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彤  张芳  杨国颖 《安徽医药》2023,27(12):2475-2478
目的 探究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病儿外周血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内皮素-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BPD诊治标准分为BPD组病儿51例,非BPD组病儿42例。收集所有病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病儿不同时期(出生后第1天、第14天、第28天)的血清STAT3、内皮素-1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AT3、内皮素-1对BPD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新生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 BPD组与非BPD组病儿性别、产妇产前感染、院内感染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合并肺炎、合并贫血、呼吸暂停、宫内感染、动脉导管未闭、机械通气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PD组病儿血清STAT3、内皮素-1水平第1天[(1.92±0.54)ng/L、(108.74±21.64)ng/L]、第14天[(1.43±0.37)ng/L、(83.16±16.34)n...  相似文献   

2.
5月11日凌晨,湖南省衡阳市一医院儿科值班医生袁小平,因其接治的病儿抢救无效死亡,被多名病儿家属殴打侮辱近4个小时,还被逼抱着病儿尸体在医院游行两周示众。为解救袁医生,该院另有十多名职工被病儿家属打伤。 这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医生人身权利的医疗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式APN排班模式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新生儿科采用质性研究法对10名护理人员及4名医师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改良式APN班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层级管理的体现等六个主题内容。结论改良式APN班体现了科学性和人文关怀,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医师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但护士群体的各支持体系仍需探讨。  相似文献   

4.
《河北医药》2011,(22):F0004-F0004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具有优良的临床诊治、科研、教学水平,同时具备预防保健、应急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综合能力。医院儿科集儿科门诊、普儿科病房、新生儿科病房为一体,分为普儿科和新生儿科,大科主任兼普儿科主任为唐卉主任医师,新生儿科主任为杨梅主任医师。科室现有医生18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8名。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重症之一,病因复杂,病死率高,部分病儿留有后遗症。为了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现将我院新生儿科1998-01~1999-12所收治的124例新生儿惊厥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二年内住我院新生儿科有惊厥症状患儿124例,男98例,女26例,入院日龄:≤3d 82例,3~7d 13例,7~14d 8例,14~28d 1例;胎龄:≤37周53例,37~41周58例;≥42周13例;出生体重:<2500g 50例,2500~4000g 60例,≥4000g 14例;生产史有异常者48例,其中剖宫产30例,产钳助娩10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娩2例,有窒息史78例。2 惊…  相似文献   

6.
对耳聋残疾儿童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药物性耳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多数成为永久性耳聋。现将我们调查的61例耳聋残疾病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来源:1991年初至1992年底到我院评残的耳聋病儿共61名,其中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5岁。致病因素:61例耳聋病儿中有47例病儿有用过氨基糖成类抗生素病史,其中应用链霉素与庆大霉素者各15例,应用卡那霉素者14例,应用新霉素者3例。以上患儿应用耳毒性药物致聋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2个月。初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支气管炎9例、肺炎19例、泌尿道感染4例、肠道感染6例、结核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本组调查表明耳聋…  相似文献   

7.
韦桂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54-2455
新生儿ABO溶血病为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之一,严重病儿可导致贫血、高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本院新生儿科1997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42例ABO溶血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7例;早产儿2例(4.7%),足月儿3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护士在患儿疼痛中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护士120名,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名和观察组6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方法对患儿进行疼痛评估,观察组采用知信行教育模式,两组均进行30 d护理,护理完毕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护士对新生儿疼痛基本认知、新生儿疼痛评估掌握、新生儿疼痛干预掌握及新生儿疼痛认知总体评分;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对患儿疼痛评估掌握程度,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科护士知信行教育模式实施后15 d新生儿疼痛基本认知、新生儿疼痛评估掌握、新生儿疼痛干预掌握及新生儿疼痛认知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科护士对疼痛评估知晓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在对患儿疼痛评估中实施知信行教育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改善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新生儿科潜在或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完善护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风险制度合理配置科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结果通过加强对新生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消除了护理过程中的某些不安全隐患,有效地降低了差错率以及投诉率。结论加强对风险制度的管理,消除护理环节中的缺陷,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科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体会。方法经过对46例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儿落实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呼吸机气道护理,严格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措施。结果有35例病儿治愈出院。结论提高机械通气的护理,提高病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王文召  李娜  刘一鸣 《安徽医药》2023,27(3):546-549
目的 检测颅脑损伤病儿血清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颅脑损伤病儿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的颅脑损伤病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保健科体检的9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后6个月,根据治疗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分为预后不良组33例和预后良好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病儿血清LOX-1、TLR4表达水平,经Pearson法分析颅脑损伤病儿血清LOX-1、TLR4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OX-1、TLR4水平对颅脑损伤病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病儿预后不良的有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3.13±0.97)μg/L、(0.52±0.11)μg/L]相比,颅脑损伤病儿血清LOX-1[(13.24±1.69)μg/L]、TLR4表达水平[(8.83±1.57)μg/L]升高(P<0.05);预后不良病儿(功能受限、活动受限)血清LOX-1[(16.31±2.30)μg...  相似文献   

