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肠套叠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经B超诊断为肠套叠,然后观察组应用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治疗,而对照组应用X线监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治疗,记录B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结果本组90例B超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确诊率为100%。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套叠的患儿来说,应用B超进行诊断确诊率高,且无辐射,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注整复,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超监视下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门诊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提示有同心圆征212例,男125例,女87例,同时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212例确诊肠套叠,诊断准确率99.5%,204例经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96.2%;8例手术治疗。结论:与X线监视下空气、钡盐灌肠相比,患儿避免了X线的损害,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达99.5%,而水压灌肠整复压力较平稳,复位过程影像清晰,复位标准明确,复位成功率高,技术简易,易于掌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88例接受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治疗的肠套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施行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回顾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成功复位366例,成功率94.3%。27例复位失败而中转手术治疗。所有患儿灌肠过程未发生肠壁破裂、穿孔及其他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无患儿发生复套。结论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原发性肠套结安全性强、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216例肠套叠婴幼儿,采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216例患儿中206例复位成功,10例手术,成功率为95.4%。结论: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是一种简单,安全,实用的方法,值得在各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B超监视下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B超监视下盐水灌肠治疗60例小儿肠套叠。采用德国产超声诊断仪,600-1000ml温生理盐水灌肠,压力为6-8kPa,复位时间多在10min内。结果:B超可显示注水全过程。52例一次复位成功,5例二次复位成功,3例复位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痊愈。灌肠过程中无肠破裂发生。结论:本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高、安全可靠,避免了患儿暴露于放射线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IT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98例行B超及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灌肠确诊的ITST,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B超诊断正确98例,符合率100.00%;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两组复位失败共13例占13.27%(13/98),后均行手术治疗成功;而观察组复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两组患儿均积极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 B超诊断ITST准确性高、方法简便、迅速、无创伤、安全、疗效好、无辐射。B超不仅可作为诊断肠套叠的方法,而且可在实时超声图像的监视下进行复位,且复位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超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195例,随机将19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98例,对照组97例,观察组采用B超下温盐水灌肠复位,对照组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观察复位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压力50~90mmHg,平均(75.61±8.51)mmHg;B超复位压力50~100mmHg,平均(79.61±11.54)mmHg。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组复位成功率为97.9%,B超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成功率为96.9%,两组复位成功率相当,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肠穿孔。结论 B超下温盐水复位治疗婴幼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患儿及医师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复位率高、安全性好,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肠套叠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的病例选择、操作要点及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疗效等临床价值的认识。方法婴幼儿肠套叠98例,先予补液及镇静解痉等处理,然后在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成功者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并予以口服活性炭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B超指导下中药灌肠成功率为97.9%,患儿复位后均在8h内可排出黑色炭剂,无肠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B超指导下顺腑汤中药灌肠治疗,不但可利用水液汤剂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亦可通过肠管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促进患儿复位后肠功能恢复,且可避免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所致射线伤害,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柯楠 《安徽医药》2002,6(3):61-61
小儿肠套叠通常治疗方法为放射线透视下钡剂灌肠复位及手术治疗.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我院近几年来收治肠套叠患儿32例.B超引导下的水压灌肠复位成功29例,治愈率为90.6%%.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避免手术、麻醉带来的并发症,减少放射线透视下灌肠复位对人体辐射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探讨其适应证。方法:男451例,女225例,年龄2月-4岁,病程3小时-5天,其中473例采用B超引导下灌筒灌肠法诊治,207例采用B超引导下手控加压灌肠及诊治。结果:B超确诊率为99.55%,复位成功率为94.1%,40例失败。结论:B超引导下灌筒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技术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简单易推广,适应征宽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用气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为减少X线对人体照射的损害及手术创伤,我们采用B超直视下水压灌肠整复术治疗婴儿急性肠套叠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5例均为肥胖男婴,最小2个月,最大15个月。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36小时。均为第一次发病,表现阵发性哭闹、拒奶、呕吐和血便等。术前准备:0.9%氯化钠液200~500ml,水温37℃,水压0.49~0.78kPa。使用EUB-45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先作全腹检查,然后重点扫查右上、下腹部。发现肠套叠特征后,对其进行纵横切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和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通过对234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诊断的67例为肠套叠,进行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进行水压复位59例,成功54例;成功率91.5%,失败的5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三例时间超过48h。结论超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用含有康复新液的灌肠液对复位后肠道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肠套叠患儿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应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成功复位,对照组应用普通灌肠液,治疗组灌肠过程中应用康复新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灌肠复位后首次大便菌落计数、大便潜血及复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灌肠复位后首次大便菌落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灌肠复位后,并发症及血便次数比较,治疗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成为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手段,可显著促进灌肠后肠道黏膜修复,减少肠套叠复位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超声诊断的36例肠套叠患儿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诊断符合率100%,首次水压灌肠成功32例,再次灌肠成功2例,手术治疗2例。结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经济,可作为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监测下行温0.9%氯化钠溶液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575例.结果 561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达97.6%,无一例出现损伤及并发症.结论 超声下行温0.9%氯化钠溶液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可取代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术.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6年4月在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整复肠套叠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临床上绝大多数采用气压或在B超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整复。我院1984~1996年利用秘尿外科F24号三腔气囊管代替传统的单腔肛管进行高气压充气灌肠对3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整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过去对临床怀疑本病者,多采用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诊断,应用B超诊断报导不多。我院从1989年11月~1990年6月对62例临床诊断为肠套叠患儿,通过B型超声检查确诊60例,同时进行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彩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彩超诊断和彩超监视下遥控自动双对比造影灌肠器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20例,确诊率达100%,灌肠复位率达95%,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