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超家族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研究发现,该超家族亚族p38 MAPK通路在造血细胞调节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抑制p38 MAPK通路可一定程度缓解衰老或者疾病引发的造血细胞功能下降。深入研究p38 MAPK通路在造血系统中的下游作用底物,将对临床造血干细胞的应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静  张蕾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4):11-11
目的:探讨小儿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发病机理,指导临床诊治。方法:统计分析36例小儿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结果:本组以小儿结缔组织病最常见,其次为感染、恶性肿瘤、肝病、药物等所致。结论:小儿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发病机理复杂,但均可随原发病好转而改善。  相似文献   

3.
巴西蘑菇多糖对造血干、祖细胞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巴西蘑菇多糖对造血干、祖细胞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造血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仪(FACS)、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观察药物对小鼠骨髓细胞及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结果:经过巴西蘑菇多糖处理的动物,造血干细胞(CFU-S)、粒-单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纤维母细胞(CFU-F)各组数值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FACS检测显示,实验组CD33+细胞明显上升,在诱导的d 7达高峰;经RT-PCR检测结果表明,巴西蘑菇多糖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48 h后,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M-CSF)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72倍。结论:巴西蘑菇多糖可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并可促进人脐血单个核细胞GM-CS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分离及保存的方法。方法应用羟乙基淀粉(HES)或percoll液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联合应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HES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液氮保存。应用血细胞计数法、锥虫蓝拒染实验、粒-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的体外培养等方法对造血干细胞冷冻前后的有核细胞(NC)数、存活率、体外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应用流式分析法计数CD34+细胞数。结果利用HES沉降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CFU-GM集落数均比percoll液离心法明显增多;骨髓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1年后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锥虫蓝活率、CFU-GM集落计数与保存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S法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方法安全、有效;通过程序降温,联合使用DMSO及HES的低温冻存方法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长期保存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造血功能衰竭所致的综合症,其发病机理可以是造血干细胞量的缺乏或质的缺陷,可以是造血微环境的缺陷或是由于细胞或体液调节造血组织的缺陷所致。为了探索再障的发病机理,我们对14例再障病人的骨髓进行了粒单系造血祖细胞 GM-CFU_c 的体外培养,混合细胞培培及再障病人血清的抑制实验,报告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小凤  傅晋翔  梁建英  张宏  张勇  张晓慧 《江苏医药》2004,30(4):264-265,I004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单核内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份组成,并组成造血微环境,产生造血干/祖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及分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业已证实,骨髓基质有起源于间充质的干细胞,该类细胞除可组成造血微环境外,尚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本研究观察了,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生长特性及归巢骨髓。  相似文献   

7.
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能量代谢和细胞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引起造血干细胞(HSCs)脱离静止状态,导致造血干细胞池的耗竭,抑制mTOR 信号通路能够恢复HSCs的自我更新和造血能力,深入研究mTOR信号通路对HSCs的调控作用将对HSCs的临床应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计数法对分离得到的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进行研究,掌握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生长规律和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Isolex50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中,将细胞因子SCF、IL-3、IL-6、G-CSF、EPO组合成不同实验组进行诱导,以检测单个核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的形成率来找到细胞培养较好的细胞因子组合。结果本研究中使用细胞因子的细胞培养孔的单个核细胞数明显大于无细胞因子的细胞培养孔,使用此5种细胞因子联合对脐带造血干细胞培养效果最好。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细胞生长因子组合会对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对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与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CIK),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血液肿瘤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采集10例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GM-CSF、IL-4、TNF-α等诱导产生DC,经IFN-γ、抗CD3单抗、IL-2等诱导产生CIK,观察其细胞形态及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培养产生形态学典型的DC/CIK。诱导成熟的DC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80、CD83、CD86、CD1a等阳性细胞比率大幅上升。CIK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CD56+、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率亦大幅度上升。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DC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患者输注CIK后出现低热,持续时间2~6h,可自行消退。4例患者输注完CIK后出现乏力,约2h可自行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DC/CIK的培养不受影响。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24-22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76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强化组实施强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率;生存时间、血小板(PLT)重建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重建时间;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强化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率高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患者PLT重建时间、ANC重建时间和标准组相近(P>0.05);强化组复发率、死亡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悬液中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祖细胞分别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特性 ,探讨临床应用PBSC悬液诱导DC的前景。方法 健康供者经G CSF动员后采集PBSC ,分两种方法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①贴壁细胞 (单核细胞 )经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培养 2周 ,培养结束前 4 8、2 4h分别加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布雷菲德菌素 (brefeldinA ,BFA ) ;②非贴壁细胞 (含CD34+细胞 ) ,加入Flt3Ligand(FL) +干细胞因子 (SCF) +GM CSF +IL 4培养 1周 ,再按前一种方法继续培养 2周。培养结束后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和胞质 (c)IL 10 +(PE标记 )、cIL 12 (P4 0 ) +(TC标记 )细胞。结果 新鲜标本含CD14 +细胞 ( 18 4± 8 6 ) % ,CD34+细胞 ( 0 9± 0 4 ) %。以PBSC悬液中的 2× 10 6单个核细胞为起始细胞 ,前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6± 0 6 )× 10 5细胞 ,细胞表型 :CD11c+( 97 3± 5 2 ) % ,CD86 +( 88 2± 6 8) % ,CD83+( 5 9 6± 8 4 ) % ,HLA DR+( 96 5± 7 1) % ,CD1a+( 36 6±7 5 ) % ,cIL 12 (P4 0 ) +( 15 9± 5 1) % ,cIL 10 +( 1 2± 0 4 ) % ;后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2± 0 4 )× 10 6细胞 ,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发病机理 ,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统计分析 36例小儿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结果 本组以小儿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其次为感染、恶性肿瘤、肝病、药物等所致。结论 小儿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发病机理复杂 ,但均可随原发病好转而改善。  相似文献   

