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一汽厂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相关对比分析.方法 对心肺复苏的8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心肺复苏为863例,其中院前急救443例,院内急救420例,院前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97%(22/443)和4.06%(18/443),院内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2.14%(93/420)和19.29%(81/420),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肺复苏术前呼吸心跳停止到开始抢救时间为(14.15±6.57)min,院前和院内急救时间分别为(18.01±5.81)min和(10.26±4.62)min(P<0.01);院前和院内急救资料均显示,心肺复苏术前心电图表现与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以室颤最佳,无脉电活动次之,心室静止最差(P<0.01).结论 院内急救心肺复苏较院前急救患者生存率高,应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出诊病人的病种构成和急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情况。结果325例患者中,317例经院前急救处理,病情稳定或缓解,安全转运至院内,占97.54%。结论院前急救疾病种类多,抢救及时,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大部分,目前院前急救主要以120急救系统为主,而院内急救则以各个医院急诊科为主,有的地区急救120与当地医院急诊科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求两大部分,目前院前急救主要以120急救系统为主,而院内急救则以各个医院急诊科为主,有的地区急救120与当地医院诊科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438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中宪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Z):129-129,164
目的:分析3年来院前急救病例,了解本市院前急救病例的疾病病种分类和危重、死亡病例的病种构成,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5月~2006年4月院前急救病例4386例,分析院前急救病例病种构成。结果:院前急救病种前4位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危重、死亡病例前4位病种仍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结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急救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缩短呼救至到达急救现场间期.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当前全市120院前急救与我院院内急救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院内急救队伍中成员的个人水平、工龄,以及120院前急救与我院院内急救的衔接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院内急救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1岁,平均工龄为8年,院内急救人员具有较高水准,但是当前我市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中存在病例"断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结论:当前我市在120院前急救和我院院内急救的衔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康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对120院前急救和我院院内急救进行优化和建设,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为患者的有效治疗和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隐患,寻求最佳应对措施,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1677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和效果。结果:本组病例经及时抢救护理.尤其是及时消除院前急救护理巾的隐患,为院内急救赢得了时间,纠纷发生率为0,患者满意率达99.5%。结论:及时发现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诸多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或社绝医疗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8.
影响院前救护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对进入医院以前的急、危、重病人进行医疗急救,并安全转送到医院,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因此,院前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本文分别就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分析了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9.
22起重特大车祸院前院内紧急救援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急救中心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曾出车接收22起重特大车祸伤员,均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病房或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三者的互相配合、相互依从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命链。各个链接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应急系统的启动、院前急救的伤员分检、病情评估、现场急救处理、伤员转运,院内急救中伤员病情进一步评估和判断、抢救(尤其多发伤的抢救)、伤员分流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关键。同时救援中医疗纠纷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淑文  孙静 《吉林医学》2013,34(19):3765-3766
目的:分析和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15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107例经院前急救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脱水降颅压等初步处理后送往石景山医院急诊科就诊,43例自行来院(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7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预后良好率37.4%,植物生存率9.3%,死亡率5.6%;而其余43例患者预后良好率11.6%,植物生存率32.6%,死亡率23.2%。院前急救在争取院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和效果。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大大降低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处理后,病情已得到了显著改善,显效45例(70.3%),有效18例(28.1%),无效1例(1.6%),且均能够顺利送往医院实施常规治疗。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可获得良好疗效,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这对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院前急救的现状。方法 :收集陕西省西铜、西渭、西宝三条高速公路 1994~ 1999年间 1168起交通事故 ,1691伤亡人员院前急救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院前死亡率为 69.5 % ,事故发生后路政人员到达现场时间 <3 0分钟者占 48.7% ( 5 68 1168) ,临床反应时间 <1小时者占 5 5 .7% ( 798 14 3 3 ) ,救护车转运伤员仅占 15 .7% ( 2 2 5 14 3 3 ) ,伤员送达救治医院等级是合理的 ,市级医院占45 .8% ( 65 7 14 3 3 )。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较高的死亡率主要与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治疗在口服农药中毒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83例经院前急救治疗的口服农药中毒病人的服毒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与17例未经院前急救治疗的病人作比较。结果:院前急救治疗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非经院前急救治疗的病人,抢救成功率均高于未经院前急救治疗的病人。结论:经院前急救干预治疗的病人由于提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使病人住院费用降低,抢救成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急救医疗现状和水平,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急救死亡的关系,检查发现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急救医疗服务水平和政府制定急救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研究2002年度全市急救死亡病例。结果 调查急救死亡病历3151份,男性2278例、女性873例;创伤占总死亡率的64%;院前急救死亡1122例。其中6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病人已经死亡,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2.2min,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5.6min;院内急救死亡2029例,院内急救气管插管率为7.8%,手术率为9.2%。输血率为4.5‰平均在急诊科抢救时间为3.5h。结论 深圳将按照国际化标准进一步建全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努力创建具有深圳特色的急救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及效果.结果:本组66例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经护理程序的应用,现场死亡5例(死亡率7.5%),61例得以安全转送.结论:护理程序在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伤员进行准确的检诊分类,快速有效的解除对伤员生命的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中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和死亡率的差异性。方法将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实施院前急救的3934例伤(病)员中死亡的202例伤(病)员,根据致死原因分组,因外力损伤经院前急救无效死亡的分入创伤因素致死组,因疾病经院前急救无效死亡分入非创伤因素致死组。将创伤因素致死组和非创伤因素致死组死亡的人数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观察院前急救中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创伤因素致死组,急救2657例,死亡89例,死亡率3.35%;非创伤因素致死组,急救1277例,死亡113例,死亡率8.85%;两组在院前急救中的死亡人数,经χ2检验,死亡率经U检验,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在急救半径内,非创伤性因素致人死亡数量、死亡率明显高于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死亡率。结论应重点加强非创伤性急症院前急救技能和心肺复苏的培训工作,提升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8.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人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病人,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心率者11例(52.5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g.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救治网络(EMSS)体系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奠定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39-40
目的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诊治经验,为临床急救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入选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120急救中心均行院前急救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院前急救。由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设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到达医院后需要住院治疗率5.0%,死亡率1.7%,出现迟发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征宇  邓平  吴瑞霞 《中外医疗》2012,31(18):42-4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急救时间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入院前急救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00%,采用人院后急救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59.09%,比较差异显著(P〈O.01),具有统计学意义,人院前急救组治疗效果优于人院后急救组。结论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人院前进行急救.可以省去患者运送至医院所消耗的时间,能为患者争取得更多的治疗时机和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