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压肠板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肠板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4年7月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压肠板取胎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胎头。结果:研究组中取出胎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1),术中子宫出血量及术后2h子宫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使用压肠板,在缩短出头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子宫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率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罗宋  戴春霞  郑志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79-3180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中胎头深嵌和胎头高浮时胎头娩出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124例胎头深嵌和胎头高浮孕妇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成两组,Ⅰ组:根据胎头深嵌和胎头高浮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手术技巧;Ⅱ组:采用传统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对两组胎头娩出时间、娩头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术中出血量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头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娩头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术中出血量,Ⅰ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胎头深嵌和胎头高浮的处理方法各有不同,术前应充分估计胎头娩出的难易程度,术中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加强术者与助手的配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文仙 《现代保健》2010,(8):185-18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及胎头深入盆腔的取头方式。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术前胎头高浮或胎头深入盆腔,无胎儿宫内窘迫的196例病例随机分为剖宫产小产钳助娩胎头组及对照组,对两组娩头困难、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裂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剖宫产小产钳助娩胎头组娩头闲难、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裂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剖宫产小产钳麻川于剖宫产术中,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式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78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00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新式剖宫产发生胎头娩出困难7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剖宫产术中胎头正常娩出156例作为对照组,就其手术时间、相关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等进行比较。结果:胎头深固骨盆、胎头高浮为主要原因,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次为麻醉效果不佳、疤痕子宫及胎儿因素等(P<0.05)。胎头娩出困难组,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5及P<0.05)。结论:胎头娩出困难,对母儿危害极大。因此,要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时机,适时剖宫产。术中要根据麻醉效果、胎儿情况等选择适宜的子宫切口及娩头方法,降低胎头娩出困难的发生,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产钳在头位困难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因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或过度肥胖致胎头娩出困难。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钳助产。记录两组新生儿娩出时间、出生1 min 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及头面部损伤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情况。结果所有胎儿顺利娩出,观察组新生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头面部损伤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择期剖宫产术中如为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及过度肥胖孕妇,应用产钳助娩胎头不仅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而且大大降低胎儿及产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产钳助娩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助产,观察组采用产钳助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切口裂伤情况、胎头娩出时间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胎头娩出时间为(56.4±11.6)s,观察组胎头娩出时间为(35.3±5.6)s,对照组胎头娩出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并发症例数均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中应用产钳助产简便实用,而且能够显著缩短胎头娩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S形拉钩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50例初次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使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对照组75例,以传统方法徒手助娩胎头.观察比较两组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和头皮血肿等.结果 研究组取胎时间为(55.20±9.25)s,术中出血量为(185±64)ml,对照组分别为(72.30±6.78)s、(245±4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新生儿窒息和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对照组分别为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头皮血肿发生,但1例发生新生儿面部轻微表皮擦伤,对照组2例发生头皮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S形拉钩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50例初次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使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对照组75例,以传统方法徒手助娩胎头.观察比较两组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和头皮血肿等.结果 研究组取胎时间为(55.20±9.25)s,术中出血量为(185±64)ml,对照组分别为(72.30±6.78)s、(245±4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新生儿窒息和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对照组分别为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头皮血肿发生,但1例发生新生儿面部轻微表皮擦伤,对照组2例发生头皮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肠板在处理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剖宫产中胎头高浮者150例分为两组,其中87例未加用任何辅助器械(徒手组),另63例术中娩头困难时使用压肠板助娩(压肠板组),分别从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比较。结果:从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分析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徒手组1例子宫切口左侧下缘裂伤伴血肿形成,压肠板组无1例并发症出现。两组均无新生儿产伤。结论:压肠板在处理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中,缩短了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新生儿评分,很好地预防了产科并发症的出现,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导致头位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1725例总住院分娩人数,728例头位剖宫产术,其中84例剖宫产术娩头困难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4%的剖宫产术娩头困难发生率,造成头位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①胎头位置不正;②胎头深嵌;③切口相对较小;④麻醉效果较差;⑤胎头高浮;⑥医源性因素;⑦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剖宫产手术当中娩头困难大大的增加了胎儿的产伤、窒息以及产妇大出血、子宫切口裂伤等诸多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手术的关键就是迅速顺利的将胎头娩出,熟练的掌握处理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技巧,并且将紧急应对措施和术前评估工作做好,全面的保证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王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25-1226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分娩结局及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羊水过少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8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程延长、胎盘钙化、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过期妊娠、胎粪II~III度污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加强产妇产前检查,适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降低羊水过少发生率,有利于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娩头困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所有于本院行再次剖宫产且出现娩头困难问题的产妇中随机选择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40例设定为研究组,一组40例设定为对照组.