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自1996年5月以来应用阿奇霉素并培菲康联合治疗急性菌痢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本院自1996年5月至1998年8月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的住院患儿102例,男56例,女46例,年龄4月~10岁,病程8小时~4天,随机将他们分成二组,治疗组:男28例,女2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二组在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前细菌性痢疾仍为儿童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近年由于痢疾杆菌耐药菌株增多,病程常迁延难愈。1995年~1998年,我们采用中药三花泻停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下称急性菌痢)10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患者共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3~12岁,病程3~9天。对照组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4~14岁,病程3~10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菌痢的临床诊断标准:起病急,有发热(…  相似文献   

3.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菌痢 )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 ,为了解老年急性菌痢的临床特点 ,将我院 1990~1999年收治的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的老年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0~ 1999年共收治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的老年急性菌痢患者 2 15例 ,其中男 98例 ,女117例 ,年龄 6 0~ 93岁 ,平均 (6 7 3± 6 92 )岁。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 18~ 5 9岁中青年急性菌痢患者 2 12例做为对照组 ,男 16 4例 ,女 4 8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2 7 4± 11 2 )岁。1·2 方法1·2·1 药物敏感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MIC)测定采用琼脂平…  相似文献   

4.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肠道急性感染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笔者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道感染取得了很高的疗效 ,现予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0例病人均为本院门诊收治的留观患者 ,腹泻次数 4~ 10次 /d ,均行大便常规检查而确诊。其中患急性肠炎 5 0例 ,急性菌痢 30例 ,霉菌性肠炎 2 0例 ,病程为发病后 2h至 2d不等 ,平均病程 10h。患病儿年龄 3月至 7岁 ,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4 0例 ,平均年龄 3 6岁。患儿均无明显脱水症状及体征。1·2 药物及剂量 治疗急性肠炎一般使用复方新诺明 (SMZCO) +庆大霉素片 + 6 45 2片共碾碎后加入0 9%生理盐水 10ml中…  相似文献   

5.
张帆 《工企医刊》1998,11(2):24-25
我科1987年~1996年10年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菌痢)310例,其中有174例大便细菌培养出痢疾杆菌及药敏试验。本文对10年来药敏试验的变化及其治疗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310例中,男177例,女133例,年龄最小3月,最大13岁,以1~3岁最多,127例(40%)。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细菌性痢疾诊断要求,其中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痢疾 (菌痢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重点防治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提高菌痢的治愈率 ,对 1999年 5~ 10月自山东省立医院腹泻病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 5 2株痢疾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1材料与方法1 1菌株 5 2株痢疾杆菌均来自 1999年 5~ 10月山东省立医院腹泻病门诊就诊腹泻病人。对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的 170名患者 ,以无菌棉拭子采取脓血粘液便 ,分别接种于SS琼脂、麦康凯、碱性平板 ,常规法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1 2方法志贺氏菌属分型血清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药敏纸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10月以磷霉素序贯法治疗经细菌学确诊的儿童菌痢 6 4例 ,效果好 ,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细菌学确诊的 6 4例菌痢住院患儿为观察组 ,其中 <1岁 6例 ,1~ 3岁 15例 ,3~ 8岁 2 6例 ,>8~ 12岁 17例 ;选同期入院、病情相当、头孢噻肟钠皮试阴性的 30例菌痢住院患儿为对照组。诊断均符合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 [1] 中急性菌痢之标准 ,且大便培养均为志贺菌。两组病例治疗前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 >0 0 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 :注射用磷霉素钠 (东北制药总…  相似文献   

8.
慢性菌痢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我们采用微波配合药物综合治疗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 慢性菌痢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69岁,平均 4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年2月,慢性菌痢的诊断参照卫生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标 准[1],均为慢性迁延型。所有患者以往有急性菌痢史,目前的主要症状:每日腹 泻3~ 6次不等,部分患者有左下腹隐痛、腹痛、里急后重感、腹部无明显压痛。其中9例患者 大便镜检可见脓球每个高倍视野3~5个;8例粪便肉眼观察有粘液,但镜检未见脓球,17例 患者接受治疗时每日大便5~6次,有里急 后重感,经常应用抗菌素治疗而效果不佳;另有3例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时每日大便3~ 4 次。以上病例粪便培养仅3例有弗氏痢疾杆菌生长,其余无致病菌生长.所有患者均经钡灌肠 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环丙沙星,0.25 g ,每 天2次口服治疗,10天为一疗程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微波治疗。微波治疗采用武汉市凌智公 司生产的MWY-A型脉冲微波盆腔疾病治疗仪进行治疗。患者采用俯卧位,把腹部对准辐射孔 上。每次30 min,10次为一个疗程。电流强度5.5~6 mA,病人感觉微温热感。注意事项: 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暂停治疗。电流强度不宜过大,病人感觉不宜太热。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些常用抗菌药物在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治疗中的广泛使用,使得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提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增多,给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们应用利福平治疗52例小儿急性菌痢,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5月笔者运用中药结肠灵煎剂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 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人。全部病例符合国内关于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有关标准[1] ,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病史 ,临床症状 ,纤维结肠镜检或钡剂灌肠所见 ,黏膜活检及实验室检查可除外菌痢 ,阿米巴痢疾 ,血吸虫病 ,感染性肠炎 ,肠结核及克隆病而确诊。根据就诊序号编号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 8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细菌性痢疾 (以下简称菌痢 )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菌痢流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对及时发现疫情和掌握疫情分布及其流行因素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解掌握现阶段本市菌痢流行特点 ,为今后提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现将上海市1996~ 1999年菌痢监测结果分析报告于后。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资料 来源于上海市 1996~ 1999年菌痢流行病学监测资料。1.1.2 菌株 来源于上海市 1996~ 1999年各菌痢监测点腹泻病人、菌痢病人。1.1.3 抗生素药敏纸片、培养基等实验材料 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生产提供。1.2 方法1.2 .1 设…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这些年来,随着菌痢病原学、发病学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也有了新的认识。病原学和流行菌群的变迁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根据生化特性不同,共分4组:志贺氏痢疾杆菌(10个血清型),弗氏痢疾杆菌(13个血清型),波氏痢疾杆菌(15个血清型)和宋氏痢疾杆菌(1个血清型)。除弗氏6型可发酵乳糖,  相似文献   

