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PD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分为1%壳聚糖组(W/V)、2%壳聚糖组(W/V)、4%壳聚糖组(W/V)、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愈合组(模型组),制备成大鼠Ⅲ度烧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原位杂交法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EGFmRNA的表达;PDGF的活性用L929细胞生物法测定。结果4%壳聚糖组(W/V)对烧伤后7、14 d创面EGF的表达、对烧伤后3、7 d创面EG-F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提高;对烧伤后3、7、14 d创面PDGF的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与自然愈合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的EGF表达和PDGF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廖红  董志  傅洁民  朱毅  刘全  杨佳丹 《中国药房》2008,19(19):1467-1469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和EGF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05只Wistar大鼠除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建立烧伤模型后分为壳聚糖低、中、高浓度(1%、2%、4%)组及贝复济组(阳性对照组)和自然愈合组(模型组),每日2次连续21d于受伤处喷以相应药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核酸分子杂交法及图象分析法检测烧伤后3、7、14、21d时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EGF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壳聚糖各浓度组均可增强EGF和EGF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尤以4%壳聚糖组作用更强(P<0.01或P<0.05)。结论: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其促愈合机制与增强创面EGF和EGF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在创面愈合中的意义。方法:按Na-gelschmidt法计算大鼠Ⅲ度烧伤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用生化法测定各时相点创面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OP)、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4%壳聚糖组(W/V)各个时间点创面愈合率都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P〈0.01);伤后3d、7d、14d,2%壳聚糖组、4%壳聚糖组创面SOD活性比自然愈合组高(P〈0.05);4%壳聚糖组创面MDA含量的升高比自然愈合组明显低(P〈0.01或P〈0.05)。结论: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促愈合机制与使用壳聚糖后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4.
孙瑞朋  赵连魁  孙静 《河北医药》2011,33(15):2293-2294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 治疗二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二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 rh-aFGF,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观察创面愈合的时间及不同时间创面动态愈合率及治疗组用药后的全身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aFGF 促进二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对大鼠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深II度烧伤后的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自然愈合、外用基质凝胶、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方式处理,比较各组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的羟脯氨酸(HOP)含量、成纤维细胞平均密度、毛细血管截面面数密度差异。结果烧伤后7、10、14d,C组创面HOP含量明显高于A、B组(P〈0.01);与A、B组相比,C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性修复出现时间早且生长速度快。结论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分两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30例)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对照组(30例)用聚维酮碘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残余创面细菌清除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76.5%(13/17),对照组为12.5%(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4±5.12)d,对照组为(30.13±7.25)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既能有效地清除残余创面感染,又能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涂膜剂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的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背部皮肤制成直径1.8 cm的圆形创面;将创伤大鼠随机分成4组,其中一组不给药作为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用空白壳聚糖涂膜剂、bFGF溶液、bFGF壳聚糖涂膜剂进行治疗;记录各组的创面出血时间、出血量,分别于第5、10天和第15天测量残余创面面积,记录结痂及脱痂愈合时间.结果 空白壳聚糖涂膜剂组和bFGF壳聚糖涂膜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空白壳聚糖涂膜剂组、bFGF溶液组和bFGF壳聚糖涂膜剂组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但只有bFGF壳聚糖涂膜剂组在创面结痂和脱痂愈合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 < 0.05).结论 bFGF壳聚糖涂膜剂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 FG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入选5个研究中心21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抗感染、营养补充治疗。观察组(108例)入院时首先根据创面大小给予rh-a FGF1瓶/5 cm2进行冲洗,然后每日3~4喷/cm2喷雾治疗,6~8次/d,对照组(108例)给予rh-b FGF治疗,给药方法同观察组。随访30 d后,评价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溶痂时间、12 d完全愈合率、15 d完全愈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评分中度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 F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优于rh-b FGF,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应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缘反应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4、8、10、14、20天的创缘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4、8、10、14、20天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19.01±3.00)d,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24.98±3.54)d,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修复,且治疗安全性高,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该院骨科、内分泌科收治的Wagner分级2级糖尿病足患者96例,其中接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治疗者32例为外用组,局部注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者32例为注射组,其余给予常规清创者32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4周,注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9%(31/32),优于对照组[65.6%(21/32)]和外用组[71.9%(2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外用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注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诊切痂植皮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142例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切痂植皮,71例)和联合组(切痂植皮+rh-bFGF,7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皮片存活率、炎性反应、过敏反应及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FB)、毛细血管计数.