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病原体分布情况,在2000年1~8月期间,对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留取前列腺液进行常规镜检和病原学检测,将镜检所见的白细胞数与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有细菌生长的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培养法、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长春地区部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生殖支原体(Mg)的检测,以探讨Mg感染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本地区部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87例,取其前列腺液标本接种于自制培养基37℃培养,同时进行两种PCR技术检测。并与75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4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率达7.39%(36/487);在75名正常的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率为1.33%(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结论 本地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Mg感染率较高,认为Mg可能是引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重要病原体之一,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中应加防范。  相似文献   

3.
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尤其是年龄偏大男性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本文对180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均来自本院2004~2006年泌尿外科收治的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30~65岁,前列腺液由临床医生按摩前列腺,用无菌棉签采取标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OC曲线对于评价前列腺液中Zn、CRP检测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9例诊断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液及前列腺标本,分别对血液进行Zn、CRP检测,对前列腺标本进行Zn、CRP及常规镜检。同时以69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Zn水平[(463.93±118.4)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765.38±166.28)μmol/L],且与镜检白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408),CRP含量[(14.76±6.06)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6.03±2.73)mg/L],且与镜检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391)。血液中Zn、CRP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疑似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标本进行常规镜检及Zn、CRP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的分析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減少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院门诊与住院的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使用1%苯扎溴胺对尿道口做消毒处理,并对前列腺实施按摩之后无菌收集前列腺液,第1滴用作常规检查,第2滴用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支原体培养。结果在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62例阳性标本,为34.8%,其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有3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1.1%。262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有57例做支原体培养,其中1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占28.1%,人型支原体没有发现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但不可忽视前列腺炎细菌混合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流式绝对计数法与镜检法检测前列腺液白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彦 《检验医学》2010,25(12):951-951,955
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前列腺液(EPS)常规镜检白细胞数是传统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依据之一,但存在汁数结果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关的现象。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进行绝对计数,并同期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的真实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表皮葡萄球菌(SE)是人体机会致病菌,常导致临床的各种感染。我们分析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男性患者78例,年龄24~61岁,临床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1.2标本采集及培养:清洁尿道口,按摩前列腺用无菌棉拭子取得前列腺液后送检;标本经接种、培养,排除尿道杂菌污染因素,依据表皮葡萄球菌生化特性进行鉴定。1.3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按1999年NCCLS标准进行判定;以ATCC25923对药敏纸片进行质量控制;10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酯酶(LET)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前列腺液分别做常规、LET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105例前列腺液标本中;涂片检查阳性率为90.5%;白细胞酯酶检测阳性率为92.4%;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3.8%。结论LET的检测可以作为前列腺液涂片镜检的补充和替代试验,用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席云  文博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1):839-839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科常见的多发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并与男性的不育有关。为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特点,我们对12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细菌学培养和支原体分离培养以及衣原体检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标本来自门诊筛选的121例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典型症状为会阴部不适、腰痛、性功能障碍、会阻及墓丸放射痛,可伴有尿痛、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前列腺按摩液中WBC>10个/HP。1.2标本采集:患者清洗外阴部,排尿后进行前列腺按摩,留取前列腺按摩液进行细菌学培养、支原体培养、衣原体检测。1…  相似文献   

10.
由真菌引起的前列腺炎较少,前列腺液真菌的分离培养还没有引起临床医生和临床检验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为此对我院男性专科门诊2213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除按常规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外,同时进行真菌培养,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l.1标本来源2001年1月至12月经我院男性专科医生诊断为前列腺炎患者2213例,由专科医生按摩前列腺液置无菌管立即送检。1.2材料真菌培养用沙保弱庆大霉素琼脂、API20CAUX生化鉴定板及ATBFU里NGUS药敏试条均由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提供。1.3方法前列腺液标本除按要求犤1犦进行…  相似文献   

11.
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微波效应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6例经不同方法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前列腺微波治疗并辅以口服SMZco(复方新诺明)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前列腺液镜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前列腺镜检评定总有效率为91.9%和79.1%。结论 微波治疗辅以SMZco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姜叶灵  李先平 《检验医学》2009,24(3):165-168
目的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探讨PCR方法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学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1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PCR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并测定和分析所得片段的DNA序列。对培养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02份前列腺液标本中,细菌培养法18例阳性,84例阴性,阳性率17.7%;PCR法71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率69.6%。细菌培养法与PCR法检测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显示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16SrRNA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PCR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敏  姜叶灵  李先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44-3245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液中病原体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中病原体及其药敏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普通培养和特殊培养(包括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检测)同时做药敏试验。普通培养采用血琼脂平皿;支原体培养采用解脲人型双向选择培养基;沙眼衣原体检测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淋球菌培养用巧克力平皿。结果:303例EPS标本中,普通培养阳性率为20.79%,特殊培养阳性率为24.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的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分别为94.12%﹑77.78%﹑72.22%﹑58.33%。大肠杆菌则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85.71%﹑ 83.33%﹑83.33%。结论: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病原体检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衣原体、支原体及淋球菌检测)及其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CD64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患者作为疾病组,另取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腺液中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同时使用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并行前列腺液培养及显微镜镜检。结果细菌性感染标本中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显著升高,感染细菌中以模仿葡萄球菌和耳葡萄球菌阳性标本CD64表达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高效及时检测指标,优于细菌培养;常规PCR仅可用于诊断CT及UU型慢性前列腺炎,对细菌型慢性前列腺炎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282例有不洁性史男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查的报告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站(518101)温贵华本文对1992年8月至1995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282例有不洁性行为的前列腺炎患者作了数种病原体检测,其结果对当前的性病防治很有参考价值。材料和方法1.标本采...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炎是男性成年人的常见病,其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并可导致男性不育,给患者造成长期的身心痛苦。为给临床提供治疗参考,我们对门诊已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前列腺液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和病原体培养。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3例患者年龄在20~56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2个月至10年以上;自感症状,尿频、尿急、尿不尽、淋沥、小腹下坠感、乏力、腰酸等;扪诊:前列腺肿大、质硬、能触及硬结并有压痛。取前列腺分泌物直接镜检:卵磷脂小体<50%,脓(白)细胞+~+++,临床症状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2病原菌培养:常规法对尿道口…  相似文献   

17.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治疗效果欠佳,我院应用物理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70例病例,男性,年龄18~62岁,平均30.1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1.5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腰部、下腹部、会阴、大腿内侧、阴囊、睾丸、尿道等、不育、尿频、尿急、尿痛、“尿白”、阳萎、早泄、精神症状等。经前列腺触诊、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镜检及按Stamey法分段行尿液、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等检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性病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探讨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性病门诊的10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集所有患者的前列腺液,并进行细菌学培养,根据菌落的特征、形态特点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鉴定后进行相关的药敏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测发现108例患者的前列腺液中有85例分离出细菌,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78.7%,其中主要有解脲支原体、葡萄球菌、沙眼衣原体为主。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分离出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头孢曲松钠的敏感性较高,淋病双球菌对罗红霉素的敏感性居中,解脲支原体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低。结论通过对前列腺病原体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性病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以便于更好地治疗。  相似文献   

19.
慢性前列腺炎330例病原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离的细菌菌谱分布及支原体感染情况,通过药敏试验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对临床采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0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16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阴道加德纳菌15株,培养出解脲支原体99株,并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很大部分由细菌及支原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研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103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门诊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检出率分别为37.86%、28.15%和25.24%,混合感染率为21.36%。结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