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护士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发生的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对策。结果: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防护知识知晓率低、不戴防护目镜、不穿防护衣、不戴防护帽、洗手不规范等。结论:该医院护士对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知识知晓率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配制抗肿瘤药物时防护行为较差,开展职业风险防护教育、加大组织支持干预力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重在预防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探讨了骨科护士换药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常常发生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发生骨科护士换药职业暴露原因与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时不规范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有关.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医院、科室应加强发生骨科护士换药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职于医院肝胆外科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引起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较高,42例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次数为73次,大致分为污染器械致伤33次和皮肤黏膜暴露40次;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时间、职称和独立值班是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并制定管理对策对提高护士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调查,提出针对职业暴露的合理化管理建议。方法:选取医院肛肠科1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暴露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从中查找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仍有待提高,防护措施继续提高,管理规则明显欠缺。结论:肛肠科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主要是由于没有引起护士足够的重视、防护意识不足、操作不规范等,所以应加强肛肠科护士的防护培训、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管理与培训,确实有效地预防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有效地防护对策。结果: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落实,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为患者接受医院服务的第一航站。门诊人员流动性大,易导致环境污染。现从门诊输液室护理流程入手,将工作环节中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做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1职业暴露危险因素1.1操作不当与锐器处理不及时:锐器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拔针、穿刺、分离针头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染科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职业暴露管理方案。方法:自2018年起进行管理制度调整,针对职业暴露问题进行防控,通过规范化培训、强化质控等措施来提高职业暴露防控力度,与2017年情况进行对照,对比不同时期感染科护士的自我管理认知、行为情况及感染发生率,了解护士的满意度。结果:2018年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理论知识、护理操作、防范意识、防范技巧、健康教育、暴露后处理、情绪调整的评分均显著高于2017年(P0.05);职业暴露频次显著低于2017年(P0.05);工作满意度为95.80%,显著高于2017年的66.7%(P0.05)。结论:做好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职业暴露认知,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中的问题,使职业暴露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结果:各种因素造成急症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危害,护士防范意识薄弱,管理者不够重视职业暴露与防护。结论: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可以使职业暴露的发生明显减少,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医院感染科登记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对职业暴露的分布科室、对象职业、工作时间、发生环节、发生部位、暴露源等信息进行统计,找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共统计血源性职业暴露178例,其中内科占比最高(55.1%),其次为外科系统(33.7%)。;护士和实习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分别占68.5%和18.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53.9%);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拔针过程中,其次是处理锐器时,分别占50.7%和21.3%;发生部位主要以手部为主,手指占62.9%,手背占23.6%。暴露源以乙肝病毒为主,占47.2%;其次为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30.3%和6.7%。结论:目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以低年资护士多见,应对其加强培训,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范体系,强化防范体系的管理工作。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血液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26名作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对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和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调查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发职业暴露风险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一般分为事故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心理社会危害和噪音危害。其中,事故性危害得分为(6.54±2.44)分,处于职业暴露排序的第一位,生物性危害防护得分为(3.83±0.54)分,处于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第一位。护理人员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无职业暴露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构建职业暴露防范体系,还应从强化职业培训、落实安全操作流程、完善防护物品配置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程萃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22-123
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方法:根据2012年-2013年全院报告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单,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335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239人。护士职业暴露人数中发生锐器伤204人,接触暴露35人。239名护士无1人感染。暴露环节处理废弃物和抽血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情况及其防护认知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薄弱环节,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某省级三甲中医院375名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防护认知水平和暴露处理。结果: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6.67%,其中护理学、针灸康复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专业发生率分别为40.00%、32.71%、15.44%和12.50%,不同专业差异显著(P0.0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注射采血、针灸拔针、处置锐器等环节。暴露器具前三位为注射器针、头皮针及留置针、针灸针,分别占30.00%、25.00%和22.00%。职业防护知识获得以医院入职岗前培训为主。乙肝疫苗接种率92.80%,其中已接种并产生抗体占52.80%,已接种不知晓抗体占40.00%、未接种占7.20%。接触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戴手套占53.33%,破损皮肤接触血液及体液戴双层手套占20.53%。职业暴露上报率仅占15.00%。结论: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防护认知不足,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从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外科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对此提出防范对策,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或消除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完善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制度,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2014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73.58%,2015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86.79%,2016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92.73%(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与各方面的危险因素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针对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减少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选择绍兴市某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上报至医院感染办公室的169例发生锐器伤的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调查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和发生部位,分析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提出管理策略。结果:拔针、缝合、处理锐器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分别占27.22%、17.75%和11.83%。其中右手损伤占47.34%,左手损伤占37.28%。对锐器伤认识不足、防护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日工作超过8h、工作年限短与锐器伤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医院需加强相关培训,规范手术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观察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减少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 医院 70 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 PDCA 管理模式为分界点,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沿用 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的阶段设定为对照阶段,将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改用 PDCA 模式进行管理的阶段设定 为试验阶段,分析对照阶段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构建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 护士在 PDCA 管理前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职业防护行为,并于管理结束后对护士进 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以术中操作时的手部暴露为主,PDCA 实施后,护士的血源性职业 暴露发生率 17.14 %(12/70)低于实施前 58.57 %(41/70),安全知识掌握以及防护行为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 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对加强护士安全知识掌握以及职业防护行为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方法: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规范操作流程,强制要求助产士执行各项正规护理操作及制度。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不同职称、不同工龄的助产士都被针头、刀片、锐气损伤和羊水、血液污染过。结论:提高助产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各种防护措施,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要求严格能提高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危险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医护工作者正面临着严重职业暴露的危险,而医院手术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尤其是遇急诊手术或抢救患者时,容易忽略自身防护,常因工作紧张,难以按常规程序进行操作,更易发生锐器伤而接触血液、体液造成职业暴露,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要全面提高感染科护士的知识培训、自身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