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发现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并不低,由于民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差异,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的发病率差别较大,从0.5%~13.0%不等.儿童血压轨迹现象的研究提示成人高血压与儿童时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赵地等([1])对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期高血压患病危险的预测发现儿童期高血压对于个体成年罹患高血压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因此重视儿童期血压监测对于预防、延缓成人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更需重视儿童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本文着重就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及综合防控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1 003例3~12岁儿童血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儿童血压的发展规律,对于高血压易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1003名3~12岁儿童进行了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期Korotkoff第Ⅳ音(K4)与第Ⅴ音(K5)的差异及对成年高血压的预测价值,为选择血压测量方案和制定儿童血压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追访1987年建立的"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基线儿童期K4、K5作为舒张压(DBP),采用WHO 1996年标准诊断基线儿童期高血压;成年期记录K5作为DBP,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成年期高血压.比较儿童期K4、K5的差异及对成年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1987年基线调查6~17岁学龄儿童2505人,2005年追访到412人.基线K4-K5差值的几何均数为(10.1±1.7)mm Hg(1 mm Hg=0.133 kPa),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除青春期外,其他年龄男女之间K4-K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K4-K5差值的分布构成有统计学意义(P<0.001),6~9岁、10~12岁、13~15岁、16~17岁分别有59.6%、60.5%、56.3%和45.1%的儿童K4与K5差值大于10 mm Hg.按WHO标准,采用K4、K5为DBP诊断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0%和2.4%.儿童期K4与成年期血压的相关程度优于K5;且能预测成年期高血压.结论 当使用汞测压计测量儿童血压时,采用K4记录DBP,能更真实地反映儿童血压水平,使不同儿童的DBP水平具有可比性;并且K4与成年DBP的关联度更高,即轨迹现象更强,更能体现儿童血压水平对成年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儿童期与成年期的血压水平存在一定相关,许多原发性高血压在儿童期即开始有表现。为了便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早期预防及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控工作,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我刊副总编辑马军教授撰文《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研究》,在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轨迹"现象、标准和测量以及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危害、流行状况等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指出高血压预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从儿童期开始进行早期预防;此外,马军教授还和其博士研究生董彬分别撰文《中国7~12岁儿童血压与年龄身高的关系》、《青春期学生血压变化规律分析》,对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及中山市2005-2010年学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儿童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血压变化特点,对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血压控制和干预活动有较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6~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乡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探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济南市区和农村6-13岁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调查6 278名儿童,其中男童4 396名,女童1 882名。检出高血压191例,患病率3.04%。肥胖儿童141例,肥胖率2.24%;超重336例,超重率5.35%。男女儿童血压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病率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率3.17%,高于农村2.76%(P〈0.05)。结论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儿童期即己开始,控制和降低体重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680-681
单纯肥胖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不仅损害儿童身心健康,而且与成人期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儿童期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我们于2006年6~8月对沈阳市肥胖流行病学调查中检出的433名肥胖儿童和按同年龄同性别1:2配对的881名正常儿童进行了血压的检测,并对儿童肥胖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41-1444
近年来,随着超重肥胖、盐摄入量和静态活动的增加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3-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显示,6~17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从1993年的6.1%和4.9%,增加到2009年的13.1%和11.7%[1],血压偏高率从1993年的7.6%增加到2009年的13.8%[2].儿童期血压水平具有长期“轨迹”现象,即儿童期血压处于高百分位的个体,到成年期仍有很大比例处于高百分位.一项长达24年的“北京儿童血压队列研究”表明,21.4%血压偏高的儿童会进展为成年期高血压[3].2008年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儿童期与成年期血压水平存在轻中度相关性(收缩压:r=0.38,舒张压:r=0.28)[4].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认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儿童血压的发育规律,对于高血压易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年在这方面的研究多在大中城市进行~([1,2])。我们对湖南省某农村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高血压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患高血压病年龄提前。研究表明,成人的原发性高血压始于儿童期,且儿童期血压偏高是日后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儿童血压偏高约占10%。因此,专家认为,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从高血压的发病来看,大多都有家庭遗传倾向。有人做了这样的调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只有一方有高血压及双方均无高血压的家庭中,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5%、28%、38%。当然,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其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起病于儿童期。为了控制成人高血压的发生,探究儿童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为此,作者就可能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为高血压病普查中确定的血压偏高儿童。诊断参照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工作手册,将收缩压或舒张压≥同龄正常血压的第95百分位者诊为血压偏高,共117例,6~16岁,男63例,女54例。对照组按1:4配对,选取同年龄、同性别、血压正常者,共468例。两组均无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