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DM)和C型利钠肽(CNP)在肺血栓栓塞时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温生理盐水。每只犬在注栓前、注栓后的半小时、1、2、4及6h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收集动脉血标本,检测ET、CNP、ADM和NO的变化。结果 组织病理符合肺血栓栓塞的改变;栓塞组在栓塞后动脉血气血氧分压较栓塞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5 ) ;栓塞组在栓塞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较栓塞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ET和NO在栓塞后2、4及6h明显升高(P <0 .0 5 )。ADM在栓塞后1、2h明显升高(P <0 .0 5 ) ;CNP在栓塞后2h明显升高(P <0 .0 5 )。结论 血管活性物质ET、NO、ADM和CNP参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使用经济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大鼠动物模型,掌握自体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制备,检测自体肺血栓栓塞的持久性。方法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相应生理生化指标,并于栓塞后3 h,5 h,7 h,24 h,1周处死大鼠,制作大鼠肺组织病理标本。结果栓塞组大鼠自血栓注入后迅速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体征。栓塞组大鼠肺动脉压在栓塞后3 h,5 h,7 h,24 h分别为(27.79±4.24)mm Hg,(26.69±4.14)mm Hg,(25.00±6.49)mmHg,(24.54±3.87)mm Hg,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后1周组大鼠的肺动脉压为(21.05±4.37)mm Hg,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见明显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提示持续性低氧血症,栓塞后24 h氧分压(83.10±3.75)mm 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后1周氧分压为(91.22±1.93)mm 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标本均提示肺小动脉有扩张充血,肺泡萎陷,肺间质水肿并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栓塞后1周肺组织病理标本提示肺动脉内未见明确血栓。结论自体血凝块在持续性大鼠肺栓塞模型的研究中是有限的。今后肺栓塞动物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立持久固定肺栓塞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犬自体血栓肺栓塞模型,研究其血浆NPY、CGRP和尿TXB2、6-keto-PG1α与急性肺栓塞的关系.方法1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只.分别注射自体血栓(0.04 g/kg)混悬液20 ml和生理盐水20 ml.记录注栓前、注栓后0.5、1、2、4、6 h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同时采血、留尿标本检测相关实验指标.结果栓塞组注栓后PO2较注栓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栓塞组注栓后MPAP较注栓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I注栓后则明显下降.栓塞组注栓后血浆NPY从基线逐渐上升,4 h达高峰,而血浆CGRP从基线逐渐下降,6 h达最低点.肺动脉血浆AT-Ⅱ注栓后上升,4 h达高峰.栓塞组血浆和尿TXB2均在1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两者变化具有一致性;血浆和尿6-keto-PGF1α注栓后0.5 h内即达高峰,此后下降,两者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血管活性物质NPY、CGRP和AT-Ⅱ参与PTE的病理生理过程;PTE的肺血流动力学异常与TXA2、PGI2的失衡有关;尿TXB2和6-keto-PGF1α可作为监测体内TXA2和PGI2的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体血栓注入法建立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探讨内皮素在急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和溶栓疗法对肺动脉释放内皮素的影响。方法:14只杂种犬,自体血栓注入法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模型犬随机分入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7只犬给予尿激酶20000U/kg,100ml液体稀释后30分钟静脉滴入,对照组同期输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栓前、溶栓前(对照组同期)、溶栓后(对照组同期)血液动力学测定,采动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溶栓组犬静注尿激酶30分钟后,伴随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的显著性下降,动脉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溶栓后30小时为99.25±12.90pg/L,与注栓前51.63±10.09pg/L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值55.93±2.10pg/L比较P<001,对照组犬栓塞后4小时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无显著变化,内皮素水平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内皮素可能与急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动脉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增加可能是血管再通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PTE组肺动脉造影显示,右心室扩张,肺动脉增粗、充盈缺损、截断或完全缺失。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和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16.40±1.82)mm Hg vs(9.60±2.07)mm Hg和(11.17±2.14)mm Hg,1 mm Hg=0.133kPa,P=0.01,P=0.002]。血气分析显示,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pH、PO2、标准碳酸氢盐、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等指标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结论经颈静脉送入猪尾导管建立兔急性PTE模型成功率较高,重复性较好,且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PTE诊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观察栓塞后不同时间犬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影像学及血栓病理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其中栓塞左下肺动脉的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1周组:5段血栓柱栓塞,观察1周;2周组:5段血栓柱栓塞,观察2周。