13.
细胞遗传学在恶性血液病诊治中的应用及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高秀华,李国霞,乔振华,王椿细胞遗传学研究目前已成为许多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诊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作为诊治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依据,而且可用于白血病发病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地黄寡糖对SAMP8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克隆培养等实验血液学技术, 研究了地黄寡糖对快速老化模型P系小鼠(SAMP8)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黄寡糖可促进SAMP8小鼠骨髓粒系巨噬系祖细胞, 早期和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 其脾细胞条件液也可使造血祖细胞克隆集落数明显增加, 地黄寡糖还可使其基质细胞层上粒系巨噬系祖细胞集落的产率明显增多. 提示地黄寡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机体组织, 特别是造血微环境中的某些细胞, 促进其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而增强造血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骨髓分为造血和基质两大系统,前者包括造血干细胞和各阶段血细胞;后者指骨髓腔内为造血系统提供结构和功能支持的结缔组织。因此,正常骨髓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后者以往被统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MSCs)。骨髓基质干细胞是近年才被确认的成体干细胞。长期以来,BMSCs一直被认为是骨髓中的造血结构性和功能性支持细胞,为造血干细胞的定居、自我更新和分化提供场所。后发现这些细胞易于在塑料瓶/皿表面贴壁生长,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发病率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5%左右,是儿童和青年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发生无限制地增生(称为白血细胞),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引起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改变。  相似文献   

17.
脐血贴壁细胞体外培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琳  曹祥山 《江苏医药》1997,23(4):255-256
用脐血MNC体外培养方法,观察脐血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形成的贴壁细胞,及其在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对造血于细胞生长增殖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培养两周后的脐血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以上圆形、椭圆形内皮样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膜分化抗原主要表达髓系抗原。脐血贴壁生长细胞形成后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良好支持作用。研究为实行造血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应用于临床重建骨髓造血微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脂素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造血的调控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光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结果肝脂素可选择性作用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使网状细胞转变为小梭形正常基质细胞。抑制急性白血病基质细胞集落的生长,使ALL与AML基质细胞集落生长情况与正常趋向一致,ALL与AML的TNFα分泌明显下降(P<0.05),AML的IL-6明显下降(P<0.01),IL-1升高。结论肝脂素能诱导急性白血病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向正常转化,发挥正常造血调控作用,为急性白血病的脂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间的一种连接形式,主要由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构成。细胞间的物质能量交换通过GJ完成。Cx43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中构成GJ的Cx家族主要成员之一。近些年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阐述了Cx43蛋白的特性及其在神经、肿瘤、心血管等系统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文就GJ的结构与功能,Cx43蛋白的编码基因、结构解析、合成、细胞膜定位、调节和在人体中发挥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发病进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其特点是外周血中表现一系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亢进,并有形态异常,包括病态红系、病态粒系或病态血小板生成.MDS是一个累及多基因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干细胞基因异常、造血微环境改变和免疫机制缺陷在发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MDS进行的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在MDS的疾病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基因异常起着不同的致病作用.对MDS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为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