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5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非超声乳化组52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超声乳化组术后1d、7d、15d、30d末视力恢复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P<0.05;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17.1±2.5)mmHg明显低于非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21.5±2.6)mmHg,P<0.01;超声乳化组最佳矫正视力≥0.3共50例(51眼)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43例(44眼),P<0.01。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和控制眼压,在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84例302眼,分别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142例147眼)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42例155眼)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及1周超乳组裸眼视力≥0.5者显著多于非超乳组(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可靠,手术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某院和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6h、12h及24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48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瞳孔变化、前房积血、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区别,但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眼压浮动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双通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白内障患者(138只眼)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69例应用美国优视860UV折叠人工晶状体,对照组69例应用法国柯尼尔NEWSIX硬性人工晶状体。临床统计研究两组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的矫正视力和眼压等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压与术后1个月眼压、术前预期屈光度数与术后1个月实际屈光度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在白内障摘除中的应用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对照组采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视力恢复>0.5者15例,>0.2~0.5者14例,≤0.2者1例。1例低视力者为黄斑变性患者;较治疗前比,两组视力>0.5者均明显增多(χ2=43.58、33.98,均P<0.01),视力≤0.2者均明显减少(χ2=63.58、42.44,均P<0.01)。两组手术患者术后1周视力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是治疗白内障的可靠有效方法,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治疗,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为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签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分为2组,对患者实施按照切口差异,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比研究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70岁患者的视力值改善情况明显好于>70岁的患者,观察组的视力值(1.04±0.25)显著优于对照组(0.78±0.2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ā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的眼压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散光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对散光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3例(30眼)采用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37例(42眼)采用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可建议其行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手术,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式均可行;但双切口术式更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120例无糖尿病、年龄70~91岁、IV~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组,所有患者均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周、1月的视力.结果:两种方法手术均在25min内完成、术后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Phaco-GSL)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Phaco-TBX)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同一手术医师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51眼)中的23眼行Phaco-GSL术(以下称Phaco-GSL组),另28眼行Phaco-TBX术(以下称Phaco-TBX组)。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通过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前房角、术前与术后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房角:Phaco-GSL组手术后房角开放180°明显优于Phaco-TBX组;②眼压:术后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正常者Phaco-TBX组优于Phaco-GSL组;③视力:术后3月复查视力,2组患者视力除5眼无明显变化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④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Phaco-GSL组明显低于Phaco-TBX组。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Phaco-TBX组在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优于Phaco-GSL组;Phaco-GSL组在房角形态变化方面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Phaco-TBX组。而两组在术后视力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在安全性上Phaco-GSL组较好,在有效性上Phaco-TBX组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1月在该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且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仅出现角膜水肿3例(3眼),未经过特殊治疗均自行消失。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可有效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龄白内障患者选择性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例(130眼)75~94岁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术中晶状体核的硬度情况,78眼行超声乳化术,4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3眼行囊外摘除术,并对前两种手术方法病例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结果前两种手术方法的病例在术后第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高龄白内障行选择性超声乳化吸除术更安全、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d患侧裸眼视力>0.5比例为81.40%,对照组术后1d患侧裸眼视力>0.5比例为90.70%,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1周和1月患侧裸眼视力>0.5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治疗,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费用低,有利于在基层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10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变化,术后患者的视力逐渐好转;患者术后30 d、90 d的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 d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8眼,前房闪辉7眼,均在1周内消退,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散光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5):214-21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白内障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28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1)。超声乳化组在术后1周视力高于小切口组(P0.01),但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视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疗效相似,但具有操作更简单,设备要求简单,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钟文金  李梅 《贵州医药》2023,(1):100-101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术,n=28)和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n=5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前房深度、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方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降低,扩大其前房深度,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216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治疗术式分组,A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B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d,7d,30d的视力、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A组患者裸眼视力改善(>0.5)较B组患者更明显(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术后7d、30d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改善(>0.5)差异不明显,不具有可比性。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均有明显好转,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共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15例(10.00%),对照组共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16例(10.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不需特殊器械、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12h、24h、48h时的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视力提升程度≥0-2者有28例,总有效率为93_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