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产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经病理证实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及1 000 s/mm~2,并测量宫颈癌ADC值,分析ADC值与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平均ADC值(×10-3mm~2/s)为(0.78±0.09),腺癌平均ADC值为(0.94±0.14),两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高分化组13例,中分化组21例,低分化组9例,ADC值分别为(1.04±0.14)、(0.85±0.11)、(0.72±0.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可作为评估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放疗疗效及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放射治疗,放疗前行CT扫描、食管钡餐检查造影及食管镜检查.放疗前后分别行DWI和MRI扫查,采集图像各项指标,计算ADC值.结果放疗前经食管钡餐造影、CT、食管镜、MRI扫查显示的肿瘤长度分别为(6.11±1.46)cm、(7.15±2.16)cm、(6.16±2.14)cm、(5.33±1.64)cm,4种检测方法获得的食管病变长度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MRI检测到的食管病变长度与钡餐造影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T与DWI扫查显示的食管病变最大横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600、800、1 000时,食管癌病变部位放疗后的ADC值均显著高于放疗前,P0.05.DWI图像信号变化显示:CR 50例(65.00%),PR 28例(35.00%).高信号完全消失组放疗后的食管病变长度明显短于高信号未完全消失组,ADC值明显高于高信号未完全消失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通过DWI技术,对比食管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的ADC值变化能够为临床评价食管癌放疗效果、判定临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早期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75例老年NSCLC患者按照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变化情况分为观察组(有效组)44例,对照组(无效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变化情况及ADC值及变化率,并对观察组ADC值变化率与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水平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观察组治疗后ADC值、ADC值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与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变化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采用DWI对ADC值变化监测同时结合肿瘤形态学改变可以更好地为老年NSCLC早期靶向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局灶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30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13例,正常肝36例,行常规MRI检查加DWI,b值取500 s/mm~2和800 s/mm~2,利用MRI工作站软件Functool 2.6.6i,500 s/mm~2扫描的图像得到ADC图及eADC图,800 s/mm~2扫描的图像测出mADC,eADC及瘤肝ADC比值及瘤肝eADC比值等指标,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ADC值正常肝(1.89±0.62 10.2 mm~2/s)低于肝囊肿与肝血管瘤(2.93±0.46 10~(-3)mm~2/s,2.26±0.45 10~(-3)mm~2/s,P<0.01,P<0.05)而高于原发性肝癌(1.43±0.52 10~(-3)mm~2/s,P<0.01);肝囊肿高于肝血管瘤(P<0.01)与原发性肝癌(P<0.01);肝血管瘤高于肝细胞癌(P<0.01).eADC值正常肝高于肝囊肿而低于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0.1 55±0.07 vs 0.052±0.03,0.23±0.10,0.31±0.22,P<0.05,P<0.05,P<0.01);肝囊肿低于肝血管瘤(P<0.01)与原发性肝癌(P<0.01);肝血管瘤低于肝细胞癌(P<0.01).瘤肝ADC比值肝囊肿高于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1.93±0.43 vs 1.43±0.44,0.95±0.45,均p0<.01);肝血管瘤高于原发性肝癌(P<0.01),瘤肝eADC比值在不同组间比较:肝囊肿低于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1.00±0.57 vs 1.63±0.36,1.46±0.74,P<0.01,P<0.05);肝血管瘤高于原发性肝癌,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WI有利于显示肝脏病变,综合运用mADC和eADC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糖尿病(DM)肾病(DN)患者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于该院内分泌科治疗并具有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的6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实验目的分为DM组和DN组,后者又分为DNⅢ期组和DNⅣ期组,其中DM组22例,DN组46例(DNⅢ期组24例,DNⅣ期组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肾脏冠状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弥散梯度因子(b值)为(0,600 s/mm2)和(0,1 000 s/mm2)。对DM组及DN组患者肾脏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ANOVA分析,明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值为600 s/mm2时,DNⅣ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NⅢ期组肾脏ADC值分别与DM组、DNⅣ期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值为1 000 s/mm2时,DNⅢ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NⅣ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NⅢ期组肾脏ADC值与DNⅣ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用高b值DMI能发现早期DN的肾功能损害,所测量的ADC值与DN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宫颈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3-08~2015-01共88例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盆腔MRI资料,其中鳞癌84例、腺癌4例。鳞癌中Ⅰ级16例、Ⅱ级46例、Ⅲ级22例。