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评估2016年4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 采用专家会商法, 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 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预计4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3月将有所增加。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 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或小规模聚集性病例的可能, 应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近期流感活动仍将处于高水平, 但随着气温升高, 暴发疫情数量会逐步回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仍将呈散发态势, 不排除继续出现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例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 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陆续增多。我国持续存在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的输入风险, 但输入后导致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6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 较3月将有所增加;需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2023年全球霍乱疫情呈现影响范围广、发病数量高的特点,在当前出入境人数稳步上升的情况下,评估霍乱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以及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霍乱疫情监测数据、疫情传播影响因素和既往病例输入我国的情况等资料,定性评估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以及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结果 经评估认为,霍乱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为中风险,输入后可能引起本土聚集性疫情。结论 为防范霍乱疫情输入风险,口岸需加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和卫生监督,开展国际旅行者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2017年3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3月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春节长假后特别是元宵节后各地活禽交易逐步恢复和重新活跃,在2017年疫情分布范围广、病毒污染面广且严重的情况下,预计近期人感染H7N9报告病例数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后期发展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黄热病及寨卡病毒病等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近期因输入病例引发本地蚊媒传播的风险极低。结论 预计2017年3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月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病、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病等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2017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5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继续呈上升态势,可能达到全年最高峰。4月下旬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并未出现进一步下降,预计5月仍可能维持较高水平。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加。随着气温升高,我国周边国家蚊媒传染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我国出现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输入性病例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南方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或小规模聚集性病例的可能,但出现较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可能性低。要继续注意黄热病等疾病输入的可能性。结论 预计全国2017年5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4月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及食物中毒等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对我国的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官网通报和相关文献,依据猴痘疾病特征和全球疫情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 猴痘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很大,存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本地传播可能,但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针对我国面临的猴痘输入风险,在加强入境人员检疫的同时,要加强对入境人员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降低本地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2016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8月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全年较低水平。近期我国的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输入可能性较年初有所下降,但蚊媒条件更加适宜,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逐渐升高;而登革热已开始在南方部分省份发生本地传播,进一步流行的风险加大。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容易出现暴发疫情。有毒野生菌、集体聚餐(如升学宴、农村喜丧宴)等导致的食物中毒风险较高。高温中暑事件将会持续高发。另外,8月份全国降水仍然较多,需要关注极端气象条件导致的洪涝灾害相关公共卫生风险。结论 2016年8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达到全年的最低水平,但仍需重点关注伊蚊媒介传染病(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洪涝灾害,一般关注感染性腹泻病、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2016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进一步增多。结论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全国6月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基本持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17年4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预计4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4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强度预计进一步降低,但仍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且不排除出现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加。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仍将持续发生,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南方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或小规模聚集性病例的可能,但出现较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可能性低。结论 2017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21,36(4):392-395
正12019年疫情回顾2019年,全球黄热病病毒传播范围扩大,经常在流动性强、黄热病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出现。巴西、尼日利亚和乌干达发生了暴发疫情,非洲(马里)和美洲(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也确诊了更多病例,显示了黄热病通过森林传播和向易感人群蔓延的持续风险。虽然以前报告过传播的地区仍然存在较高风险,但是黄热病病毒传播的动态难以预测。例如,最近巴西南部黄热病传播类似于20世纪40年代的疫情传播模式。同样,黄热病也曾转移传播到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在病毒呈地方性流行传播的森林环境中,未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017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9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较8月有所上升,主要与学校开学后常见传染病事件逐渐增加有关。国内多地暴发本地传播的登革热疫情,随着人员流动,有媒介伊蚊分布的省份本地传播风险也将上升;而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继续出现散发病例。9月仍然是食物中毒高发期,且毒蘑菇中毒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的季节性流感仍处于高位,北方地区流感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学校开学,暴发疫情将增多。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的可能,但大规模传播的风险极低。2017年夏季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有所升高,但目前疫情已经处于下降趋势。结论 预计2017年9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上升;需特别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一般关注食物中毒、季节性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了解乙脑疫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16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5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继续呈上升态势,可能达到全年最高峰。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进入高峰,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逐渐上升。结论 2016年5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达到全年的最高峰;需重点关注伊蚊媒介传染病(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和手足口病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2016年10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0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9月相当。登革热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部分南方重点省份将继续发生本地疫情。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加大,输入后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加。黄热病输入风险较前期有所下降。同时,需继续关注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动态和输入风险。近期我国内地仍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病毒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仍较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结论 2016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与9月相当;需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以及人感染禽流感、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16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同时,需继续关注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动态和输入风险。各地应密切关注灾害可能导致的次生、衍生公共卫生风险。此外,高温中暑、食物中毒事件也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6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气象及自然灾害、高温中暑、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17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为主。预计6月仍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发病强度仍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不排除出现该亚型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2017年6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5月有所下降;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及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020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2020年9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经济活动恢复,预计2020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有上升,可能会接近往年同期平均水平。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持续蔓延,我国境内自2020年8月29日以来全部恢复低风险水平。 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及其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目前采取积极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一旦发现本地疫情则采取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措施;在做好合法入境人员管理、加强输入冷冻品监测和非法入境人员管理的情况下,我国能够继续做到有效发现和及时控制再次发生的本地疫情。 10月还需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结论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6.
谢佳燕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824-827,832
<正>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均属于伊蚊传播类疾病。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能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等多种传染病。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1-3],现在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增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4-5],2016年美洲寨卡病毒病流行且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6],2016年我国出现黄热病病例输入性病例[7]。2017年,在印度和越南出现登革热流行[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2017年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2017年1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6年12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事件为主。近期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不排除出现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将持续发生,且诺如病毒仍将为主要致病原。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后在南方蚊媒条件适宜的地区仍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但导致大规模本地传播的风险极低。中东呼吸综合征从沙特等中东国家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导致大规模疫情的风险低。因燃煤取暖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正处于高发时段。结论 2017年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少的月份之一;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17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会继续上升,农村聚餐、升学宴等食物污染或者食物变质导致中毒事件将增多,而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洪涝灾区灾后发生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8月为高温中暑高发月份,当有持续高温潮湿天气出现时,易出现中暑病例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8月全国总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7月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洪涝、台风和高温热浪等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17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7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6月下降,主要与学校放假、传染病暴发事件下降有关。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继续上升。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且毒蘑菇中毒往往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死因。洪涝灾区灾后发生的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7月将继续下降,但仍可能发现散发病例。7月持续高温潮湿天气,中暑病例易出现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相对较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霍乱和高温中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2016年1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2月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疫情将逐渐上升;流行性感冒发病水平将继续上升;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后在南方蚊媒条件适宜的地区仍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将持续发生,且诺如病毒仍将为主要致病原。结论 预计全国2016年12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11月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寨卡病毒病和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