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脑脉康不同极性配比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脑脉康不同极性配比提取物的总还原性,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分别得到了脑脉康不同极性配比提取物的总还原性曲线以及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抑制率曲线,并得到不同提取物清除50%DPPH自由基和50%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时的浓度。结论:脑脉康不同极性配比提取物均有一定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辽藳本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V法,测定辽藁本不同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及总还原性,绘制相应曲线,计算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结果:分别获得到了不同浓度的辽藳本提取物的还原性曲线以及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抑制率曲线。结论:辽藳本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其能力大小依次为辽藁本挥发油提取物,辽藁本乙酸乙酯提取物,辽藁本水提取物。其中辽藁本挥发油提取物抗氧化应激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刺玫根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刺玫根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总还原性,及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建立了刺玫根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总还原性曲线和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抑制曲线.结论:初步明确了刺玫根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其萃取后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宽叶缬草醚酯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草醚酯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分别测定缬草醚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样品中活性物质对于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等自由基半清除率浓度(IC50)分别为1.36,1.46和2.14 mg/ml.结论 在实验条件下,缬草醚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薏苡茎丙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为充分利用薏苡茎提供依据。方法:以丙酮为溶剂,对薏苡茎进行闪式提取,旋转蒸发、浓缩、纯化。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进行薏苡茎丙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铁离子能力的测定。结果:薏苡茎丙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还原铁离子的能力。结论:薏苡茎丙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性与浓度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越高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鳌合亚铁离子和还原力、过氧化氢的反应体系,检测了复方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结果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消除DPPH自由基的EC50分别是41.0μg/mL和8.2μg/mL;复方丹参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是1.39 m g/mL;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抑制羟基自由基产生的EC50分别是1.73 m g/mL和0.58 m g/mL;在实验体系中,未检测到复方丹参螯合亚铁离子的能力;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的还原能力的EC50分别是0.42 m g/mL和0.08 m g/mL。在实验最高质量浓度100μg/mL时,复方丹参和维生素C对过氧化氢的清除率分别为36%和94%。结论复方丹参具有较强还原力,能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并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复方丹参的多方面抗氧化活性可能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荔枝核与龙眼核水提物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测定两种水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则定并比较二者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DPPH能力.结果:龙眼核与荔枝核水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前者高于后者,总黄酮含量后者高于前者,二者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龙眼核水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DPPH能力均高于荔枝核水提取物.荔枝核水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而龙眼核水提取物在低浓度范围(0~1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激发作用 结论:龙眼核水提取物在一定低浓度范围内的抗氧化活性优于荔枝核水提取物荔枝核与龙眼核水提取物抗氧化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脉康体外抗氧化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以维生素C及没食子酸为对照,初步研究冠脉康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冠脉康和维生素C清除DPPH的EC50分别是44.04μg/mL和28.89μg/mL;冠脉康和没食子酸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分别是126.7μg/mL和32.7μmg/mL;结论:冠脉康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力,能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冠脉康多方面抗氧化活性可能是其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孔草油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95%乙醇浸提工艺提取,初步分离后,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3种提取物,提取物通过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微孔草油具有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性:提取物C<提取物B<提取物A;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表现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结论实验证明提取物A抗氧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不同极性萃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法、羟基(·O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新疆紫草不同极性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阳性对照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DPPH·、羟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均有消除能力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层、水层、正丁醇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层浓度为1.2 mg/m L以上时,对DPPH·的清除能力超过对照品维生素C。结论:新疆紫草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极性溶剂层抗氧化能力显著。本研究为筛选新疆紫草抗氧化作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药材的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条形码序列,探讨木香类药材鉴定新方法。对60份样品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采用 MEGA5.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K2P),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g tree,NJ Tree)。结果表明,无论是菊科的木香、川木香、土木香,还是马兜铃科的青木香和五味子科的红木香,ITS2序列种内变异均小于种间变异,ITS2序列所有单倍型比对后长度为272 bp,变异位点达到162个;遗传距离显示物种种内平均K2P远远小于种间平均K2P;NJ树结果显示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和红木香药材可明显区分,且能鉴别川木香的2个基原物种。因此,ITS2序列可用于鉴定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药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黄芪、丹参、三七醇提药渣中粗多糖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考察采用不同药液浓度、醇沉液浓度、沉淀时间所得多糖总量与纯度,优选沉淀工艺。结果优选出的多糖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 h;优选出的沉淀工艺为药液浓度为1 g原药材/mL,醇沉浓度为80%,沉淀时间为4 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比较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具体的工艺技术参数将在中试研究中确定。  相似文献   

13.
紫草根     
本品为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et Z.)的干燥根部。本植物分布我国、朝鲜及日本。我国主产于新疆及东北诸省及华北地区。辽宁以盖平、海城所出为佳。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部分歧,高约30—60厘米,全体被毛。叶互生,无柄,广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先端尖,叶基楔形,长5—7厘米,宽  相似文献   

14.
人参和西洋参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田进国  王健 《中药材》1996,19(2):70-72
对人参和西洋参的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人参和西洋参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其光谱特征可准确地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张爱华  彭国平 《中成药》1999,21(4):196-198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1.85%。  相似文献   

16.
人参与西洋参的皂甙成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人参及14个产地(包括美国、加拿大)的15批西洋参样品进行了皂甙类成分薄层定性分析、总皂甙含量比色测定及人参皂甙Rb1,Rg1,的薄层扫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国内当归、黄芪和党参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研究的基本现状,揭示其文献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特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计算机的分类、统计功能,按成果的基本情况、成果的研究内容、成果的评价与应用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甘肃、河北、山东等地排在前列,成果主要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部门承担,成果课题的来源主要为地方计划和自选课题,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药物疗效、药物制剂、栽培、贮藏加工等领域。结论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中,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增幅缓慢,成果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成果转化率低,数据库中一些成果项目的数据缺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黄芪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芪的功效、炮帛春临床应用等问题,在古今文献论述相左的基础上作一探讨。认为黄芪用于保健,功效不逊于诸参膏滋,且价廉物美;用于治疡,但取温托,未可概谓之圣药,配伍防风,则有功无制。对宋代以来,诸家黄芪生,炙异用情况,主张通过现代科学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通常认为加工方法是导致2种药材功效差异的本质原因,仅根据加工方法而不考虑药材种质,就会出现药材的性状、活性成分含量不能很好吻合药材的质量标准。芍药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白芍和赤芍的本草考证、种质差异及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白芍和赤芍药材的种质存在的差异,白芍应为古人从野生芍药中选育出的栽培品种P.lactiflora ′Baishao′。白芍与赤芍基原问题的澄清可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参,附子与参附汤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陈玉春 《中成药》1994,16(8):30-31
参附汤(人参0.3g/ml,附子0.15g/ml)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P<0.001)。人参和附子二者也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P<0.005,P<0.001)。提示人参,附子与参附汤三者均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