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富铭  李少臣  孙向华 《中外医疗》2011,30(30):115-1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至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口服拉米夫定联合至灵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口服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HBV-DNA,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Ab转换率及肝功能(ALT)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Ab转换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抗病毒和肝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至灵胶囊能够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降低其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闫涛  季伟  杜宁  赵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7):1056-1058,106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拉米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和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拉米夫定疗程至少12个月.观察组联合白细胞介素2,时间为6个月.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观察期24个月.结果 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2.0%和68.1%(P>0.05);12个月时分别为90.0%和70.2%(P<0.05).6个月时两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2个月时,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0.2%)(P<0.05).至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用药12个月、24个月时两组HBV YMDD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CHB安全有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分别观察HBV-DNA定量及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核心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2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及1年后检测HBV-DNA的下降幅度及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ALT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6个月及1年后,2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在改善胃纳差、睡眠欠佳、胁肋部疼痛、腹胀等方面,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恩替卡韦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HBeAg的血清转换率,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由四逆散加疏肝健脾祛湿中药组成的加味四逆散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加味四逆散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HBeAg阴转率及病毒学应答率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祛湿中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叶下珠复方(主要由叶下珠、黄芪、三七、甘草等组成)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叶下珠复方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6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83.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为73.3%,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为53.3%,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PCR法)为93.3%;而对照组分别为53.3%、13.3%、6.7%和7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HBeAg和HBV 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6.
李新成 《吉林医学》2013,34(6):1077
目的:对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证实中西医结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确切疗效。方法:选择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方剂。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HBV-DNA阴转率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显效率为32.2%,高于对照组25.4%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HBV-DNA阴转率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疗效显著、HBV-DNA阴转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冠军  单艳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0+34-30,3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LT、AS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初始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初始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强肝胶囊治疗52周,对照组初始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12,24,52周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V-DNA低于检测线下限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52周后TBIL、ALT、AST水平。结果:治疗组65例HBV-DNA低于检测线下限率为53.85%,其中HBeAg阳性的48例患者HBV-DNA低于检测线下限率为66.67%,HBeAg阴转率45.83%,血清HBeAg转换率39.58%;对照组61例HBV-DNA低于检测线下限率为40.98%,其中HBeAg阳性的47例患者HBV-DNA低于检测线下限率为42.55%,HBeAg阴转率29.79%,HBeAg血清转换率17.02%,治疗组中HBeAg阳性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始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周期为18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HBV-DNA定量。结果:治疗18个月时,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8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3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V-DNA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提高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复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6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33)给予拉米夫定和复肝汤治疗,对照组(n=27)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用药和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复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加强护理措施是增强疗效的保证,患者对治疗用药和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乙肝患者共108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胸腺肽α1和拉米夫定(100mg/d)联合治疗(治疗组),48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对照组),共治疗1年.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o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α1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两组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用苦参素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HBV标志物及HBV-DNA、A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e系统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即可提高HBeAg阴转率和e系统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3.
梁超   《中国医学工程》2012,(5):44-4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感染科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后12周、24周及48周观察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结果治疗组三个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独用药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78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5 log10copies/mL,乙肝病毒YMDD变异检测阴性。治疗组40例采用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加乙肝疫苗(30μg,每半月1次,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照组3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血清学转换率及乙肝病毒YMDD变异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2.5%、63.2%;HBeAg阴转率为47.5%、21.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2.5%、2.6%;YMDD变异率为2.5%、21.1%;结果显示两组血清ALT、HBV DNA、HBeAg阴转率、乙肝病毒YMDD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和P<0.05。结论乙肝疫苗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提高,耐药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周耀霞  杨秀兰  赵聪 《四川医学》2001,22(12):1111-111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退黄、降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累计75%患者血清HBV-DNA阴转,最终持续阴转率70%.对照组HBV-DNA累计阴转率33.3%,最终阴转率为23.8%,两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的患者,52周时治疗组的复常率83.8%,对照组为25.8%,P<0.05,治疗组累计53.8%患者血清HBeAg阴转,最终持续阴转率53.8%.对照组HBeAg累计阴转率13.3%,最终阴转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使ALT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抗病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照组30例,疗组服用抗病毒胶囊,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ALB、GLB均明显改善,中治疗组ALB升高、GLB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NA阴转率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照组的DNA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抗病毒胶囊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善肝功能,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7.
饶伟良 《当代医学》2014,(11):157-1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0.1g/粒,1次/d,1粒/次,治疗21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清肝利湿汤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中HBsAg水平同e抗原血清转换率间的关系来确定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作为治疗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15例CHB患者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按照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制剂等一般保肝对症治疗,观察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明确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HBsAg初始水平和治疗3个月时下降幅度的关系。从而确定HBsAg定量检测用于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的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8.6%、37.8%、20.6%和5.1%;HBV DNA阴转率则分别为71.0%、34.9%、23.6%和0。e抗原血清转换率同HBsAg初始水平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获得较高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较好的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arks.HBV-M)、HBV-DNA变化以及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结果 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中医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高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52周时阿德福韦酯耐药率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显著低于其他中医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低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耐药性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49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治疗观察其未再复发治愈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又称冶疗组)冶愈率为83.9%(26/31);西药组(又称对照组)治愈率为55.6%(10/1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对防治慢性肾盂肾炎复发和改善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