结果 联合组平均手术面积(17.81±4.92)%与对照组的(17.39±4.8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皮片存活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5% (P<0.05);联合组15d和20d时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炎性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两组过敏反应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创面组FB和毛细血管数量呈上升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14d、21d创面组织FB和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切痂植皮联合rh-bFGF可减少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炎性反应,促进FB增生和毛细血管新生,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刘颂华 《海峡药学》2013,(6):138-140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局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促使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因宫颈病变行LEEP的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术后自然恢复,治疗组术后局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比较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阴道出血时间和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可以促进LEEP术后创面愈合,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颖涛  岑瑛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2):886-888
目的研究甲硝唑对大鼠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制成20%体表面积深度烫伤,实验组采用甲硝唑180mg/kg灌胃,对照组采用相同剂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每天1次直至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天数,光镜观察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生长情况,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大鼠全部存活。实验组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7d及14d光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生长优于对照组,14d时实验组创面再上皮化的进程优于对照组。伤后14d时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生长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甲硝唑可以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艾灸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25例由艾灸导致的Ⅲ°烧伤患者,创面面积1 cm×1 cm至4 cm×5 cm的病人作为治疗组,对其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包扎创面每日1次。同时选择同期门诊治疗的同等深度同等面积艾灸烧伤患者25例,创面外用碘附纱布包扎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创面的局部变化及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通过换药方法直接愈合24例,占96%。平均非手术愈合天数24.5 d;对照组通过换药方法直接愈合13例,占52%,换药后期肉芽创面行手术植皮愈合12例,占对照组48%,排除手术例数平均非手术愈合天数41.6 d。治疗组患者非手术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能够促进上皮生长,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局部艾灸烧伤及小面积深度患者创面较理想的外用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结合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骨与肌腱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36例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外用MEBO与bFGF,作为治疗组。回顾性选择32例骨与肌腱外露的创面,用含庆大霉素的油纱常规换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MEBO结合bFGF治疗骨与肌腱外露创面,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1)。结论MEBO结合bFGF能促进骨与肌腱外露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结合纳米银敷料与美宝湿润烧伤膏在烧伤创面削痂术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7月南阳南石医院深Ⅱ度烧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伤后48 h内进行削痂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纳米银敷料与美宝湿润烧伤膏,观察组给予rh-aFGF结合纳米银敷料与美宝湿润烧伤膏,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细菌阳性率、创面肉芽与上皮生长情况、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6/-10(IL-2/6/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创面组织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时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细菌阳性率14.29%低于对照组37.14%(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时创面肉芽与上皮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瘢痕VSS评分中血管分布、颜色、厚度、柔软度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动态观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皮肤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涂以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各组动物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并于烧伤后第7,14,21天对各组动物创面组织进行取材,分别进行HE常规染色、Masson皮肤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成纤维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并对创面中成纤维细胞进行计数,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组创面胶原纤维面积。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烧伤后第7,14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烧伤后第14,21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中心胶原纤维面积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rhFGF与rhEGF分期使用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杏  谭美云  熊爱兵  廖毅  何晓川  郭力 《中国药房》2010,(28):2656-2657
目的:观察分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同一患者4处深度相同、部位相应的创面进行自身对照,4处创面分别标记为A、B、C、D,2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共80个创面,相应归为A、B、C、D组:A组创面采用rhEGF治疗,B组创面采用rhFGF治疗,C组创面先使用rhFGF,10d后使用rhEGF治疗,D组创面为0.9%氯化钠对照组。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创面愈合质量,以及全身和局部反应。结果:A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20±1.67)d,B组为(19.15±2.01)d,C组为(16.45±1.57)d,D组为(23.65±2.41)d。A、B、C组的平均愈合时间较D组短,C组的平均愈合时间较A、B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的平均愈合质量比D组好。各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分期使用rhFGF和rhEGF能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和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对小儿浅Ⅱ°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例浅Ⅱ°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对照组用1%磺胺嘧啶银霜换药治疗。分别记录统计两组患儿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率、病程早期渗出量,两组患儿创面敷料或换药每天更换一次,并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P<0.01);用药后3、7d观察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早期渗出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浅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烧伤残余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对照组为60.00%(1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8.1±3.6)d,对照组为(31.2±5.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确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短,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