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估2021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上升。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人间鼠疫疫情进入高发季节,疫源地人感染风险仍存在,不排除远距离疫情传播的可能。 仍可能出现人感染禽流感或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散发病例,但发生大规模扩散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炭疽处于高发期,仍有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手足口病将进入秋季流行期,流行强度将升高,尤其南方省份病例数将增加。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炭疽和手足口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21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6日宁夏COVID-19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病例分布、人群特征、基因测序结果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宁夏2021年10月聚集性疫情共确诊COVID-19病例 44例,本轮疫情有2个独立的传播链,平均代间距约4 d,潜伏期中位数为5.3 d(1.1~8.0 d),最多已传代至3代;获得43例COVID-19病例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本起疫情是由VOC/Delta变异株(B.1.617.2进化分支)感染,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43例病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基因组序列存在45~50个核苷酸突变位点;SARS-CoV-2 刺突(S)蛋白存在1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  结论  Delta毒株导致的疫情呈现出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传播能力强的特点,境外输入的 SARS-CoV-2 变异株存在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需持续对境外输入的 SARS-CoV-2毒株进行分子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疟疾全球流行状况以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口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0 — 2019年全球疟疾和2017 — 2019年我国输入性疟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全球疟疾流行态势和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从全球疟疾风险分布和疟疾流行情况看,非洲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疟疾报告病例数占全球报告病例数均在90%以上。 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感染主要来源地为非洲,占87.81%,且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非洲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重点区域。 我国大陆消除疟疾本土病例后,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严重挑战。 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加强口岸查验、联防联控、重点人群干预和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输入性疟疾病例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2021年8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7月类似或略有下降。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本土传播疫情有望较快得到控制;未来面临的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根据2021年以来的发病情况以及既往疾病流行规律提示,不排除散发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风险。 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要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  结论  特别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般关注人感染禽流感以及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22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6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5月略有下降,仍以传染病事件为主。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呈稳定下降态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且有新增疫情省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将持续上升,报告病例数可能达到自该病发现以来历史新高,病例以散发为主,医护人员和/或患者家属需警惕续发感染的风险。 食物中毒事件处于高发期,毒蘑菇中毒造成死亡的风险将上升。 猴痘在全球传播风险为中等,需关注经入境人员输入疫情及其续发风险。  结论   对新冠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食物中毒、猴痘予以一般关注 。   相似文献   

6.
孟玲  涂文校  宋洋  向妮娟  施国庆 《疾病监测》2020,35(12):1065-1067
  目的  评估2020年12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11月有所上升。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持续蔓延,我国境内发生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2022年5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4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35.72%,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41.85%。 相较于4月,5月非洲区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高达111.80%,美洲区(北)和美洲区(南)略有升高,其他各区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为东南亚区;新增死亡病例除非州区增长114.70%外,各区新增死亡病例均下降,降幅在12.50%~64.60%之间,降幅最大的为东南亚区。  结论  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5月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非洲区疫情整体加重,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均有大幅升高,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20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0年11月相比,12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13.33%,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长了25.14%,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非洲区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较上个月增长最快,均为130.10%,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快速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呈缩短趋势,对2020年12月全球整体疫情高位波动贡献最大的为欧洲区与美洲(北)区。 俄罗斯和阿富汗12月呈高位波动态势,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COVID-19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与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2021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1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降低了3.39%,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长了15.80%,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非洲区死亡病例增长123.30%,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快速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呈缩短趋势。 欧洲区、美洲(北)区每日新增及死亡病例仍占主导地位。 俄罗斯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COVID-19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021年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2021年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2021年1月有所下降,可能比2020年2月明显下降。 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将呈现高水平流行态势,我国继续面临本土传播疫情在境内扩散以及境外输入疫情导致本土传播的双重风险。 在各地保持良好的监测和反应能力,按照国家前期部署做好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我国疫情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月仍处于该事件的高发季节,但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较1月可能会出现回落。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一般关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22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与2022年8月相近,仍以传染病事件为主。