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isualanaloguescale,VAS):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简…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54岁,因情绪激动感头晕头痛4天,伴恶心、呕吐,于1990年2月8日收住内科。检查:Bp25.3/13.8kPa,余均正常。心电图:心肌缺血。X线报告:主“A”型心。拟诊“高血压”及“冠心病”。2月15日上午8时,病人突然神志不清,右侧肢体瘫痪,静推20%甘露醇250ml,后送头颅CT扫描,发现“左枕部脑出血”。10时40分病人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左侧瞳孔散大。马上作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并推注洛贝林,  相似文献   

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为月刊,全年12期,出版日每月8日,订价35元/册,全年420元。微信订阅:关注微信公众号“菁医汇”(微信号“cmayouth”),点击底部菜单:“商城”进入菁医汇商城订阅。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男,57岁,主因频繁抽搐,神志不清8小时,于1995年3月8日10:00入院。患者于8小时前睡眠时出现四肢抽搐,双眼上吊,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小便失禁,持续数分钟后,抽搐缓解,呼之不应,约20分钟又开始四肢对称性抽动,患者反复发作,抽搐停止时仍神志不清,呕吐3次,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在本地输“20%甘露醇”、“脉通”、“肌注苯巴比妥钠”,症状无好转,门诊以癫痫持续状态收入院。  相似文献   

5.
例1:女,47岁。因“突发意识丧失8h”人院。患者于8h前在玩耍时突然感觉乏力,站立不稳。随即卧床休息,继之出现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就诊,行颅脑CT未见异常。给予“丹红、奥扎格雷钠及桂利嗪”等治疗,于8h后苏醒。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田××,男,30岁,初中文化,因“少眠、烦躁、胡言乱语8年,加重两月”而于1996年4月24日首次住院,入院前从未用药。入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信息速递     
“脑卒中基础研究研讨会”通知卒中是中国人巨大的健康与经济负担,为促进脑卒中的基础研究,将于2007年8月18日8:30~17:00在北京市召开“脑卒中基础研究研讨会”。具体地址见第二轮通知。  相似文献   

8.
1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5岁。因“情绪低落5个月余,加重3周,消极自杀1次”第二次住我院。患者于1959年首次起病,在受批评后突然到雪地站了一夜。住院治疗4个月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治疗不详。1961年患者复读后,遗失回沪车票后,又出现精神异常,因“失眠,毁物,被控制感8天”,拟诊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入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巨大头皮混合性血管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 女性,25岁。因“枕部头皮巨大包块17余年”入院。患者7~8岁时就已发现枕部有一指头大包块,无不适感,后逐年增大,因家境困难而未能及  相似文献   

10.
中药“菖术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菖术汤”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制的“菖术汤”多中心,半随机与阿尼西坦对照,设治疗且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8周,以MMSE,ADL,GDS,CGI,WMS等量表为评定指标。结果:“菖术汤”治疗组患者的MMSE在治疗第2周即起效,8周时有效率为53.3%(其中显效40%),与阿尼西坦相似(t=0.626,P=0.731),ADL平均减分值虽未达到>25%的有效改善程度,但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获得了一定改善,而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菖术汤”对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可用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