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常大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4):737-737
脑梗死后部分患者长时间卧床,其患肢往往不能自主活动,故易形成肢体深部静脉血栓,为临床较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而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较上肢更为多见。现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丘文淼  汪青 《河南中医》1998,18(3):176-17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8例丘文淼汪青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主题词血栓性静脉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常见的、难治的深部静脉血管病变,属祖国医学“股肿”、“脉痹”范畴,临床以肢体肿胀、疼痛为特点。因血液...  相似文献   

3.
杜家经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以局部肢体疼痛、肿胀、皮肤黯紫、肌肤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杜家经主任医师从医30余载,学验俱丰,对治疗本病有独到的见解及经验。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静脉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法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56例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各28例,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及拜阿司匹林,中西药组加用血塞通软胶囊口服配合消炎膏外敷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89.3%、西药组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内外同治法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深浅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它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可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受累多见.现将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原因、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12 0例 ,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疗效显著 ,是早期治疗深部静脉血栓的首要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对患有深部静脉血栓者 ,宜早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我院手术的开展,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发生率较高,多因术后少动,久病卧床,久卧久坐,使这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滞缓易凝等倾向造成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明显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肢体沉重乏力。如不及时治疗使患肢长期静脉高压、瘀血、肿胀而形成瘀积性皮炎,溃疡经久不愈,甚至肢残。根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脉搏痹”“肿胀”“水肿”“血瘀”范畴。自2001年5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该院进行下肢骨折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划分为2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00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结束后根据2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进行评分。结果由此观察得出,实验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控制效果,减少了静脉血栓的形成,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年龄超过40岁以上、体型肥胖、恶性肿瘤、下肢水肿或溃疡、静脉曲张、有吸烟史、术前72小时有制动史及糖尿病、冠心病、严重的COPD、既往有深部静脉血栓的患者,术后易于发生。特别是肿瘤切除并重建的患者,是发生DVT的极高危人群[2]。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预见性护理,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致残率的关键。针对下肢DVT的病因,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控制血液的高凝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42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组,再选取该院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该次研究对照组,对全部受检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的D-二聚体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D-二聚体水平会降至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20 d后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有较高诊断意义,对患者D-二聚体水平予以动态监测能够作为评判溶栓治疗疗效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手段。方法对该院的400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25%(5/400),其中4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和中药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1例病情加重转院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中的特殊体位和气腹、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等都有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栓塞的形成,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术前要正确评估和处理高危因素,术中和术后进行干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辨治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治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10例王景春,王志平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髂股静脉血拴形成(简称深部静脉炎),是一种比较难泪的深部静脉血管病变,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左下肢为多见,如治疗不当易造成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严重者肿胀日久不消,笔者就资...  相似文献   

13.
自拟化瘀消肿剂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阻塞造成回流障碍和再通后血液倒流,导致静脉高压瘀血,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和下肢溃疡,此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进行情志调护、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患肢护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提升治疗效果,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髋部骨折患者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发人群,骨折后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延误了手术时间,而且血栓形成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额外负担,如不及时防治,栓子一旦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髋部骨折后早期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笔者对所在科室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88例髋部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13例患者(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足踝部创伤患者在中、西医治疗干预下,围手术期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特点。方法:对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足踝部创伤患者9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足踝部创伤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特点、与D-二聚体水平检查阳性率的相关性,探讨足踝部位骨折发生的下肢血栓的诱因。结果:足踝部骨折围手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与患者年龄、创伤、手术操作等因素相关,血栓的总体发病率为4.87%(46/944),均为周围型血栓(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病率最高,约78.3%,共36例;小腿深静脉血栓(包括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血栓及3例合并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约21.7%,共10例。结论:足踝部创伤患者围手术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总体较低,血栓为周围型血栓,预后较好,但在临床工作仍必须重视,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该院收纳治疗的72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凝治疗加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下肢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检查结果和在1个月后及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使用彩色超声对患者下肢进行检测,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生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治疗1个月以及2个月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住的产妇共计8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护理组实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的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性的护理后,护理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两组双下肢静脉血栓病例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无静脉血栓病例比较,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讨论: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有效的预防可以大大降低产妇的并发症与死亡率,护理组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下肢按摩,增加轻微活动,注意保暖,抬高下肢,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等措施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对促进产妇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建议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内科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护理预防策略。方法从2018年入住该院的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将这110例内科住院患者均分为a、b两组,对a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b组55例患者采用下肢静脉血栓预护理预防策略,然后对a、b两组内科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得出a、b两组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 a组55例内科住院患者中有9例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b组55例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a、b两组形成率分别为16.36%、3.74%,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即a、b两组内科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存在显著差异,另外,a组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b组。结论采取下肢静脉血栓预护理预防策略的内科住院患者,其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为造福患者,在临床中应注重下肢静脉血栓预护理预防策略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