12.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王妃  刘天媚 《安徽医药》2020,24(10):2047-2049
目的探讨琼海市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胃肠激素之间的关系,为本市儿童 F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 2017年3月至 2019年3月在琼海市中医院就诊的 140例6~13岁儿童,年龄(9.1±2.3)岁,根据年龄将病儿分为≤9岁组和> 9岁组,其中男 86例,女54例,采用罗马 Ⅳ标准进行 FD诊断,比较两组病儿 FD的常见临床表现;幽门螺旋杆菌(He? 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检查采用 13C呼气试验,采用 ELISA法检测病儿血浆中的瘦素、生长素及酪酪肽水平,并分析这三种胃肠激素与 FD病儿 Hp感染之间的关系;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140例病儿中上腹痛的发生率最高(93.57%)其次为恶心和(或)呕吐(74.29%)、早饱(55%)和腹胀(31.43%)。≤9岁组与> 9岁组相比,腹痛、恶心和(或)呕吐差异无统计学(P>0.05);早饱、腹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儿童 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儿血浆中瘦素水平比较, Hp阳性组病儿血浆中瘦素水平(2 435.32±256.13)ng/L显著高于 Hp阴性组(1 898.45±304.88)ng意义,/。L;两组病儿血浆中生长素水平比较, Hp阳性组病儿血浆中生长素水平(212.06±19.81)ng/L显著低于 Hp阴性组(296.27±26.57)ng/ L;两组病儿血浆中酪酪肽水平比较 Hp阳性组病儿血浆中酪酪肽水平与 Hp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生长素及酪酪肽这三种胃肠激素参与了儿童 FD的发病机制,可能会成为儿童 FD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房为基地,以住院病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使病儿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我科自1998年开展系统健康教育以来,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并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脑性瘫痪并发癫痫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检查脑性瘫痪疾病儿的脑电波,可以判断其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并且确定是否并发癫痫及发作类型,制定治疗方针,同时可以找出潜在性癫痫及预防其发作,我们对100例脑性瘫痪病儿的疾病类型和脑电波进行分析。 1 材料来源及方法 1983~1985年收院治疗的100名脑性瘫痪病儿,其中男70名,女30名。年龄最小者  相似文献   

15.
陈娜  邓倩  喻南慧  李莉明  蒋涛 《中南药学》2013,11(4):311-313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药学工作内涵的转变,医院药学已全面进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阶段。为了顺应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我院从2011年开展儿科、新生儿科药学监护[1]工作,临床药师定期到病房参与查房与会诊。本文以新生儿科1名败血症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全程药学监护为例,探讨临床药学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科护士针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乳喂养安全性,缺乏专业知识及技能易造成解决母乳喂养能力受限[1]。因此,如何正确建立及维持母乳喂养是新生儿科护士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就某市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100名新生儿科护士对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探讨,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措施,旨在纠正人们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为母乳喂养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以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9月温州市3所  相似文献   

17.
乔会菊  王亚丽  董燕红  刘茹  张素琴 《安徽医药》2023,27(10):2116-2120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DIH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 8月至 2022年 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 15例 DIHS病儿的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15例病儿致敏药物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物为主。中位潜伏期 14.5(10.0,22.3)d。15例病儿均有反复发热、全身红色皮疹伴瘙痒、脏器损害等,其中肝损害 14例( 93.33%),肾脏损害 1例( 6.67%),心肌损害 7例( 46.67%)。浅表淋巴结肿大 8例(53.33%),嗜酸粒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各有 6例( 40.00%)。严重的合并症包括转氨酶升高 10倍以上 8例,占 53.33%,合并肝衰竭、肝性脑病、多脏器衰竭死亡 1例。治疗主要为停用致敏药物,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及血浆置换等。 12例病儿治愈出院, 2例病儿在我院治疗好转后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1例病儿因多脏器损害死亡。结论 DIHS是一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潜在致死性,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日本 MEB—3202K 诱发电位测定仪,对正常儿、非腹膜炎性暖痛病儿及腹膜炎病儿进行了腹壁肌肌电图的测定。结果表明腹膜炎病儿腹壁肌有动作电位发生,而正常儿及非腹膜炎性腹痛病儿无动作电位产生。提出腹壁肌肌电图可做为诊断腹膜炎病儿的客观指标,同时为正常儿腹壁肌肌电图变化提供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新生儿科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书写药历,为临床提供多种药学服务等,协助临床制订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是保障新生儿科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结论:临床药师发挥专业优势,对提高新生儿安全用药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强  侯丹杰  张爱辉  张生 《安徽医药》2020,24(12):2474-2477
目的探讨在胆囊结石病儿中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及其对病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 1月至 2019年 5月共计 62例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病儿的临床资料,将 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儿纳入对照组,将 3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病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病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病儿手术前、术后 1d及术后 3d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病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儿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儿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病儿[(19.03±6.23)mL比(40.97±8.94)mL;(19.63±5.56)h比(23.06±6.03)h;(4.50±1.20)d比(6.25±1.61)d](P<0.05);术后 1d及术后 3d,观察组病儿血清 IL?6、IL?8、 hs?CRP及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病儿及手术前(P<0.05);观察组病儿并发症总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病儿(28.1%)(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能够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且创伤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