13.
124例小儿菌痢的菌群分布、药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痢疾杆菌产生的变异性、耐药性以及近年越来越重视的用药安全性问题,菌痢治疗已成为儿科的一大难题。我院1996-2003年共有124例经细菌学确诊的菌痢患儿,现将菌群分布与药敏试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防治工作经验 ,为最终消灭脊灰打下基础 ,对诸城市 195 6年以来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收集诸城市 195 6~ 1999年脊灰监测资料。195 6~ 196 6年主要采取对现症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的措施 ;196 7~ 1986年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 ,对适龄儿童每年1次集中免疫 ;1987年开始实行冷链运转后 ,每 2月 1次接种 ,每年运转 6次 ;1993年 12月开始开展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自 1992年开始 ,建立并逐步完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2 结果2 1 发病率  195 6~ 1986年合计报告脊灰病人 10 4…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小儿夏秋季常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素滥用,其耐药性逐年增加。自1992年以来,我们用利福平、TMP和654-2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我们于1988年6月至1992年8月用口服氟呱酸,同时肌注或静滴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急性菌痢60例,为对照组;自1992年8月以来我们改用利福平、TMP、654-2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菌例60例,为治疗组。全部病例按1980年湖南省卫生厅编写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诊断。1.2一般资料(1)年龄与性别:治疗组60冽,男性34例,女26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海安县急性传染病疫情变化趋势 ,对该县 195 3年~1999年的急性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并对近 10年来该县几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率进行指数曲线拟合 ,以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5 3年~ 1999年急性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本县历年急性传染病疫情订正年报表 ,为保证资料可比 ,所有急性传染病总发病率都不包括流行性感冒、恙虫病、肺结核和性病 ,人口资料来自县计生委。1.2 方法(1)海安县 195 3年~ 1999年急性传染病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应用定基比和环比。(2 )海安县 1990年~ 1999年急性传…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发病率高 ,是国内外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1〕。我科于2001年6月~2003年6月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药物灌肠治疗菌痢7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140病例均为2001年6月~2003年6月期间住院及门诊患儿 ,均符合诊断标准 :①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或黏液便、里急后重 ;②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③大便培养有细菌生长。其中男74例、女66例 ,年龄5个月~4 3岁 ,将1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70例。两…  相似文献   

18.
泰利必妥治疗33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细菌性痢疾 (简称急性菌痢 )的常用药物耐药性逐年提高 ,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总结泰利必妥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效果 ,我们对 1995~ 2 0 0 1年采用泰利必妥治疗的 33例作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诊断为急性菌痢的住院患儿为治疗对象 ,随机分为泰利必妥组 33例 ,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 :<1岁 5例 ,1岁~ 13例 ,3岁~ 11例 ,7岁~ 4例 ;均有发热 ,体温 38℃以上 32例 ;肉眼粘液脓血便 30例 ,病初伴抽搐 3例。对照组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岁 5例 ,1岁~ 19例 ,3岁~ 3例 ,7岁~ 1例 ;…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笔者近几年应用自拟止痢汤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50例病人全部来自门诊,其中急性菌痢28例,慢性菌痢22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0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数天。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粪便检查:可找到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可见巨噬细胞。细菌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2 治疗方法 白头翁30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20克,黄芩、黄连、黄柏、秦皮、木香、槟榔、当归、赤芍各10克,大黄、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3 疗效标准 痊愈: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各种症状消失,粪检查:正常,细菌培养:无痢疾杆菌 好转:发热消失,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明显减轻,粪便检  相似文献   

20.
15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文红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13-1314
目的 了解近10年小儿细菌性痢疾病原菌菌型及耐药性变化,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154例经细菌学证实的小儿急性菌痢分为A组(1995-1999年)和B组(2000~2004年),比较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两组均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B组宋氏较A组显著上升(P〈0.01)。B组对头孢唑啉、氟哌酸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组(P〈0、05),对SMZco耐药率显著下降(P〈0.01),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耐药率最低。结论 福氏痢疾杆菌仍为目前小儿菌痢的主要流行菌群,临床上应合理、交替选用敏感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