同时收集88例非经期或绝经期健康女性的盆腔MRI资料,分别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ADC值及鳞癌与腺癌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价判断标准的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宫颈癌的ADC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宫颈癌ADC值(0.842±0.151)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1.387±0.087)10~(-3)mm~2/s;且鳞癌ADC值(0.835±0.149)10~(-3)mm~2/s低于腺癌(0.999±0.083)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DC值对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鳞癌与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91、0.908。Ⅰ、Ⅱ、Ⅲ级鳞癌的ADC值分别为(1.059±0.155)、(0.847±0.043)、(0.680±0.084)10~(-3)mm~2/s,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的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提供形态学以外的信息,不仅有助于诊断宫颈癌,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评估其病理分型与分级,是对常规磁共振检查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该院行常规MRI结合DWI检查的60例老年脑膜瘤患者,其中Ⅰ级(良性)47例,Ⅱ级(非典型)9例,Ⅲ级(间变性脑膜瘤)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周围水肿、脑膜尾征、肿瘤囊变坏死、肿瘤强化不均匀及边缘不规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分型的脑瘤膜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常规MRI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某些特征性征象,同时与ADC值的变化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对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缓释渗透增敏化疗加放疗综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采取食管缓释渗疗器局部缓释渗疗同时配合X线常规放疗50例食管癌,另50例行单纯常规分割X线外照射作为同期对照研究;观察近期疗效及1,3,5a生存率.结果:缓释渗透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CR PR,无变化(NC),肿瘤进展(PD)分别为:55.1%,10%;40.8%,60%;95.9%,70%;0,20%;4.8%,10%.缓释渗透治疗组的CR,CR PR,PR与单纯放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生存情况:缓释渗透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1a生存率为73.46%,52%(P<0.05);3a生存率为40.8%,28%(P>0.05);5a生存率为16.3%,0(P<0.005).结论:食管缓释渗疗器局部缓释渗疗配合常规分割放疗综合治疗食管癌,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DWI与SWI序列检查诊断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纳入对象为南京梅山医院放射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及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分别开展常规MRI检查及1.5T磁共振DWI与SWI序列检查,比较两种疾病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T1WI、T2WI对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为23.3%、45.0%,对急性脑出血检出率为21.6%、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脑梗死检出率为100.0%,对急性脑出血检出率为56.8%,SWI分别为43.3%、1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PV值高于急性脑出血组,病灶周围ADC值低于急性脑出血组,病灶中心ADC值高于急性脑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磁共振DWI与SWI序列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致门静脉癌栓(PVTT)80例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肝癌致PVTT患者80例,将其作为PVTT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肝癌患者80例,作为无PVTT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常规MRI探查,并行DWI检查,测定两组肝癌病灶的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肝癌致门静脉癌栓的预测价值。测定PVTT组门静脉癌栓病灶的ADC值,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VTT组患者肝癌病灶、癌栓病灶ADC值的相关性。分析PVTT组肝癌病灶、门静脉癌栓病灶的DWI、ADC表现。结果 PVTT组肝癌病灶的ADC值为(1.18±0.21)×10~(-3) mm~2/s,显著低于无PVTT组的(1.42±0.34)×10~(-3) mm~2/s(P0.05)。ADC值预测肝癌致PVTT的曲线下面积为0.648。PVTT组癌栓病灶的ADC值为(1.02±0.14)×10~(-3) mm~2/s,显著低于PVTT组肝癌病灶的(1.18±0.21)×10~(-3) mm~2/s(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PVTT组肝癌病灶与癌栓病灶的ADC值呈正相关(P0.05)。在80例肝癌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经MRI检出肝癌病灶92个,癌栓84支。经DWI提示在肝癌病灶中,高信号89个,低信号3个,经ADC提示高信号21个,低信号71个。经DWI提示在癌栓中,高信号80个,低信号4个,经ADC提示高信号20个,低信号64个。结论与单纯肝癌患者相比,肝癌致PVTT患者的肝癌病灶ADC值明显下降,其ADC值对PVTT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肝癌致PVTT患者的肝癌病灶、癌栓病灶ADC值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的120例HCC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RI对患者进行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弥散加权成像(DWI)、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的信号特点。结果经过治疗,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51例、疾病稳定(SD)30例、疾病进展(PD)13例,治疗有效患者77例、无效患者43例。有效患者在治疗前的ADC值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有效患者的ADC值显著地高于无效患者(P0.05);治疗有效的HCC患者T1WI信号、T2WI信号及DWI信号特征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以动态观察TACE联合RFA治疗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b值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及合适的b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PCa患者40例,BPH患者31例,分别接受不同b值DWI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b值分别为300,800和1 000 s/mm~2,对比分析不同b值条件下PCa与BPH的ADC值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诊断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不同b值条件下,PCa患者ADC值分别为(1.06±0.06)×10~(-3)mm~2/s,(0.83±0.04)×10~(-3)mm~2/s,(0.73±0.03)×10~(-3)mm~2/s,BPH患者ADC值分别为(1.38±0.06)×10~(-3)mm~2/s,(1.24±0.06)×10~(-3)mm~2/s,(1.18±0.04)×10~(-3)mm~2/s,同一b值条件下,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 b 300,DWI b 800,DWI b 1 000诊断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8%、76.3%,74.3%、75.0%,88.2%、84.0%。