研究组全部给予剖宫产产钳方法解决再次剖宫产娩头困难问题,对照组全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时选择不同胎方位上钳对使用产钳助娩胎头的影响及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对134例诊断胎头高浮、剖宫产时可能娩头困难的足月妊娠患者,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以枕横位第一次上钳,B组以枕前位第一次上钳,比较两组的剖宫产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 对胎头高浮患者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时,A组的胎头娩出时间、第一次上钳滑脱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颜面损伤、产后出血、切口延裂等情况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胎头高浮患者、可能娩头困难时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枕横位更易上钳成功且节约胎头娩出时间,对新生儿、产后出血及切口延裂的影响与枕前位上钳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236例分娩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强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分娩产妇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的剖宫产率、产程影响,以及阴道产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娩产妇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而且阴道产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产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胎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68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中发生取胎困难的135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取胎顺利的545例剖宫产为对照组.结果胎儿娩出困难主要原因:胎儿因素占70.37%、子宫因素占14.81%、医源性因素占8.15%、术中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占4.42%、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小占2.22%.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脏器损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等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只有手术指征选择准确、手术操作娴熟、技巧良好、耐心、细致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常鸿  解克强  王其美  王勇  唐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4023-4024
目的:观察分娩球在骨盆倾斜度异常孕产妇临产后使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临产后,由助产士(师)负责指导孕产妇坐或半坐卧位在分娩球上。对照组在孕产妇临产后采取常规体位,即卧位(平卧位、交替左右侧卧位)。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胎头衔接比对照组顺利,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疼痛缓解的效果比对照组好,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对照组少,以上指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娩球可使胎头衔接顺利,加速产程进展,缓解疼痛,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7.
张韶琼  金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47-2448,2451
目的调查妊娠糖尿病孕妇并发巨大儿、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等剖宫产指征的概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80例的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水平与剖宫产指征发生的相关性。另选取同时期血糖正常的孕妇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为26.25%(21/80),高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7.46%(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剖宫产指征中巨大儿发生率为33.33%、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3.81%、妊高症发生率为23.81%,均较高于对照组(0.0%,2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胎位异常和其他指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的C组中巨大儿、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以及妊高症等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9.52%、14.29%,明显高于A组或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加孕妇的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尤其是巨大儿、胎儿窘迫以及妊高症等,而且随着血糖异常情况加重,各种剖宫产指征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临产进入活跃期后胎儿窘迫的原因及采取不同分娩方式时围产儿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年内在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分娩的胎儿资料,统计胎儿窘迫发生例数,并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分析胎儿窘迫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分娩方式胎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928例胎儿中,发生胎儿窘迫者278例(5.64%),其中采取剖宫产者162例(58.27%),采取经阴道分娩者116例(41.73%);母体、胎儿、胎盘、脐带、羊水和产程为胎儿发生窘迫的危险因素;胎儿窘迫多发生于第一产程(80.9%),发生率高于第二产程(19.1%).糖尿量异常可造成加速期和减速期胎儿窘迫发生率增高(χ2值分别为14.057、57.140,均P<0.001);早破水可使减速期和第二产程胎儿窘迫发生率增高(χ2值分别为16.444、11.735、,均P<0.01);产程异常可造成最大加速期、减速期和第二产程胎儿窘迫发生率增高(χ2值分别为7.610、26.135、13.318,均P<0.001).剖宫产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χ2=8.603,P=0.003).结论 初产妇足月妊娠活跃期后出现胎儿窘迫时采取不同分娩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围产儿结局,最关键的是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根据产程进展、胎儿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才能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l4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20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分别为-10.97、-2.95、-2.78、-4.22,均P〈0.05),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U分别为-31.37、-11.55,均P〈0,05),产妇满意度也有所提高(U=9.57,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产科技术,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讨胎心监护仪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中抽取80例,按其胎心监护方式分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心)和研究组(40例采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比较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产钳助产率27.50%低于对照组40%(P>0.05),阴道顺产率62.50%高于对照组27.50%,剖宫产率10%低于对照组32.50%(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率5%低于对照组35%(P<0.05)。结论: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仪连续监测其胎心,可及时准确掌握胎儿和产妇状况,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剖宫产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