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理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策略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有机结合。根据Brunnstrom理论,在弛缓阶段用针刺诱发肌肉张力,痉挛阶段针刺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以平衡阴阳,分离运动阶段将针刺重点转移到局部,后遗症阶段用多种针灸适宜技术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2.
阳初玉  徐薇  黎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16-1517
中风后的痉挛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痉挛是由于肌张力过高所致,它不孤立地存在于某一肌群,而是全屈或全伸协同运动的一部分,严重的痉挛不仅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度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不利于偏瘫肢体分离运动的形成,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中风后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痉挛不仅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影响个人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延缓康复进程,使  相似文献   

3.
1 偏瘫痉挛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重点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它是中枢性瘫痪时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的一部分,在痉挛期最重。目前,康复医学临床根据病程长短,将及卒中后偏瘫的治疗分为急性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4期。偏瘫痉挛期是指发病后2~4周之间,它标志着中枢性偏瘫后,脊髓的“休克期”已过去,脊髓低级中枢恢复了对运动能力的控制,但大脑病变使皮层高级中枢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及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尚未恢复,从而出现一系列脊髓水平的较低级的原始的反射活动。主要表现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肌张…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常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有资料表明脑卒中1年后痉挛发病率可高达38%,缓慢被动牵拉肱二肌可使肘关节伸展角度明显改善,并可达到缓解上肢痉挛的目的。痉挛主要是肌张力异常升高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不是局部被动运动阻力增大的表现状态,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肌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脑卒中急性期肌张力低,针灸治疗时多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选穴治疗,恢复期后出现患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阴阳失调的特点,治疗应调和阴阳并适当结合电针以缓解痉挛。肌电图在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状态时,可用于实时评价患者受损神经肌肉功能的状况,并可观察治疗前后的进步情况。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可更好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肌电图可客观评价痉挛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针刺能促进骨骼肌功能的恢复。针刺对瘫痪性疾患如面瘫、脊髓灰质炎、中风有效。不过,因双盲法对照研究不能有效地进行,加之骨骼肌瘫痪的并发症之一——痉挛,又为多种原因所引起,因而这一看法的问题在于不能把疾病的自然恢复和针刺疗效区别开来。而一般疗法,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对缓解痉挛效果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得到良好有效的针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措施,本院进行了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探究性实验。方法于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计划,于治疗组实施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SFMA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应用经络针灸疗法可大大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可明显缓解患者肌肉痉挛,加速恢复正常肌张力。  相似文献   

8.
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近年针刺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体针治疗1·1按痉挛优势劣势侧选穴位针刺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Brunnstrom提出了偏瘫六阶段恢复过程,依肢体痉挛异常运动模式,分出痉挛优势肌和痉挛拮抗肌,按照抑制痉挛肌原则选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1·1痉挛拮抗肌取穴肖淑杰等[1]采用拮…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常出现肢体偏瘫,其肢体功能恢复包括软瘫期、痉挛期、分离期和恢复期,90%以上患者都会进入痉挛期,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痉挛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因此抗痉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推拿结合Boath技术治疗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刺结合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腹直肌、腹外斜肌联合替代股四头肌治疗脊髓灰质后遗股四头肌、guo绳肌瘫痪41例,结果优27例,良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达83%。认为对肌四头肌、guo绳肌瘫痪患者采用腹直肌、腹外斜肌联合替代肌四头肌,可重建屈髋伸膝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 截瘫是由于脊髓病变或外伤而引起的脊髓受压或脊髓损伤所发生的病症,颈椎脊髓受压或损伤则上下肢发生瘫痪,胸椎脊髓受压或损伤则下肢发生瘫痪。上下肢无论是完全瘫痪或者是不完全瘫痪在病变发展过程中,手和脚的功能必然发生障碍。截瘫有痉挛性和迟缓性之分,痉挛性截瘫时手指处于屈曲状态,足和足趾则处于庶屈下垂状态,迟缓性截瘫则手指处于伸直状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病、高发病,且致残率高,早期药物甚至手术治疗可及时挽救生命,但对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方面研究仍有诸多不足.针灸在改善中风后弛缓性瘫痪肢体运功功能障碍方面取得明显疗效,且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但临床上具体针刺方法较多,无统一操作规范和疗效评定标准,且不同方法间存在一定疗效差异,现对针灸改善中风后弛缓性瘫痪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展开综述,望对今后治疗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痉挛瘫痪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章薇  刘伍立 《中国医刊》1999,34(3):52-53
痉挛瘫痪是指瘫痪患者肢体呈现痉挛强直状态,此类病人如果肌张力过高,甚至持续呈现痉挛状态,就会阻碍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使康复进程流于失败。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刺阳陵泉为主穴,系统地观察了52例痉挛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腹直肌、腹外斜肌联合替代股四头肌治疗脊髓灰质后遗股四头肌、绳肌瘫痪 41例 ,结果优 2 7例 ,良 7例 ,中 3例 ,可 2例 ,差 2例 ,优良率达 83%。认为对肌四头肌、绳肌瘫痪患者采用腹直肌、腹外斜肌联合替代肌四头肌 ,可重建屈髋伸膝功能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的最常见的类型。肌张力增高为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主要特征,可以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同时也是影响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的关键问题。王雪峰教授认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属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证属肝强脾弱证,治疗当"抑木扶土",采用输合配穴针刺疗法,多选用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的输合穴,以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肘膝以下异常姿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卒中后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形式之一,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群及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强。痉挛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故PSS的治疗尤为重要。PS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法牵伸、神经阻滞疗法等,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没有统一最优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磁刺激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当中。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按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应用于中枢及应用于外周。应用于中枢时,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又分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高频rTMS以及模式化TMS。研究大多采用1 Hz-rTM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少量研究应用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iTB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10 Hz-rTM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高频rTMS或iTB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提高皮层兴奋性,加强上位中枢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肌梭敏感性,改善痉挛症状。而低频rTMS作用于非受累侧大脑半球,降低非受累侧半球的兴奋性,减少非受累侧皮层对受累侧皮层的抑制作用,恢复双侧半球间的平衡,间接加强受累侧半球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应用于外周目前的研究基本采用高频rTMS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踝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00例中风后踝关节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针刀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和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在踝关节最大背伸、跖屈角度及踝关节屈伸ROM较治疗前均增大(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均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刀结合Bobath技术对中风后踝关节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住院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巴氯芬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关节活动度(RO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收肌群、屈膝肌群、踝背屈肌群的MAS、CSI较前降低,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屈髋、屈膝、踝背屈ROM明显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综合康复能有效的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后的肌痉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结果经简化Fugl-M eyer运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ADL日常能力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能明显地抑制痉挛,有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