给予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观察2组术后平均体温、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给予抗生素1~2次,能有效预防感染,减轻产妇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姜学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56-25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胆道手术切口感染运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胆道手术治疗的3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感染治疗4d或以上择期手术,且治疗组于术前30min加用1剂头孢呋辛2g.ivd抗感染,对照组不加用。术后比较两组切口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治疗组5例切口发生感染(3.12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7.6±1.2)d,对照组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7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7.7±1.1)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手术患者于术前采用抗生素治疗4d以上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而不再需要术前30min采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我院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行妇产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后均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组(A组)与仅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组(B组),每组各100例。每组均有剖宫产术、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以及子宫切除术3个亚组。术后测量患者体温,观察与记录最高体温、退热时间、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各亚组在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后均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更有利于控制患者体温,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术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硬化剂治疗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某院2019年3月至8月行内镜硬化剂治疗且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遵照相关指导原则,实验组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1.5 g头孢呋辛,以后每8 h静脉滴注0.75 g头孢呋辛,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对照组于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舒巴坦3 g,q 12 h,疗程3 d。分析两组患者体温及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患者体温、WBC、NEUT、NEUT%及PC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变化趋势相同(P>0.05)。仅术后24 h CRP及内毒素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术前应用头孢呋辛在预防内镜硬化剂治疗术后感染方面是有效且可行的,但最终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