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灾难性事件的突发性、震撼性,可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无论是心理素质多么好的人,都会悲痛、恐惧和绝望。如果能及时对整个受灾群体和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就能减轻灾后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避免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在危机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招募大学生13人举办成长小组,进行4个主题的心理干预。结果 非典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小组咨询可促进成员增强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提升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论 危机事件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心理困扰;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模式为:回顾、理解、反思和引导;小组咨询是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形式。  相似文献   

3.
金霞 《校园心理》2011,9(4):275-276
<正>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概念。分析心理危机的特点对研究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1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与危机是相关又有区别的概念。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心理危机则是强调危机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综述了灾难的形成与影响、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危机干预和创伤后应激障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兵遭遇创伤事件次数、心理弹性、特质焦虑、心境对其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创伤事件选项、心理弹性量表、特质焦虑量表、正负情绪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量表对1251名新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新兵心理应激反应在创伤事件次数各水平上的差异显著(F=18.590,P<0.01);心理弹性、特质焦虑、正负情绪与新兵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都极其显著(P<0.01);特质焦虑(β=0.237,P<0.01)与负性情绪(β=0.467,P<0.01)对新兵心理应激反应有正性预测作用.结论 新兵遭遇创伤事件次数、心理弹性、特质焦虑、心境对其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负性心境和特质焦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震灾难中遇难者亲属心理危机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汶川地震后78名心理危机的遇难者亲属采用四步法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干预后使用危机干预分类评估量表(THF)和应激症状结构访谈评估表进行干预前后心理变化比较。结果THF显示78名亲属在认知、情感方面症状减轻明显(P〈0.05),应激症状结构访谈评估显示创伤体验重复出现痛苦的程度,罪恶感或愤怒程度,苦恼和社会功能障碍程度降低显著(P〈0.01)。主要是在面对类似或象征创伤事件时唤起的精神痛苦和生理反应降低,饮食和采取措施应对现实有所改善。结论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四步法效果明显,可帮助遇难者亲属度过危机,恢复生机。  相似文献   

7.
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概念。分析心理危机的特点对研究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干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晓明  高莉 《校园心理》2009,7(4):260-26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就业求职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概率增高,当出现以往的生活经验不易克服的困难时,往往就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高校的发展和稳定。本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就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及分类、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高校具体的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日益频繁,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是成功化解危机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记录了一则迫害妄想症发作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事件的全过程,并借此梳理了成功化解高校危机事件的必要工作机制,探索了高校危机干预工作仍需完善的策略,如设置"应急屋"、科学提升心理问题甄别准确性、提升全员心理素养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重大灾难心理干预之比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即灾难。当人们面对灾难,以个人的资源和以往有效的应付机制无法解决时就需要危机干预了。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建立专门的危机心理干预队伍非常必要,心理干预应成为灾难和事故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人员去灾区工作1个月后的心身状态。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创伤行为自评量表》对36名心理干预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有77.8%的人需要心理学专家帮助;②心情不稳定,轻度占44.4%,中度19.4%,重度2.6%;③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做事情,轻度27.8%,中度25%,重度8.3%;④容易生气、动怒,为一点小事和别人争吵,轻度41.7%。中度16.7%;⑤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轻度占38.9%,中度19.4%;⑥感到身体紧张不能放松,轻度占36.1%,中度13.9%,重度5.6%。结论心理干预人员在灾区工作1个月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身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样本来自我院住院的10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进行SA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程护理措施。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所有子宫全切患者术前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术前1天的S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分值降低,而对照组则上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3天S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程度,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对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受灾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受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93名在汶川地震中受灾学生.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对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生在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的得分和男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亲历教学楼倒塌与目击教学楼倒塌学生之间,SCL-90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汶川地震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我们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不同性别,不同经历的学生进行灾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并总结出灾民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民进行访谈和使用创伤后应激反应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97%的灾民具有较强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通过访谈法总结出震后伤员心理发展特点有:震惊恐慌、无助绝望、希望感、焦虑期和稳定期 震后普通民众心理发展特点有:震惊恐慌、焦虑担忧、抑郁期、稳定期和成长期。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对灾民实施心理干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回顾,初步总结出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稳定情绪、正性映象、合理化、放松疗法和认知引导 普通民众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指导倾诉、给予安全感、注重三结合(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和心理安定相结合、社区灾民和流动灾民辅导相结合)和体现三化(阶段化、重点化和科学化)。结论在震后针对伤员及灾民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来自5.12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灾后应激反应问卷(IES)以及灾后心理辅导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某高校282名来自灾区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灾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76%的灾区新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41.84%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只有34.40%属于心理正常者;②67.02%的灾区新生仍然受到由地震引发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371.63%的灾区新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心理辅导。结论灾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灾区新生低;灾后心理辅导的覆盖面不够大,心理辅导的效果也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6.
G Kent 《Academic medicine》1991,66(6):368-370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concerns and reactions of medical students who were affected by a major disaster at a football game in Sheffield in 1989. Some reactions were related to their stage of training, especially their feelings of guilt, doubts about their competence, and concern that they would not be able to cope with the stresses of doctoring. Relationships with fellow students were also problematic. Four months after the disaster, two students were still experiencing considerable distress. Staff can ameliorate such effects by providing formal teaching abou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by being prepared to offer suppor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产后妇女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产妇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在刚住院时进行1次心理干预,生完孩子第三天干预1次,包括心理宣教引导和行为训练;产妇出院后,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和上门2种方式进行干预,2周1次,共进行2次。对照组不做干预。两组产后1个月后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产妇进行心理测评。结果①产妇普遍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国青年常模(t=2.73,4.13,2.73,2.22;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方法能显著减少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新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SCL—90(除强迫、偏执外t=2.08~7.59,P〈0.05或0.01);SAS、SDS评分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6.51和5.89,P〈0.01),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经心理干预后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6例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53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6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首发精神病人家属的情绪障碍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病人家属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测查。结果心理干预前家属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