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中医药》2015,(4):39-40
<正>雷根平教授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注重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病症,尤其是肾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1]。慢性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中医"淋证(劳淋)"、"虚劳"等范畴。雷根平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多为病久伤肾,由肾及脾,正气亏虚,无力抗邪,致使脾肾亏虚,湿热未清留恋所致的以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以实  相似文献   

2.
总结现代临床辨治尿路感染的经验和认识,认为尿路感染发病与脾肾亏虚、湿热蕴结关系密切,其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为标,而气化不利贯穿本病始末。故治疗应标本兼治、清健同施,调畅气机则应贯穿尿路感染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曹田梅教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方法]文献回顾法归纳总结曹田梅教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结果]肾虚而膀胱热为劳淋之总病机,具体又可分为湿热蕴结、肝经郁热、肾阴不足、脾肾亏虚等四个证型,急性期多以猪苓汤、清心莲子饮;缓解期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复法制方是中医辨治急难病证的特色制方思路,在梳理古今医家对复法制方经验源流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国医大师周仲瑛基于复合病机理论临床常用辨治疑难杂病的学术经验。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例,结合“湿热瘀毒郁结,肝脾肾亏虚”的基本病机及在病情进展中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兼夹转化的病机特点,临床采用复合立法,通过对升降结合、寒热并用、表里相合、敛散相伍、多脏同治复法等思路的具体运用,总结了名老中医复法治疗肝硬化的辨证思路及治法方略。展现出复法制方具有邪正兼顾、气血并调、阴阳并治等“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疗效优势,善用复方大法体现了名医“机圆法活,知常达变”的辨治思路及对中药性味熟稔于心,丰富缜密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5.
孙郁芝教授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属中医“劳淋”范畴,患者病程较长,症状复杂,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湿热留恋,兼有气机郁滞,治疗时应兼顾补肾健脾、清热利湿、行气通淋,用药主张平和中正,较少应用峻烈之品,自拟经验方药用黄芪、白术、茯苓、柴胡、杜仲、狗脊、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土茯苓、蒲公英、萹蓄、乌药、车前子、砂仁、香附、生龙齿...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中医院老中医赵俊杰大夫,现已年逾七旬,业医五十余载,擅长治疗内科杂证,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辨治尤有独到见解,效果甚佳。笔者在实习中有幸随赵老侍诊,蒙聆教诲,受益非浅。今就赵老有关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经验,总结於下。赵老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淋证”、“水肿”等病的范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可见病变部位重点在肾和膀胱,病之标为膀胱湿热,本为肾气虚损。湿热之由,或过食辛辣炙煿,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之核心在于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毒为标,病久则伤及脾肾,由实转虚。中医内治法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单方验方为主,外治法以中药洗浴、中药灌肠、肛门给药、针灸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应继续完善对中医药作用机制的认识,制订统一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效果显著的名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艳  张志坚  张福产 《陕西中医》2006,27(12):1552-1553
目的:总结张志坚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经验。方法:整理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老师的医案医话精髓。结论:其经验为:1认为CPN病因急性发作期主要是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慢性期,为脾肾两虚、气阴不足。病机为虚实夹杂,急性发作期,以正虚邪实为多;“瘀血”是肾盂肾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2辨证论治,分为5型:湿热壅盛型;肝胆郁热型;中气下陷型;肾虚湿热型;湿热血瘀型。临证要注意以下几点:谨守病机,首顾整体;重视辨病,灵活用药;察舌按脉,识病进退;注意忌宜,食养善后。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炎是男性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约占中医男科门诊患的三分之一,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感染病源微生物后,前列腺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局部形成脓肿所致,中医病机为湿热下注,治疗以祛邪为主;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组织的坏死、变性和增生,中医病机与脾肾亏虚和气滞血瘀有关,治疗重点在补益亏损及调畅气血。笔根据临床实践,将中医辨治前列腺炎总结为六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西医主要采取抗感染治疗,但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疾病的复杂性尿路感染作用有限。中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其反复发作。该文主要探析中医辨治急性肾盂肾炎思路,并附验案1则。该文指出急性肾盂肾炎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密切相关,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膀胱湿热为标、肾气虚损为本,治疗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以清热利湿通淋为先,再行益气健脾补肾,以达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孙亮 《光明中医》2016,(16):2297-2298
目的初步探讨了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基本分型、病因病机以及运动神经元病的有效辨证中医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症状、舌脉等四诊信息)分为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脉络瘀阻4型辨证治疗。结果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病变选择性侵犯上下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西医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措施。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肝肾不足,脉络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结论中医通过辨证,施以"补气、活血、养阴、填精"的方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结果: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肾虚弱、脾胃本虚。中医治疗小儿泄泻主要方法有脐部疗法、中药治疗、推拿治疗、针灸疗法,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詹继红为贵州省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于治疗肾系疾病,如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狼疮肾等.精通中医四大经典及各家学说,并常教导学生学习中医不能忘根.在中医淋证方面有着其特有的见解与临床经验,基于《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詹继红认为淋证在不同年龄阶段淋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要点各有不相...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暨治疗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病学及西医治疗情况,提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述目前国内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方面研究进展,归纳出目前中医界认为AIDS的发病外因为"邪侵",内因为"正虚",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涉及肝、脾、肾等脏器。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本课题组通过对中医理论学术演变的梳理,提出"五脏阴阳"这一辨证纲领及"三维守恒"治疗法则这一创新理论,并在这一创新理论指导下,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是脏腑辨证和以阴阳为主体的八纲辨证,而两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这一辨证纲领。且五脏各有所主,其中肝、脾、肾具有最主要的影响,由此构成"三维守恒"治疗法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牟林茂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牟教授认为泌尿系结石的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为五脏之本,肾虚则水湿内蕴,日久化热,热灼津液,形成砂石。酌取一临床案例,学习牟教授怎样将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取长补短,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强调生活调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综合中医、西医之长对其进行研究,有效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与提高其疗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特点、发病病机、中医辨证与微观辨证三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进行探析,从证候研究与疗效评价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现代应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特点,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总结施茵教授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施教授认为育龄期PCOS患者以肥胖型居多,且常伴不孕,病位多在肾、脾,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阻络为标,临证取冲脉、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为主,循证施治,方穴术相应,以达补肾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行瘀、活血调经助孕之效。其提出的"辨证为根本,穴性同药性,选穴如组方,手法定补泻"的理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更将穴位及针灸手法的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