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TZ—F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对产后泌乳、产后子宫复原及产后尿潴留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200例产妇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观察组应用TZ—F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对产后泌乳、产后子宫复原、产后尿潴留等方面进行治疗;对照组600例产妇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在促进乳汁分泌及子宫复原、缓解乳房胀痛、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Z-F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在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及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结合催乳方剂对分娩后产妇缺乳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足月顺产的健康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产后乳房按摩并结合催乳方剂,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量较对照组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结合催乳方剂可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较好地满足产妇及新生儿的需求,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产后乳房按摩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锋 《吉林医学》2010,31(15):2180-2181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应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93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按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显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显效率为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按摩应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能缩短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田硕  吴军玲  曹琳琳 《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50-151,15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对乳房肿胀、乳汁分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及产后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干预组除了接受对照组给的措施之外,产妇还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初次泌乳时间、乳汁分泌量情况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150例研究对象完成本研究,干预组初次泌乳时间(15.30±12.28)d与对照组(27.40±18.36)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48和72 h干预组乳汁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42 d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仪是一种有效的增加乳汁分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袁华香 《当代医学》2016,(35):116-117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选初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象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48例)则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添加产后乳房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测定2组患者护理后泌乳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低于对照组,而产后48h泌乳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3%,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护理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并提升其产后48 h内泌乳量,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穴位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护理的基础上,在产后2小时开始实施穴位和乳房按摩,每日3次,每次20分钟,连做3天.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后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3至4天乳房胀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实施穴位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乳房舒适度增加.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英 《吉林医学》2011,(19):3921-3922
目的:探究性分析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刺激泌乳于临床上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法将126例足月平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对比临床疗效观察并作好相关记录。结果:实验组乳房分泌乳汁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房按摩对初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有显著临床刺激泌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穴取乳根、膻中、少泽等)按摩、药膳疗法及生乳汁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泌乳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中医调护后,中、重度缺乳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顺产及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改善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产后乳房护理对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科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乳汁分泌情况和乳腺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乳汁分泌明显好于观察组;乳腺炎的发生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 产后乳房护理有助于乳汁的分泌,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为临床产后缺乳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7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速泌通乳贴组(35例)和生乳灵组(35例),以生乳灵组为对照,观察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48h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结果两组泌乳量积分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两组泌乳量积分在治疗开始后第2天、第3天、第7天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48h血清PR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泌通乳贴能明显增加初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始动时间,提升产后48h血清PRL,延缓乳汁分泌减少,保证婴幼儿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乳房按摩联合艾条悬灸治疗在产后缺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医专科特色护理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产后缺乳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及中医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采用常规产后护理,中医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条悬灸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始动泌乳时间以及泌乳量、子宫复旧情况,确定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护理的应用效果。 结果 中医组的产后始动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产后泌乳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子宫复旧程度产后48 h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缺乳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以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可显著加快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尽早实现母乳喂养,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产后康复治疗仪和手法乳房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法乳房按摩的剖宫产手术并有母乳喂养需求初产妇46例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46例接受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剖宫产术并有母乳喂养需求的46例产妇为观察组,对两组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16.24±4.63)h,与对照组(24.31±6.7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乳喂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法乳房按摩比较,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剖宫产后初产妇效果显著,可增加泌乳量,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廖训菊  韦奕羽 《右江医学》2012,40(3):377-379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联合蒲公英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产后并发乳房肿胀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8例采用乳房按摩治疗,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蒲公英外敷乳房。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乳房肿胀消退时间和治疗后24 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房肿胀消退时间提前,乳汁排出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房按摩联合蒲公英外敷可有效疏通乳腺管,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常霞 《当代医学》2021,27(24):74-76
目的 探究自创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中度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本院收治的105例产后中度乳房胀痛产妇,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52)和研究组(n=53).两组均给予传统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采用普通按摩治疗,研究组采用自创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泌乳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泌乳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创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中度乳房胀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缓解产妇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催乳手法联合中医药膳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催乳手法,每日手法1次,同时服用药膳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仅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及一般手法。治疗3d后,评价两组泌乳量以及乳房饱满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提高泌乳量、增加乳房饱满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催乳手法联合中医药膳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曾桂英 《当代医学》2013,(35):34-34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配合催乳汤对消除产妇乳房肿胀,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恢复产妇体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产后乳房肿胀、乳汁分泌过少的2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104例以及观察组10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性乳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身穴位按摩并配合催乳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泌乳量评分、泌乳时间、乳房肿痛评分、乳房肿胀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泌乳量评分为(28±05)分、泌乳时间(28.6±3.8)h、乳房肿痛VAS评分(2.5±1.2)分、乳房肿胀缓解时间(2.2±0.8)d,对照组泌乳量评分为(3.8±0.9)分、泌乳时间(37.6±4.2)h、乳房肿痛VAS评分(3.8±0.9)分、乳房肿胀缓解时间(4.2±0.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泌乳量少、乳房胀痛的产妇实施手法按摩并配合催乳汤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乳汁分泌,确保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6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组)75例和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组)75例,后将两组产妇的排气、拔管、进食及泌乳时间、产后乳房泌乳、胀痛及硬结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排气、拔管、进食及泌乳时间、产后乳房泌乳、胀痛及硬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产妇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泌乳情况,并可缩短产妇的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蒋运兰  李栋霜  钟薇  钟磊  陈谨  李庆  卢宇彤  刘露 《西部医学》2022,34(12):1829-1834
探讨杵针对剖宫产产妇缺乳症状及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8月~2021年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23例剖宫产缺乳产妇,按照区组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实施剖宫产缺乳常规治疗,做好哺乳指导,促乳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实施杵针技术。每日一次,连续干预 5 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及干预第1、2、3、4、5天后患者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乳汁粘稠度评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泌乳量评分组间比较:干预前2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乳房充盈度评分的组间比较:干预前1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乳汁淤积度评分组间比较:干预的前2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乳汁黏稠度评分组间比较:干预前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乳汁粘稠度评分四项指标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泌乳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杵针可提高剖宫产后缺乳产妇的泌乳量,增加乳房充盈度,改善乳汁淤积程度,增加乳汁粘稠度,促进血清泌乳素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乳涌泉散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7月本院中医妇科确诊为产后乳汁淤积患者100例,观察组用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艾条温和灸乳房乳汁淤积部位30分钟后,用传统挤奶手法排出乳汁,2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乳涌泉散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66-168
目的观察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120例,按照分娩先后顺序将全部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程度并比较。结果在泌乳始动时间以及开始泌乳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泌乳效果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乳房胀痛程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能促进产妇乳房的血液循环,构建泌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最终实现纯母乳喂养,此外还能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让其身心保持健康,减轻经济负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