结论 ADC值对鉴别诊断PCa和BPH可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当b=1 000 s/mm~2时,DWI对诊断PCa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脑胶质瘤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58例,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DTI检查,感兴趣区(ROI)选择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脑脊液和正常大脑白质区,测量其FA值和ADC值,比较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FA值和ADC值、Ki-67标记指数依次为(0.198±0.034)、(1 013.17±163.42)×10~(-6) mm~2/s和(12.81±3.49)%,与低级别组的(0.142±0.027)、(1 442.34±195.78)×10~(-6) mm~2/s和(1.82±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OI的FA值、ADC值整体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大脑白质、瘤周水肿区FA值高于脑脊液区,而ADC值低于脑脊液区(P<0.05),正常大脑白质、瘤周水肿区和肿瘤实质区FA值、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实质区FA值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呈正相关(r=0.586,P=0.032),Ki-67标记指数与WHO分级呈正相关(r=0.793,P=0.005),FA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正相关(r=0.647,P=0.026)。结论 DTI检查的FA值对评估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该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揭阳市慈云医院收治的9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MRI常规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ADC值。分析影像学表现,探讨ADC值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判断ADC值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98例患者中,常规MRI扫描显示病灶均呈稍长或长T1、稍长T2信号; DWI图像呈等、稍高及明显高信号。ⅡB~Ⅲ期者ADC值显著低于Ⅰ~ⅡA期者(P 0.05);中-低分化者ADC值显著低于高分化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者ADC值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有血管侵犯者ADC值显著低于无血管侵犯者(P 0.05)。9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4例(34.69%),存活64例(65.31%)。死亡组TNM分期为ⅡB~Ⅲ期、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且ADC值≤1.09×10~(-3)mm~2/s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TNM分期(OR=1.667,95%CI=1.050~2.647)、肿瘤分化程度(OR=1.240,95%CI=1.020~1.507)、淋巴结转移(OR=1.897,95%CI=1.305~2.758)、血管侵犯(OR=1.835,95%CI=1.085~3.103)外,ADC值(OR=0.432,95%CI=0.272~0.686)也是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DWI参数ADC值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密切相关,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法建立家免肝纤维化模型每次实验抽取模型组家免7□8只和对照组家免2□3只进行DWI检查,共对30只肝纤维化成模组和10只对照组家免进行了DWI检查测算不同b值(分别为300、500和1000s/mm~2)时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DWI后12h内处死家免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期动物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DC值变化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ADC值预测S_2及以上肝纤维化和S_3及以上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ADC值与纤维化分期之间呈负相关性取b值=500 s/mm~2时相关性最高(r=0.795,P=0.000);在不同b值情况下肝纤维化≤S_1与≥S_2之间、纤维化≤S_2与≥S_3之间肝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b值=500 s/mm~2时,ADC值诊断≥S_2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以ADC值=1.58×10~(-3)mm~2/s为截断点,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75.0%;ADC值诊断≥S_3肝纤维化的AUC为0.920,以ADC值=1.43×10~(-3)mm~2/s为截断点,其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0.0%。结论ADC值可以用于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热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6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热化疗治疗2 w。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CE-MRI、DWI扫描,测量肿瘤体积变化,获得DCE-MRI、DWI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比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肿瘤体积、Ktrans、Kep、Ve、ADC的变化和差异,分析Ktrans、Kep、Ve、ADC与直肠癌肿瘤缩退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Ktrans、Kep、Ve、ADC鉴别直肠癌热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热化疗,治疗后Ktrans、Kep、Ve值、肿瘤体积均降低(P<0.05),ADC值显著升高(P<0.05),T降期组治疗前后Ktrans、Kep、Ve、ADC、肿瘤体积差值、肿瘤缩退率均显著大于T未降期组(P<0.05)。Ktrans、Kep、Ve、ADC差值与肿瘤缩退率呈正相关(r=0.392、0.385、0.256、0.409,P<0.05)。ROC分析显示Ktrans、ADC预测直肠癌热化疗疗效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67。