另外1只将血栓柱栓塞至右下肺动脉以证实选择性栓塞的可行性,观察2周。观察指标为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参数及局部肺动脉造影影像学变化。实验犬经血栓栓塞制模后肌注氨甲环酸,1、2周后解剖观察栓塞情况;应用磷钨酸苏木精染色(PTAH)观察血栓的病理变化。结果犬肺血栓栓塞前,氧合指数(PaO_2/FiO_2)为(508±58)mm Hg(1 mm Hg=0.133 kPa),栓塞1 h 后为(395±100)mm Hg;栓塞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15±3)mm Hg,栓塞1 h后为(21±4)mm Hg;肺血管阻力(PVR)栓塞前为(178±114)mm Hg·s/L,栓塞1 h后为(404±260)mm Hg·s/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犬肺动脉栓塞后局部肺动脉造影可见截断征;1周时见栓塞近端肺动脉明显增粗,管壁僵硬样改变等。栓塞1、2周时解剖发现实验犬肺动脉内血栓表面不平滑;PTAH 染色见血栓表面机化,2周组见血栓内多处再通,肺动脉壁增生组织包绕、分割血栓。结论将血栓柱栓塞犬肺叶动脉,并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可建立模拟慢性 PTE 部分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栓塞不同时间,肺动脉造影表现不同;时间越长,血栓机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栓剂和(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于实验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20只草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栓剂尿激酶组(UK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BQ123组)和尿激酶联合BQ123组(联合组)共5组,分别给予假手术操作、注入自体血栓、注入自体血栓加UK、注入自体血栓加BQ123以及注入自体血栓加UK和BQ123。结果:接受UK和(或)BQ123组PAP升幅(APAP)明显降低。在造模后2.5h,模型组PAP升高(7.70±1.72)mmHg(1mm Hg=0.133kPa),而UK组仅升高(5.56±1.26)mm Hg,BQ123组升高(3.83±1.60)mm Hg,联合组则下降(1.70±0.72)mmHg,P〈0.001;与联合组相比,UK组、BQ123组PA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和BQ123均能显著降低PAP,两者合用效果更明显,提示溶栓剂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在急性FTE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犬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解决监测犬D 二聚体的试剂盒获取不易、价格昂贵的问题 ,改进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模型 ,探讨该模型在急性PTE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犬自体血加凝血酶加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 ,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PTE的模型 ,并分别与不同的 2组对照组比较。监测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肺动脉造影、螺旋CT及螺旋CT血管造影 ,栓塞前及栓塞后多时点留取血样测血浆D 二聚体浓度。栓塞后 1d ,5d ,10d分别处死部分犬做病理解剖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Ⅰ组均存在肺动脉栓塞。栓塞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 (PASP)、肺动脉舒张压 (PADP)明显上升 ,自身前后及与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组血浆D 二聚体于栓塞后 30min明显上升 ,1~ 2h达高峰 ,2 4h后下降 ,自身前后及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犬急性PTE模型改进成功。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PTE早期有一个相对特征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动态检测血浆D 二聚体有助于急性PT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监测犬肺血栓栓塞症 (PTE)后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3(L DH3)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两者在急性 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健康杂种犬 18只 ,随机分为三组。栓塞 组采用自体血加凝血酶及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 ,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 PTE模型。栓塞 组不加人纤维蛋白原 ,余同栓塞 组。对照组由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加人纤维蛋白原。三组均于栓塞前后做肺动脉造影及螺旋 CT血管造影 ,栓塞前及栓塞后多时点留取血样测 L DH3及血浆 D-二聚体浓度。结果 肺动脉造影及螺旋 CT血管造影均证实犬 PTE模型制备成功。栓塞 组血浆 D-二聚体于栓塞后 30 m in明显上升 ,2 4 h后明显下降 ,自身前后比较及与栓塞 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栓塞 ( 、 )组栓塞后 2 h至 4 d L DH3明显升高 ,与栓塞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浆 D-二聚体、L DH3在急性 PTE早期有一个相对特征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联合检测 D-二聚体、L DH3有助于急性 PT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 (简称肺栓塞 )主要影响呼吸、心血管系统造成肺通气、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肺栓塞时血管活性物质 5 羟色胺 (serotonin)、血栓素A2 (TXA2 )、内皮素 (ET)升高 ,使用其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轻肺血管收缩。本文拟研究肺栓塞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及氯沙坦(LOS)对肺血栓栓塞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成年杂种犬 ,3 %戊巴比妥钠 3 0mg/kg麻醉 ,心电监测。经右股静脉和股动脉穿刺置入心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和注入血栓。动脉采血 4~ 5ml/kg ,加入 3 7℃水浴中的烧杯内静置约 1h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