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急诊接收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急诊接收的5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预检分诊,对照组:常规预检分诊,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分诊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分诊准确率,减少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
熊任英  叶钒 《当代医学》2014,(26):105-10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归纳门诊2012年预检分诊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比较2012年1月~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2013年10月的分诊准确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1年后,预检分诊准确率提高了16%,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1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预检分诊中成效明显,提升了护士素质,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三区四类"预检分诊表在急诊分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220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区四类"的预检分诊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检分诊的准确率9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室的患者采用"三区四类"的预检分诊表进行分诊,能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门诊部预检分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QI预检分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门诊预检分诊。研究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问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对照组,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实行CQI可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同时减少问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3~8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分别截取2013年1至2月和2013年6至7月两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比较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实施前组为9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组患者满意度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够明显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分诊制度,提高护士分诊准确率。方法:根据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等制定预检分诊标准,分诊护士依据标准将患者病情分成(Ⅰ~Ⅳ)类,并迅速将患者安置在相应的抢救区域进行救治。结果:实施新的分诊标准与流程后,提高了分诊准确率,复苏室及抢救室利用率显著提高,危重病人漏诊事件明显减少。结论: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实施使护士能够准确地掌握具体的量化指标,提高分诊准确率,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妇产科急诊就诊者提供快捷、方便、及时、同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效率,为急诊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对妇产科急诊就诊者进行预检分诊,按照《妇产科急诊预检分诊内容》对就诊者病情进行分类分级,充分利用、合理配置急诊医疗资源,保证真正的急诊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达到提高妇产科急诊患者分诊分级的准确度,降低分诊不当影响的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及抢救效率,加强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卢喜玲  王莉  杜丽霞 《中外医疗》2009,28(8):161-161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预检分诊的因素,降低今后工作中分诊的失误率。方法列举急诊分诊工作中失误的事例,找出不足。结果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结论通过对急诊护士专业培训,学习急诊分诊相关知识,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急诊PCI诊疗流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等流程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实施流程管理前后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前后内、外、妇、儿预检分诊准确率与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事件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急珍预检分诊流程的建立和实施,提高了预检分诊准确率;急诊PCI诊疗流程启动胸痛绿色通道,使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均未超过60min;实施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管理,降低了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实施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依据卫生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指导建议》,联合国际预检分诊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院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的管理标准,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所有的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进行预检分诊,回顾性比较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急诊分诊质量,比较分诊准确率、危重病人就诊处置时间及满意度的差异,P0.05,有意义。结果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急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满意度显著提高、危重病人就诊至处置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三区四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危重病人救治时间显著缩短,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分诊的正确与快速与否影响到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本文就分诊人员的选择,急诊分诊的主要方法与技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白丽华  张艳华 《吉林医学》2014,(5):1113-1114
目前,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预检分诊工作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急危重症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急诊预检分诊的最终目标。笔者就预检分诊护士的准入、分诊的方法与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扎实地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可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降低医疗风险,对医院、对社会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急诊科危重患者使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5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200例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码,将1200例患者按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而实验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对两组危重症患者分诊的准确率、总的死亡率、危重患者的评估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00名患者被认定为危重患者。实验组危重患者分诊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的死亡率,危重患者的评估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分诊的准确率,降低总的死亡率和危重患者的评估时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预检分诊质量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①预检分诊是根据急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治疗过程.②目前,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已超过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如何从这一庞大的就诊人群中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预检分诊的重要目标,因此,扎实地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急诊科就医流程优化前接收的急诊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急诊科就医流程优化后接收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比较两组急诊分诊时各指标状况、医护人员对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前后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评估用时与挂号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各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应用前(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优化,效果明显。可缩短急诊评估用时及挂号用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同时可提升患者就诊流程中各环节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评价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张荣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74-1075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干预,观察组则接受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出院治疗结果不良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而出院结果不良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中能够提高分诊准确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诊病情报告卡在急诊分诊和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潍坊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急诊就诊患者400例和急诊科医护人员11名、急诊科室主要管理人员1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急诊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病情报告卡分诊。比较两组急诊患者误诊率、漏诊率、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及医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误诊率、漏诊率、急诊患者分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病情报告卡提高了急诊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和效率,符合急诊患者的分诊时间期望,提高了急诊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儿科就诊的300例患儿家属作为对象,对其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选用单因素统计方式对调查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总结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存在常见问题主要为等候时间过长、分诊标准缺乏统一性、护士凭经验实施分诊、急症患者转归未能得到有效追踪、预检信息录入存在单一性、预检分诊人员不足等。结论通过合理增加急诊科分诊人员、减轻对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提高服务意识、完善患者信息录入、引导非急诊患者到门诊就诊等,可促进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门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的因素,以提高门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4262人次门急诊预检分诊失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疾病因素占58 6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20.89%;医护方面的因素占10.79%;管理方面的因素占2.83%;客观因素占6.85%。结论规范预检分诊制度,引入预检分诊系统,设置预检分诊巡视人员,提高门急诊护理人员的素质,遵守操作规程;规范预检分诊内容是减少分诊失误,是防范医疗纠纷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诊预检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护理工作的第一关,直接影响到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但要求服务质量高,更要求服务快捷有效,这就对急诊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