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DWI定量参数ADC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对热化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表现,分析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筛查诊断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确诊60例老年胃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21)与未转移组(n=39),在术前均接受MRI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扫描,分析MRI动态增强与DWI单独、联合筛查老年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转移组接受MRI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平均直径为(18.71±7.11)mm;多呈不规则形状,多检出毛刺征,病灶增强早期呈不均匀快速强化,少部分可见集簇状强化,多为肿块样病变;转移组最大增强斜率(MSI)值低于未转移组,当扩散敏感因子b分别为400、800 s/mm~2时,转移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低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SI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b值分别为400、800 s/mm~2,对应的ADC相应的AUC分别为0.770、0.952,均0.7,诊断效能高。各参数对应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30.15、1.20、1.12;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二者单独使用,且一致性指数Kappa值为0.757,与金标准一致性最好。结论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筛查老年胃癌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灵敏度更高,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更好,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该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在该院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其实施胰腺DWI检测,测定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ADC值,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与ADC值的相关性。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DWI对2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再比较胰腺癌组患者、无胰腺癌组患者、对照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结果在b值分别为600、800、1 000 s/mm2时,2年组、2~10年组、10年组的ADC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DC值与2型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DWI对2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12%、94.50%、94.67%,其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3),胰腺癌组、无胰腺癌组、对照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DWI检查可对2型糖尿病早期胰腺癌病变予以准确检出,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腺癌的重要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家兔胰腺癌占位模型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中心家兔16只,成功制备胰头占位、恶性占位模型及良性占位模型各8只,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成像DWI进行影像评价,DWI成像扩散敏感系数(b值)选择333、667、1 000 s/mm~2,记录不同b值下胰腺占位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ADC差值(DADC),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下,分析良、恶性占位区不同b值下ADC和DADC之间的变化差异,并观察其在分子扩散中的差异。结果相同b值下恶性区域ADC值明显低于良性占位及正常胰腺区,不同b值时,ADC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值增大时,各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值时恶性占位与良性占位、正常胰腺区域D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值为333 s/mm~2时各组织DADC值差异最大。结论 MRI分子功能成像DWI技术在胰腺良恶性占位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食管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四位,五年生存率仅为5%-20%,预后较差.精确放疗虽是食管癌患者获得长期局部控制及生存获益的重要手段,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基于肿瘤体积缩小评价疗效具一定滞后性,并不适用于食管癌.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预测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01/2014-07间拟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49例食管鳞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患者均分别于放疗前一周时、放疗中、放疗后行MRI-DWI,参照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化疗疗效,以是否客观有效暴露分组,对比两组放疗前一周时、放疗中、放疗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放疗前中ADC变化率(△ADC),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预测食管癌近期放疗疗效的最佳阀值.结果 4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中、放疗后食管病变长度均显著缩短(P0.05),客观有效38(77.55%)例,客观无效11(22.45%)例;同时,放疗中ADC平均值显著高于放疗前一周时(P 0.05);且客观有效组放疗中ADC值、放疗后ADC值、△ADC均显著高于客观无效组(P 0.05),经ROC曲线下分析, ADC变化值、△AD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0.941,以0.280×10~(-3)mm~2/s为AUC变化值阈值时,其预测食管癌放疗疗效的敏感度为88.47%、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86.17%、阳性预测值为95.77%、阴性预测值仅为39.92%;以22.38%为ADC阈值时,△ADC预测放疗的敏感度为84.57%、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86.17%、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43.04%.结论 DWI用于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ADC变化值、△ADC的高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