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受近期 BA.5输入及本土续发疫情影响,存在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及疫情外溢到其他地区的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各地要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关注猴痘经入境人员输入疫情及其续发风险。  结论  特别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猴痘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与航空器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探讨病例感染来源。  方法  以广州市某入境航班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以现场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航班累计报告的病例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该航班共有乘客211人,机组人员14人,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为乘客,发病率为14.69%(31/211),其中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0例。 病例以GC公司员工为主23例(74.19%)。 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和外国人接触频率高、与感染者同住是本次疫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频率高的人员感染风险是接触频率低或不接触人员的6倍左右,与感染者同住人员的感染风险是不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11倍左右[risk ratio(RR)=11.500,95% 置信区间(95%CI)为1.835~72.069]。  结论   在本次事件中,报告病例在境外国家感染后通过乘同一航班输入我国广州市的可能性高,因共同暴露于同一航班而感染的可能性低,但在乘坐航空器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以有效降低因航空器共同暴露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22年8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2022年8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与7月相近,仍以传染病事件为主。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受近期BA.5输入及本土续发疫情影响,存在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及疫情外溢到其他地区的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各地要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预计8月霍乱感染风险增加,存在后续出现散发及局部地区聚集疫情风险。猴痘在全球传播风险为中等,需关注经入境人员输入疫情及其续发风险。 多国报告儿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疫情,需要跟踪相关监测信息和研究进展。  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霍乱、猴痘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21年6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相较2021年5月,6月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40.65%,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25.37%。 非洲区6月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大幅上升,增长趋势较5月明显加快,应重点关注。 哥伦比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南非、伊朗月新增确诊增长率超过20%,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 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蒙古、塔吉克斯坦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6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好转,除非洲区外,其他各区6月新增确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美洲区(北)、欧洲区、东南亚区、东地中海区月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均有明显下降。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区域和国家要持续进行监测,关注其疫情和防控政策变化,并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系统综述方法,基于基本传染数(R0)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2009年 H1N1流感大流行的传播能力。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BioRxiv和MedRxiv数据库,2名审查员对COVID-19和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的R0相关研究进行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和计算,并对提取的2次疫情的R0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比较。  结果  共纳入163篇文献(包括54篇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相关文章和109篇COVID-19相关文章)。 COVID-19在世界流行的R0中位数为2.860(四分位数范围IQR: 2.350~3.546),高于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的R0中位数(1.508,IQR: 1.336~1.836)。 中国COVID-19的R0中位数为2.930(IQR: 2.215~3.453),施行严格交通管制前COVID-19的R0中位数为3.430(IQR: 2.500~4.710),高于之后的2.500(IQR: 1.673~3.030)。  结论  COVID-19的传播能力强于2009年甲型H1N1流感。 中国采取严格交通管制措施后,能够减缓COVID-19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22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10月相比,全球11月新增确诊病例上升了1.6%,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1.6%。 除欧洲区和东地中海区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分别下降41.4%和34.1%,其余各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增幅在19.6%~122.2%之间;新增死亡病例除东南亚区和西太平洋区分别上升171.8%和17.5%,其余各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2.4%~27.3%之间。 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希腊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新增确诊病例11月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美洲区(南)、非洲区和西太平洋区疫情加重,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次COVID-19暴发疫情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病例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7月22日至8月5日,大连市累计报告COVID-19疫情相关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18例,病例年龄为1月龄至73岁,其中男性58例,女性60例。 确诊病例92例,首例病例的发病时间为7月9日,末例病例的发病时间为8月5日,某食品公司病例发病时间早于该公司以外的病例。 81.36%的病例来源于以某食品公司及大连湾街道为核心的高风险地区,95.76%的病例通过密切接触者排查和社区筛查发现。  结论  此次COVID-19疫情是与冷链海鲜产品加工相关的聚集性暴发疫情,因为控制及时有效未发生广泛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21年7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7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6月下降。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霍乱处于高发季节,仍会出现散发病例,不排除出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可能。 高温中暑处于高发月份。 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要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霍乱、高温中暑和自然灾害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21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上升。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诺如病毒肠炎疫情可能会明显上升,发生场所仍将以学校为主。 食物中毒依然处于高发月份,且国庆假期为旅游、 聚餐高峰,预计报告事件数及中毒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秋冬季节,误采误食有毒植物造成中毒事件的风险增高。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诺如病毒肠炎和食物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2021年1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11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将较10月上升。 我国境内发生新冠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11月进入冬季采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进入高发时期。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